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琦
糖尿病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后,如果不積極控制血糖,感染就不易控制,更容易發展成重癥。因此,糖尿病兒童需要重視居家期間的血糖管理,預防并發癥。
無嚴重基礎性疾病,未發生嚴重并發癥的無癥狀或輕癥陽性感染者;糖尿病處于穩定期,血糖控制平穩,無嚴重的臟器功能不全,無酮癥酸中毒傾向,等,可以居家休息調養,無須住院治療。期間每天早晚各進行1次體溫測量,如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可對癥口服藥物治療。要按藥品說明書建議劑量服用,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無抗病毒效果,如果沒有合并細菌感染,不應使用。
當體溫≥38.5℃或之前有過抽搐史,應及時給予退熱藥物治療。常用的退熱藥有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給藥時應根據患兒的年齡和體重調整劑量。同時選用退熱貼或者冷毛巾敷額頭物理措施幫助降溫。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每4~6小時用藥1次,24小時內不應超過4次。服用退熱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緩解患兒的癥狀,減少不適感,如果體溫沒有馬上降至正常,可以通過多飲水、多休息,讓體溫逐漸恢復正常。
正在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的患兒,在血糖平穩時,無須改變正在使用的胰島素或降糖藥的藥物劑量。
糖尿病患兒由于感染,容易并發酮癥酸中毒,此時更應該做好血糖監測。根據患兒情況每日監測血糖4~8次,即三餐前及睡前或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凌晨2點。發生低血糖時應及時干預,口服糖果、餅干等升糖食品,30分鐘復測血糖;血糖較高時可補打胰島素,并在補打胰島素后30分鐘復測血糖。有條件的家庭可安裝動態血糖監測儀,更好地把握血糖波動,及時處理血糖過高或過低的情況。血糖過高有增加酮癥酸中毒的風險,因此胰島素不能隨意停用或減量。持續血糖升高并伴有疾病,如肺炎等,可誘發酮癥。
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措施之一。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大部分“糖寶”會出現吃不飽、經常感到饑餓的情況。感染新冠病毒后,首先明確患兒的食欲是否受到影響,如患兒有發熱、乏力、食欲不振的癥狀,要掌握兩個基本原則:滿足能量密度和補充水分。
滿足能量密度即飲食豐富、避免單一,可在粥里搭配一些蔬菜和肉類一同進食,也可以選擇餛飩或爛糊面,營養豐富易消化;補充水分是除了溫白開水以外注重補充電解質,如檸檬水、口服補液鹽等。
1~3歲的孩子每日飲水量正常范圍為600~800毫升;4~5歲孩子為700~800毫升;5~7歲孩子為800毫升;7~11歲孩子為1000~1300毫升;14歲孩子為1200.1400毫升。要提醒的是,每日飲水總攝入量包括奶制品、湯品、粥類中的水以及額外供給的水,最好的推薦是溫白開水。
如果患兒無癥狀或輕癥,對飲食沒有影響,應遵從糖尿病飲食原則。這里為“糖寶”提供一個食療口訣:吃硬不吃軟,吃干不吃稀,吃綠不吃紅,一日三餐定時定量、化整為零。
吃硬不吃軟,是推薦吃硬一點的食物。主食盡量吃“干”的,如饅頭、米飯、餅等,不能吃粥、面條、泡飯等,因為越稀越軟的飲食,經過烹飪的時間越長,食物越軟,越好消化,易導致進食后升糖過快。吃綠不吃紅是指蔬菜吃綠顏色為宜,因為紅色的蔬果含糖相對較高,不宜多食。一日三餐定時定量是推薦一日三餐規律進食,每餐進食保持平穩,避免血糖忽高忽低。化整為零是指進食零食。在血糖控制較好的情況下,允許吃水果補充維生素。水果選低糖型,并且選在兩餐之間、饑餓或者體力活動后。不宜餐前或者飯后馬上吃水果,同時注意控制總量,例如1個蘋果分2~4次吃完,避免一次攝入太多,導致血糖過高。
患兒持續高熱超過3天,或一直處于持續高熱,精神狀態差,總想睡覺;患兒頻繁咳嗽,已經影響日常生活,影響正常睡眠;患兒呼吸增快或呼吸困難;低齡患兒出現呻吟、喘憋、臉色蒼白,或是頻繁嘔吐、尿量減少、頻繁腹瀉等癥狀;患兒訴說某一個固定部位出現疼痛;患兒出現抽搐、意識障礙癥狀;患兒出現多飲、口渴、惡心、嘔吐、精神差、腹痛、深大呼吸等表現,要立即就診。將“糖尿病”醒目寫在病歷本上,以提醒接診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