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桃芳
(明溪縣沙溪鄉人民政府,365200,福建三明)
農田水利設施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保障,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基礎工程[1]。福建省明溪縣沙溪鄉位于閩西北,面積147 km2,耕地面積為706.7 hm2,森林覆蓋率84.7%,屬于“八山一水一分田”典型山區。年平均氣溫17.1 ℃。多年平均降雨量1 800 mm,雨量雖然豐沛,但年際和年內的時空分布不均,3—6 月降雨占全年降雨量的71%,下半年降雨主要集中在7—9 月的臺風雷陣雨期,9 月至來年的2月為少雨季。因為降雨的時空分布不均,所以需要大量的水利工程進行調節。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業、農村各項投入的不斷增加,農村的農田水利設施及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也得到了飛速發展,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難免存在一些問題[2]。
由于種植結構的改變,不同時期對各類水利設施也有不同的需求。在上世紀90 年代之前,種植物基本為雙季水稻。早稻種植生長期處于雨量豐沛的3—6月,因此基本不產生用水矛盾。晚稻種植期為每年的7月中下旬,生長期在7—10 月,正處于臺風雷陣雨期,雨量極不穩定,十天半月未下雨也是常事,再加上種植結構單一,絕大部分農田都是種植水稻,統一進入用水高峰,此時就急需大量的抽灌設施,因此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沙溪鄉建了較多的抽水泵站,全鄉共建有27座電灌站及水輪泵站;同時在用水量最大的7 月中下旬的插秧時期,還需配備大量的機動抽水設施。進入上世紀90 年代后,由于沙溪鄉引入煙葉種植,煙葉的種植生長期為1—5 月,正好與早稻種植時間沖突,同時早稻相對于晚稻來說品質及口感略差,因此早稻種植面積逐年減少,現在基本沒人種植早稻,都是煙葉收獲后再種植一季煙后稻,沒種植煙葉的大多直接種植單季晚稻。再加上近年來部分農田發展種植大棚蔬菜、花卉、訂單玉米等較高價值的作物,因此年用水需求也相對趨于平衡,較好地避免了用水矛盾,對抽灌水設施的需求也大為減少。現在沙溪鄉的抽灌設施已由高峰時期的27 座電灌站及水輪泵站減少至只有4 座電灌站。
沙溪鄉的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溝渠襯砌方式主要有漿砌石襯砌、U 型槽鋪設及混凝土現澆三種。從三種方式和所用材料的襯砌效果看,漿砌石襯砌相對于U 型槽及混凝土現澆,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襯砌體斷面較大,占用農地較多;二是人工用量較大,導致單位造價相對較高;三是施工質量不易監管控制,沙漿飽和度及渠墻隱蔽部分的厚度等較難監控,造成溝渠建成后整體穩定性存在隱患,容易產生滲漏。同時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對采石場的審批控制較嚴,目前沙溪鄉已無采石場,所有施工用的片、塊石均需到離該鄉40 km 外的采石場購買。因此,在今后溝渠襯砌設計中應盡量少用砌石。U 型槽鋪設由于施工工藝較簡單、快捷,造價相對較低,在前幾年襯砌設計中較多采用,但由于溝渠長時間使用后槽與槽相連接的勾縫處沙漿容易脫落,造成渠底滲漏,因此近年來也較少采用。由于沙溪鄉地處山區,許多引水渠都流經山嶺溪谷,施工材料的運輸極為困難,對于這些引水渠可利用U 型槽抬運、安裝相對比較容易的特點,加以采用。混凝土現澆是一種較新的襯砌方式,具有襯砌斷面小、基本無滲漏、糙率低、相對流速高、原材料采運方便﹙該鄉沙及沙礫石材料較豐富﹚的優點,綜合造價相對較低,因此現在基本采用這種溝渠襯砌方式。
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各級政府、部門對基層水利事業的投入逐年增加,除水利部門外,還有不同部門如發改、農業、農發辦、煙草等牽頭的項目,多方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在迅速改變沙溪鄉各項水利設施面貌、提高灌溉率及改善村民人飲標準的同時,也給基層水利工作人員帶來極大的建設管理壓力。除水利部門項目及煙草部門的煙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項目資金投入的同時配備有較齊全的技術力量、監管力量外,其余部門較難在項目資金投入的同時配備有較齊全的技術及監管力量,因此鄉鎮水利工作站所配備的水利工作人員較少,一般只有1~2 人,對一些項目實施中的建設管理問題有時往往難以兼顧,再加上有些監理人員不盡職,導致一些工程質量堪憂,返工率較高[3]。如這些各部門的項目建設能集中到一個技術力量相對較強的專業部門負責,同時配備較強大、齊全的技術及監管力量,或許能較好地解決項目實施中的建設管理問題,減輕基層水利工作人員的建設管理壓力。同時要盡量發動群眾參與工程質量監督。農田水利工程點多面廣,如2021 年下半年在沙溪鄉實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涉及該鄉的5 個行政村,項目點多面廣,每個工程點巡檢一遍下來就需要大半天時間,因此光靠監理等人較難對每個項目點進行有效的旁站監督。為此該鄉水利工作站在每個村都成立了村民質量監督小組,并對小組成員進行了粗淺的質量監督培訓,這樣在每個項目點上都有1~2 名村民配合鄉水利工作站抓好質量監督,同時工程實施過程中涉及到的一些農田占用及作物損毀等問題也能及時與村民協商、溝通,有效解決工程實施中的一些矛盾,并對村民提出的一些合理化建議積極采納。這樣,每項工程完工后無論是工程質量還是運行效果都能得到村民的認可。
有些項目在設計時,因項目點多面廣,未能對逐個項目點進行較細的實地勘測,也未能與項目點村民進行有效溝通,因此經常造成設計工程量與實際工程量不符等,或者是村民的實際需求與設計有較大的差距,在實際施工時遭到村民的阻攔,只能按照實際情況進行變更處理,如變更工程量過大又給后期的竣工結算及審核造成困擾。因此在項目勘測設計中,要與所在地村民充分溝通,同時進行現場詳細勘測[4]。
工程建成后,只有通過精心的管護才能充分發揮效益,并延長使用期限。農田水利工程的管護自上世紀農田包產到戶后就成為一棘手難題,往往是有人使用而管護卻互相推諉,在較旱或農作物需水高峰期村民間還常發生用水糾紛。為了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沙溪鄉充分發揮用水戶協會的作用,利用在各村已成立的村民用水戶協會,將各村所有的小型水利設施都交由用水戶協會管理,除負責組織村民管理好各自的用水設施外,還負責旱期和用水高峰期的用水協調。現在,沙溪鄉基本上每一個較重要的水利設施都有專人管理,較好地解決了水利設施運行管護問題。但因用水戶協會本身無管理資金,各水利設施管理員的管護誤工費及設施維修費等基本上由所在村組自籌,難免有難以為繼之時,常有管理員為此撒手不管的現象。因此希望各部門在重視項目建設資金投入的同時,也能重視現有項目的管護維修投入,減輕鄉村的管護壓力[5]。
沙溪鄉現階段農村供水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因供水水源均為山溪水,缺乏調蓄能力,且受地勢、氣候等影響,水源集雨面積較小,枯水季節面臨水源不足的窘境。
一是一些安全飲水工程實施年限較早,受設計和條件限制,供水工程缺乏配套凈化設備和消毒設備。二是許多水源保護區內夾有經濟林帶,村民的經濟利益與用水安全存在沖突,水源地難以得到較好的保護[6]。
由于沙溪鄉地處閩西北山區,相對于該省沿海地區,人口少并且居住分散,大部分分散式供水工程主要分布在中高山地帶,引水工程規模小、數量多、分布廣、線路長,工程相對投資大,工程運行維護難度也大,遭到破壞后不易察覺。再加上近些年農村人口外流嚴重,許多自然村落在家的人員只有幾戶老年人。如該鄉的溢樹坑自然村,高峰期常住人口有276,現在只有不到30,而且全部是老年人,年齡最小的也有60 多歲,難以尋覓合適的管理人員。該自然村在前幾年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中新建了一體化水池,安裝了凈水設施及簡易消毒設備,但因管理人員為老年人不會操作,現在凈水設備及簡易消毒設備已基本荒廢無法運作,管理人員因年齡偏大,再加上管理費用低(1 200 元/年),只能保證有水引到一體化水池,甚至連水池清理都無法保證。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于各個分散式供水工程點。
收取水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適當收取水費,一是可以確保安全飲水工程的運行和維護;二是促進節約用水,讓用戶珍惜來之不易的水,不在使用環節上造成浪費;三是水費收取后用戶會自覺對用水服務提供方進行監督,倒逼服務提供方做好管理服務,提高供水保障水平。但由于長期以來農村飲水都是不收費或收取較低的費用,許多村民潛意識認為農村飲水應該是免費的。許多分散式飲水安全工程基本沒有收費,運行方式基本是村、組出錢聘請一名管理人員負責工程的基本運行[7]。一些較大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即使在較低的費用收取標準下也還是較難收取。收費不足導致無法按照正常運行所需的管理崗位配備較完備、素質較高的管理人員,只能按照最基本的管理需求配備1~2 名管理人員,且基本是一些年齡較大的人員,無法有效地操作一些設施設備,遇到大雨、暴雨時期,應急處理往往不及時,水渾濁度經常超過標準,導致村民意見較大,對水費的收取又產生抵制心理。這樣收費與管理難以形成良性循環,供水工程很難完全實行市場化運作。
大部分分散式供水工程供水保障不足問題,近年來由于山區人員大量外流,現在已基本緩解;但沙溪鄉由于近些年村鎮建設的規劃、發展,許多自然村的人口遷移到了鄉所在地,因此人口不但未減少,反而略有增加,用水保障不足問題也較突出。沙溪鄉因為供水水源為山溪水,攔水壩也不具備調蓄功能,所以遇上較極端年份的枯水季節,也會發生供水不足現象。解決辦法:一是加大水費的收取力度,促進節約用水;二是改造供水管網,解決老舊管網較嚴重的滴漏問題;三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建一座具備一定庫容量的蓄水壩;四是尋找合適的補充水源點,提高供水水源的保障率[8]。
針對分散式供水工程管理運行艱難的問題,一是盡量將這些分散式供水點納入集中式供水范圍;二是做好經常性的管理督促檢查及技術指導;三是將近些年實施的農村飲水安全維修養護項目資金向這些分散供水點適當傾斜,將一些管網維修、設備維修及較大的工程維護納入維修養護范圍,減少這些分散供水點的運行管護壓力[9]。
針對村民用水繳費意識不足問題,一是要確實加強供水工程的運行管理,嚴格按照管理運行制度進行操作,確保供水水質符合標準;二是要加大宣傳,提高群眾的付費用水意識;三是鄉村兩級對確有運行困難的供水工程適當給予一些經費補助,確保供水工程的良性運營。
近年來推行的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對沙溪鄉是個極好的契機,實現城鄉聯網供水是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推進解決邊遠山村安全飲水困難問題的重要手段,能達到城鄉居民共享優質供水的目的,較徹底地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給鄉村居民帶來更大的民生獲得感與幸福感[10]。
農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而水利是農業發展的命脈。新農村建設對農村的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斷解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能為我國農業農村的建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針對不同地區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及管理,需要不斷更新、優化思路,按照實際情況去制定不同的建設管理實施方案,從而保證工程項目可以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