近日,珠江水產研究所龜鱉遺傳育種創新團隊在瀕危水生動物黿保護遺傳學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期刊animals和《水生生物學報》上。
黿(Pelochelyscantorii)是我國地區體型最大的水生龜鱉動物之一,由于人類活動,黿在全球范圍內的物種延續都面臨著嚴酷的挑戰,我國于1989年將黿定為國家一級重點水生野生保護動物。至今,珠江所利用人工馴養保護的4只奠基黿(2雌2雄)保育了近1 000只1~8齡不同規格的子一代黿,奠定了該物種保護的基礎。
為了解子一代黿個體的遺傳信息,開展譜系管理、科學人工增殖放流,創新團隊利用黿轉錄組數據設計三核苷酸重復及四核苷酸重復微衛星引物3萬余對,選擇230對進行引物合成,經過兩次篩選構建了2組多重PCR體系。比較分析了2019年和2020年產的子一代黿的遺傳多樣性,10個微衛星位點多態信息含量(PIC)范圍為0.313~0.674,平均值為0.401,其中2個位點具有高度多態信息含量(PIC≥0.5),顯示黿子一代群體遺傳多樣性處于較豐富的水平。對2021年的56個子一代個體進行親子分析顯示,10個微衛星位點的累積排除概率分別為73.14%(NE-1P)、90.98%(NE-2P)和98%(NE-3P),能夠滿足親子鑒定的需要。3年的子一代遺傳信息也表明,4只親本在生殖選擇中表現出了明顯的差異。黿多重PCR親子鑒定技術的建立為人工保種群體遺傳結構分析、譜系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