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賢鳳,吳雪芳,黎 靜
(1.廣西桂平市南木鎮農業農村中心,廣西 桂平 537226:2.廣西桂平市江口鎮農業農村中心,廣西 桂平 537229)
小龍蝦于20世紀初從北美傳入日本,后又從日本引進我國養殖。近年來已成為我國普通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小龍蝦全身都是寶,其加工的產品非常豐富,除了是一道美味,而且還廣泛應用于醫療,環保,保健,農業及科學研究等領域,具有廣闊的產業化前景。目前市場需求供不應求,價格在高位運轉,推生了很多稻蝦養殖戶。隨著稻蝦綜合種養面積的快速增加與不斷擴大,養殖戶的增多,稻蝦綜合種養技術的需求變得非常強烈,特別是初養殖戶,更迫切需要稻蝦種養技術的支撐。
稻蝦綜合種養模式在我國來說還是一項比較年輕的模式,稻蝦綜合種養技術仍然處在探索階段,在同等的耕地面積中收獲更多的收益,是人們對稻蝦種養模式認可及得以廣泛推廣的主要原因。稻田中養小龍蝦是一種雙向的良性循環發展的共生模式,減少投入,增加收益,提高稻田資源利用率,改善生態環境,減少環境污染,也符合了我國對環境整治的要求。稻田中養小龍蝦既能減少對小龍蝦飼料喂養的投入,也能減少對稻田的化肥投入,稻田中的一些浮游微生物可供小龍蝦食用,蝦的排泄物也可作稻田中肥料使用,從而雙方都可減少成本投入,增加了產出收益。
稻蝦田的選擇,應選在地勢平坦,開闊連片,水源充足,水質優良無污染,排灌方便,盡量選擇在沿江、沿湖、沿庫的稻田里,面積在1.33~6.67hm2的田塊進行養殖,建場時以2~3.33hm2作為一個養殖區域較為理想。如果是新建的稻蝦場,盡量利用現有水利溝系進行建設,減輕成本投入,這樣的選擇主要是便于集中管理,節約成本和勞力投入,提高產出收益。

在稻蝦田的四周開挖寬3m,深1.5m左右的環形飼養溝,同時利用挖環溝的泥,把四周田埂加寬到3m左右,離種植水稻田區田面能蓄水深度為45~65cm高的大田埂,田埂需要安裝好進出水口設施,防止小龍蝦外逃。在寬大的田埂上,還可以種植各種植物,如瓜果蔬菜都可以,搭架蔓藤的植物更好,搭上棚架蔓藤后,既能收獲瓜果,到了夏季太陽炙熱時還可以起到遮陰避暑的作用。如果是比較低洼的稻田,還需要在田埂上圍上圍網,防止發生洪澇時小龍蝦被水沖走。如果一個稻蝦田的面積較大,2hm2以上的中間還要開挖“十”字形、“井”字形寬1~1.5m,深0.5~0.7m的多條田間溝,溝田比例在1:9左右為合適,也就是稻蝦田開挖的環溝和田間溝面積不能超過稻田面積的10%,堅持穩糧增效的原則,必須以糧食生產為主,稻蝦工程建設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行業標準—《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范第1部分:通則》(SC/T 1135.1-2017)的要求。

稻蝦田的建設完成后,在投入蝦苗的一到兩個星期前,也就是半個月前進行排干田水,做好田間溝渠消毒工作。可選用生石灰50~70kg/667m2進行蝦溝撒施,撒施后經過5~7d曬溝,便可注入新水。或不排水直接消毒,把新鮮石灰放到一個容器中加水溶解成石灰水后全田均勻潑灑,或用漂白粉6~7kg/667m2量的開水溶化后全田潑灑,如果是漂白精的用量則需要減半,以防濃度過高對蝦就成傷害,或敵百蟲晶體500g/667m2加敵殺死50g/667m2融化后全池潑灑消毒,以殺滅有害生物、致病菌等。消毒后10d左右可以在溝內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蘆、水藻等,種植面積不超溝面積的30%為宜,零星分布,不聚集種植,這樣有利于水流暢通無阻,保持優良水質。然后溝中進水60~70cm,施農家肥約800~900kg/667m2,培育微生物餌料,培育肥水。小龍蝦屬食雜性特點,在動物性飼料不足時,也吃青料來充饑,種植一些水草,不但可以供食,還可以是蝦隱蔽、棲息的場所,也是蝦蛻皮的良好場所,水草多的稻蝦田蝦的成活率高。農家肥對蝦的生長無影響,還可減少以后稻田使用化肥的次數及量的投入,所以有農家肥的建議盡量使用農家肥。在投入蝦苗后,每隔15~20d,可以潑灑1次生石灰水,用生石灰10kg/667m2左右,這樣做的目的是有效保持稻田中的水在弱堿性狀態下,有利于促進小龍蝦正常生長與蛻殼。
親蝦(母蝦)的投放在9~10月份,溫度在20~28℃,晴天傍晚往環形溝里田溝里,投放健康無畸形、活力強的抱卵親蝦。初次養殖田放約25kg/667m2,往年養殖田放約10kg/667m2,公母比例1:3。外購蝦種放養時,要先用稻田水間歇性澆淋3~5min,然后放入靠近養殖溝稻田淺水區慢慢適應新環境,減少因不適而死亡的數量。親蝦的越冬需要在洞中越冬,晚稻收割后,可在稻田中用木樁斜水面打深度約30cm的洞,以便小龍蝦進洞越冬。蝦苗的投放時間為3~5月份,約投放1.5~1.8萬尾/667m2,視當時稻蝦田蝦量而定。投放蝦苗前要做好蝦苗的消毒工作,可用7%濃度的鹽水浸洗蝦苗約10min,殺滅蝦苗的寄生蟲和致病菌。外購的蝦還要對其進行適應處理一下才能放養,將蝦種在田水內浸泡1~2min,提起擱置3~5min,再放到稻田水中2~3min再次提起擱置3~5min,重復2~3次這樣處理,讓蝦表和鰓腔吸足水分,慢慢適應新環境,再在田邊淺水區放養,這樣可以提高蝦的放養成活率。
適宜小龍蝦生長的溫度在22~33℃,氣溫低于10℃,小龍蝦已回洞越冬,此時視情況可2~3d喂食一次或不喂食。到了來年3~4月,氣溫回升18~20℃后,小龍蝦已出洞覓食,此時則需要適當投食,可選米糠,玉米,大豆粕等喂養。小龍蝦雖是生長在水中,但游泳能力卻不強,所以它們的活動范圍也不大,常常是比較固定在一處地方生活,而且還有喜歡貪食、相互爭食的特點,所以在餌料投喂上要采取定量、定時、定點的方法,投喂均勻,使每只蝦都能吃到,避免爭食,促進均衡生長。投喂上還要根據天氣、水質等情況來合理投餌,分早晚投喂,早上量少點,晚上量多點,陰雨天、晚上減量。當天投喂2~3h吃完,說明投餌量不足,如果第二天還有剩余,則說明投餌過多。在水溫20~32℃、水質狀況良好的條件下,小龍蝦的攝食量最為旺盛,這時鮮活餌料的日投餌量可按在池龍蝦體重的7%~15%供給,干餌料或配合飼料按蝦體重3%~5%供應為宜,餌料一般按動物性飼料40%、植物性飼料60%來配比,以便促進小龍蝦快速生長。5~6月份是龍蝦親蝦性腺發育的關鍵階段,而8~9月則是龍蝦積累營養準備越冬階段,此時應多投喂動物性餌料,在蛻殼前,也可以投喂含有鈣質和蛻殼素的配合飼料,促進小龍蝦集中蛻殼,充分滿足龍蝦生長發育對營養的要求。養殖期間還要視水質情況要及時加注新水,一般5d左右加注一次新水,要根據季節和氣溫控制水的深度,一般春秋氣溫較舒適時水深度宜20~40cm,冬夏氣溫寒冷或炎熱時水深度宜50~80cm為好,水草過度生長時要及時清除部分,保障氧氣充足,水流暢通,保持良好水質。最適宜小龍蝦生活的水質是透明深度約25~35cm,水色為淡綠色的水體。到了4~6月份,便可根據蝦的數量及重量進行捕撈了,正常小龍蝦產約75~100kg/667m2,蝦可獲純利潤在1000~1500元/667m2左右,另外產稻谷約450~500kg/667m2,稻谷單季可獲純利潤在1000~1500元/667m2左右,實現了一田兩用、一田兩收的增產增收的目的。
稻蝦綜合養殖中小龍蝦的敵害主要有蛇、老鼠、鳥等,要及時捕捉或驅趕,病害主要有白斑病、黑鰓病、爛鰓病、細菌性腸炎、蛻殼不遂病等。病害防治以防為主,水溫20~28℃發病率最高,發病原因比較多,存塘蝦量太多,沒有及時捕撈分塘,同一池塘蝦苗放養時間太長,飼料投喂過晚,投喂量不足,水質渾濁等都是引起蝦發病的誘因。投放蝦苗時除可選擇放養健康、優質的種苗外,還要注意控制蝦苗的投放密度,特別注意進入地籠的蝦不可再放回池塘里繼續養。平時可用生石灰化成石灰水等殺菌劑半個月左右對池水進行一次消毒,改善水質,減少病害。
如果是種植雙季稻,南方地區4月份已開始插秧了,在水稻種植前一星期,小龍蝦便要捕撈結束,在插秧前五天開始排放田水到合適插秧水位,進行水稻種植區稻田耙漚,整理田塊,施足基肥,肥料以農家肥為主,用量約400~500kg/667m2,尿素15~20kg/667m2,在插秧前兩天整理好田塊待插。
稻蝦田水稻品種的選擇與普通水稻田的品種選擇有所不同,因為在稻蝦田的水稻用藥上會有一些禁忌,所以必須選擇高抗病蟲害,抗倒伏,耐肥性強,早稻生育期在115d左右,晚稻生育期在115~120d的高產高抗病優良品種,機插谷種用量約2~3kg/667m2。
3.3.1 稻蝦田肥料的選擇
機插秧齡早稻20~25d,晚稻12~17d,及時育秧,及時插播。秧苗移植20~25d內施一次大肥,促回青,促分蘗。肥料主要選擇有機肥、尿素、復合肥都可以,對小龍蝦有害的氨水,碳酸氫鈉等化肥嚴禁使用。施肥時淺水施放以便肥料快速沉積到田土中,施后2~3d可恢復正常水位。
3.3.2 稻蝦田農藥的選擇
稻蝦田的用藥要十分注意,對蝦敏感的有機磷、菊酯類農藥劇毒和高殘留農藥嚴禁使用。在施藥時盡量不要把藥水噴到水中,在藥劑的選擇上可以選用20%氯蟲苯甲酰胺10ml/667m2防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10%三氟苯嘧啶(佰靚瓏)10ml/667m2防治稻飛虱;30%愛苗20ml/667m2防治紋枯病稻曲病;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45g/667m2預防稻瘟病。施藥時選擇晴天下午無風天氣噴施,噴藥前到蝦田加深15~20cm水位,噴藥后及時換水,確保小龍蝦安全。

3.3.3 其他要求
稻田需要曬田時,時間不宜過長,不能完全排干水,水位降至田面露出即可,發現小龍蝦異常,要及時注水。稻蝦田中的田草不宜使用除草劑,稻谷收割時盡量留長茬,田中的千金子草稗等都可留作基肥回田,提高稻田有機質含量,改善耕地土壤品質,對下一年的提升稻米品質、肥水培養也很有利。
稻蝦綜合種養模式有效增加種養收入,小龍蝦產業前景看好,發展勢頭猛,是多地推進促進農民增收的一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