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輝 張欣怡

關鍵詞:5G技術;思想政治教育;智能教育空間
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
1.1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優越性和地位減弱
新時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熱點事件層出不窮,目不暇接。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對于以思政教育為主體的教師來說,其掌握的知識信息并不占絕對優勢。但是網絡化的生活是如今青年一代從小就最擅長的生活方式。在一些領域,他們可以利用各類互聯網平臺,以極高的效率精準地獲取各種信息,比教師知道的可能還要多。這給思政教育的開展帶來了前所未見的考驗。
1.2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穎度不夠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僅局限于書本、教材以及舊經驗、舊方法,還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和學生同頻同軌,掌握教育的主導權。新時代中社會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愈加鮮活有力,而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并沒有體現出新時代青年學子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變化和發展,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生搬硬套的教學方式不再與新時代青年學子的接受理念相適應。理論和實踐的割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枯燥乏味,不能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有礙于學生對政治觀念、思想觀念、道德觀念、科學觀念的深入理解以及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實踐。
1.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臺建設不健全
踐行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不能僅僅依靠枯燥的課堂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亦是如此。因此,必須盡快打造智能多元的人性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以進一步引導青年學子全面發展和思想意識的全面提高。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關平臺設施建設不夠完善,相對滯后。此外,相關教育實踐基地平臺也不能完全滿足新時期人才培養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的目標及要求,在一定層面上制約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發展。
1.4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尚未完全打開
自2000年教育部出臺《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的若干意見》的文件后,全國高校刮起“網絡思政建設熱潮”。至今,幾乎所有高校都形成了以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微博、抖音、B站等多位一體的網絡思政教育宣傳媒體矩陣。各大高校在加大力度建設運營并完善相關宣傳平臺的同時,在宣傳內容的選題和制作以及育人效果等方面卻未能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網絡思政教育格局。究其根本,一方面在泛娛樂化媒體狀態影響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運維空間被持續擠壓,影響力、號召力明顯弱化[1];另一方面,未能隨時代變化認識總結學生特點,未能做到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學生傳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顯性思政與隱性思政尚未有效結合起來。
2 5G 技術特性
2.1 傳播速度快,音視頻語言表達逐漸成為主要形式
5G技術即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是當今市場上最新一代的蜂窩移動通信技術,也是對前代通信技術4G的延伸。其主要優勢在于,數據傳輸速率遠遠高于以前的蜂窩網絡,最高可達10Gbit/s,比當前的有線互聯網要快,更比先前的4G快100倍,這也造成人們對于這項新技術的最深認知是速度快的現象[2]。5G 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信息傳播主體不斷增加,個人和機構甚至技術本身都成為信息生產傳播主體。信息傳播在網絡時代初期以文字和圖像為主,而文字傳播天生具有杰出的邏輯性,瀏覽這些信息的人不是為了內容的制作和個人的看法而發聲,而是對其關注或感興趣的信息進行消費、閱讀、點贊和轉發。
2.2 信息容量高,場景化內容日益豐滿
有關專家表示:“5G的鏈接有望承載10億個場所的連接、50 億人的連接、500 億物的連接,通過‘數字聯通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3]。這一巨大的數據網構筑起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用“計算機語言”把數字世界和現實中的個人、組織緊密連接起來。應用方面,5G技術更加注重實現“人—物”交叉連接,相比傳統的“人—人”單一線性連接,更加復雜、多元、立體。其中VR成像領域,發展相對成熟,其通過對實地采集素材或設計制作素材進行三維建模,完美地將圖、文、音、光、電技術相融合,使用戶足不出戶就能體驗實地參觀、游覽的效果。AR技術則在VR成像領域的基礎上增強了畫面的真實感,例如在現實環境中加入虛擬元素,從而實現現實與虛擬的互補,體驗感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升級。虛擬/增強現實技術所構筑的定制化“情景”可以為使用者提供具有較高自由度的場景或角度選擇內容,頗受小眾或特定群體的喜愛。
2.3 形式智能化,內容的產出和發布精準高效
在信息收集方面,物聯網應用將在5G技術推動下實現突破,萬物可被數據化、被監測,物與物之間可以實現智能互聯,物與人也可以實現多種方式的互聯[4]。在一些如無人機、傳感器等5G應用設備中,智能終端可以實時加工處理所采集的信息,并將處理好的有價值的信息即刻投送給目標客戶,打破了時空界限和感官限制。甚至一些如智能手表等佩戴型的智能設備以目標客戶即人體本身作為識別信息源,實時監測目標客戶健康狀況,識別并采集相關數據,并及時反饋至目標客戶。不僅如此,在數據庫的不斷擴充和算法的不斷優化下,AI應用領域的相關產品已經可以自行制作并發布內容。在公共信息的傳播過程中,以機器作為生產主體的現象在今天已經非常普遍,如新華社的快筆小新、第一財經的DT稿王、《南方都市報》的小南、今日頭條的張小明、騰訊財經的Dream Writer等[5]。
3 5G+思想政治教育≠5G 思想政治教育
“5G+思想政治教育”絕不是“5G思想政治教育”這種簡單的文字組合。相比以往的4G、3G網絡,“大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等壓倒性優勢使得5G技術在智能家居、自動駕駛、移動醫療等領域應用廣泛,其在教育行業,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也有一定應用和發展。5G技術作為劃時代的互聯技術,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不是“1+1=2”的簡單結合,而是“內疊+外延”的多元融合。
以VR、AR 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為例,現如今,市場上大部分智能手機品牌都在不斷強化現實體驗技術,但對于強化現實和虛擬現實的使用終究有限,都需要通過衍生產品的疊加來實現。而在能夠獨立使用的頭部顯示設備中,大部分產品已不再需要復雜的線路連接,通過藍牙或共享網絡即可實現互聯,但存儲容量小且價格居高不下。此外,如果用戶長時間地使用設備,會伴有眩暈感,體驗感欠佳。但5G技術可以擺脫這些阻礙,能夠實現同步設備“云端”復雜的實時動態計算,不僅使得學習場景新穎生動,更是簡化了設備的使用方法。不久的將來,5G技術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將不存在“在線和離線”“在線和在線”的“一屏之隔”。2019 年11 月22 日至26 日,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5G+智慧教育高峰論壇中也明確表示了5G+VR/AR/MR、AI、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在未來教育領域的應用優勢與特性[6]。5G技術開啟的是一個新的互聯時代,它不僅是“鑰匙”更是“基石”。它以自身獨特優勢賦能其他智能技術,形成技術合力。因此,“5G思想政治教育”不等于“5G+思想政治教育”,而是相當于“5G+VR/AR/MR、AI、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強強聯合的創新技術集合體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碰撞。
4“5G+思想政治教育”,打造5G 智能云端思政網絡學習空間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中,教育主體的優越性和地位減弱、教育模式欠缺新穎以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重失衡等問題可以借助VR/AR/MR、AI、大數據等智能技術豐富教育資源、創新教育“體驗”形式并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和興趣特點以突破工作困境。同時在5G 技術賦能下,VR/AR/MR、AI、大數據等智能技術將更有利于教育工作的開展。
但隨著5G技術應用愈加多元,相應產品噴涌而出,造成用戶在產品購買和使用搭配上的“選擇困難癥”。而對于綜合性、持續性極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僅靠某一種產品或者隨意搭配使用,不僅會造成學校管理上的不便,在后期產品維護上也存在問題,不適合長期運用于教育教學活動中。
在建設健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臺的迫切需求下,綜合以上分析,需打造一個在5G技術應用下的,既面向學習主體又連接教育主體,同時便于學校管理的一個人性化、智能化的5G智能云端網絡思政學習空間。如圖1所示,5G智能云端思政網絡學習空間由三個部分組成,其中5G 技術同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即“5G+”主要應用于此空間的核心環節。
在智能空間構建的整個框架中,“理論基礎”“核心環節”“實踐應用”環環相扣、協同促進,理論基礎指導核心環節,核心環節影響實踐應用,實踐應用反饋調節優化核心環節并充實理論基礎。實踐應用作為整個智能空間的終端部分,可以從5G+VR/AR/MR、5G+AI、5G+大數據三個方面具體展開。
1) 5G+VR/AR/MR創新思政新體驗
網絡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學習者的孤獨感和隔離感,而VR/AR/MR 技術可提供沉浸式學習服務,讓網絡學習者體驗到真實學伴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學習者的學習孤獨感,增強了學習者的學習真實體驗感[7]。這一優勢在5G“大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的強力加持下更加凸顯。強強聯合下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所打造的“學習環境”突破了傳統教育形式枯燥乏味的困局,成為5G智能云端思政網絡學習空間的重要載體。
2) 5G+AI驅動學習高效率
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相對成熟,重點發展高效學習環境創造方面。比如“AI驅動學習分析智能化,為學習者動態推薦合適的學習路徑和內容,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AI 驅動網絡學習真實化,通過對學習者的面部表情識別和語音情緒識別,再通過情感計算,生成課堂情感報告,了解學習者的學習狀態,為學習者的學習提供持續性反饋”[8]。而在5G+ AI的協作發力下,5G智能云端思政網絡學習空間與用戶形成高效良好互通,為學生高效學習創造條件,同時為學校和教育主體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效果或教育效果打通渠道。
3) 5G+大數據實現教育精準化
利用大數據對智能空間受眾進行用戶畫像,并根據用戶的瀏覽數據或學習偏好檢索思政領域里用戶感興趣,或者能起到引導規范的內容產品。加之5G 技術在信息傳輸領域的獨特優勢,這一融合技術使得5G智能云端思政網絡學習空間成為對學生思想動態進行提前干預、及時干預的重要手段,實現并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準高效,也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提供了重要參考,進一步強化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5 結束語
打造5G智能云端思政網絡學習空間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不斷革新的過程。在5G+VR/AR/ MR、AI、大數據等創新技術的賦能下,5G智能云端思政網絡學習空間的構建一改教育方式生搬硬套、教育內容枯燥乏味、教育主體力不從心、教育工作脫離學生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乏力”狀態。同時,5G智能云端思政網絡學習空間的優化發展和推廣普及,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時代煥發了生機,思政教育“活”了起來。未來,智能技術將不斷更新發展,要想適應時代潮流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摒棄守舊、照搬照抄等固化思維,要與科學技術深度融合,讓教育搭上科技快軌,真正實現思政育人“不斷線”“不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