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晨煜
一天,你打開電視收看經濟頻道,忽然發現很多動物都登上了財經新聞。慢吞吞的灰犀牛成了經濟學事件,潔白軟綿的羊群成了經濟學效應,甚至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也成了經濟學名詞。你以為自己看花了眼,難道動物紛紛離開熟悉的動物園,成為經濟學的主角了?
你不必驚訝,歡迎來到經濟學里的動物園!在經濟學領域,人們非常喜歡用動物的形象來打比方,進行概括總結,抽象又難懂的經濟現象轉而變成趣味又生動的隱喻。就這樣,經濟學里逐漸建起了一座獨特的動物園。
讓我們一起來逛逛這個特別的動物園。
打開經濟學動物園的大門,進入第一個場館,我們首先會看到獨角獸和瞪羚。經濟學家之所以讓它們住在一起,是因為它們在財經領域都指代一些初創企業。
獨角獸是西方神話傳說中的虛構動物,它不僅身形酷似白馬,額頭上長著螺旋狀的犄角,還長著一雙潔白的翅膀,既會跑,又會飛,是一種神奇的珍稀動物。之所以將它帶入經濟學動物園,就是借用了獨角獸這些獨一無二的特性,來指代在成立的短時間內估值就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擁有如此增值速度的企業非常稀少,如同獨角獸一樣罕見。
而瞪羚經常出現在《動物世界》里,并不像獨角獸那樣罕見,它們廣泛分布在非洲的大草原上。瞪羚千里迢迢來到經濟學動物園,是因為經濟學家發現它們是一種非常敏捷的動物,長著修長的腿,極其擅長奔跑和跳躍。“瞪羚企業”形象地借鑒了瞪羚的這種特點,專指那些成長性好、具有跳躍式發展態勢的高新技術企業。
獨角獸和瞪羚都具有特殊的運動技能,隱喻著在經濟領域非常具有發展潛力和價值的企業。此時,我們才發現動物背后竟然有如此大的經濟學內涵。
告別了神奇的獨角獸和馳騁草原的瞪羚,我們才明白這里的動物為什么頻頻成為財經新聞的主角。而此時,優雅戲水的黑天鵝和慢吞吞散步的灰犀牛已經在第二個場館等著我們。
無論在體型上還是性格上,黑天鵝和灰犀牛看起來都毫無關聯,黑天鵝精致優雅,灰犀牛笨拙粗糙,但是在經濟學領域,它們是互相補充的絕佳搭檔。之所以把它們劃分在同一個場館,是因為這兩種動物都是用來指代經濟學中可能發生的事件。
在自然界中,常見的都是白天鵝,黑天鵝實屬少數。17世紀之前的歐洲人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然而隨著第一只澳洲黑天鵝的出現,動搖了人們固有的觀念,甚至大大改變了歐洲人看待世界的視角。從那以后,黑天鵝通常寓意著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既在人們的意料之外,又來勢洶洶地改變著常規的一切。
而灰犀牛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動物,它們行動遲緩,慢悠悠地走在草原上,看起來好像溫柔的龐然大物,以至于人們忽視了它可能帶來的危險。近些年來,經濟學家才發現財經領域有很多類似“灰犀牛”般顯而易見的、高概率的,卻又屢屢被人忽視的事件,這類“灰犀牛事件”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將黑天鵝和灰犀牛邀請進經濟學動物園,正是為了提醒我們應該盡早對經濟學領域中所發生的類似事件做好預防和應對措施。
走進這個場館,我們感受到了經濟學動物園意味深長的提醒。遠處,矮個子的小羊和高個子的鴕鳥好像正歡迎著我們的到來。
之所以把羊和鴕鳥劃分在同一個場館,是因為根據這兩種動物群體的行為特點,人們總結出兩種經濟學效應。
可愛小羊代表著經典的“羊群效應”。經濟學里經常用這個效應來描述經濟個體的從眾跟風心理,即在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中,后來者為了獲取成功,會不斷地模仿領頭羊的一舉一動,從而導致盲從,遭遇失敗。
高大的鴕鳥身上暗藏著“鴕鳥效應”。動物學家發現,在遇到危險時,鴕鳥會把頭埋進沙子或草堆里,自以為安全。經濟學里把鴕鳥的這種生理行為引申為一種逃避現實,掩耳盜鈴的心理。因此,在經濟學動物園里,任何不能正視現實危機,躲避現狀的行為都會被笑稱為“鴕鳥效應”。
逛完這三個場館,我們逐漸喜歡上了經濟學里這個富有哲理和充滿趣味的動物園。往后看去,辛勤織網的蜘蛛、扇動翅膀的蝴蝶、浮在水面上的鱷魚等豐富多彩的經濟學動物還在等著我們探究。
為什么要建造這座“經濟學動物園”?這是因為經濟學家發現,經濟活動和現象中存在很多非理性的、依靠本能的投資行為和心理,這和動物身上的某些特性非常契合。人們從動物身上學習智慧,通過研究動物復雜的行為和生理特點,可以將很多既陌生抽象又晦澀難懂的經濟學概念巧妙地表達出來。這就好像用我們熟悉的動物世界來解釋難以理解和未知的經濟世界一樣,會使經濟學概念變得生動具體,易于理解。
毫無疑問,會有越來越多的動物住進這座“經濟學動物園”,成為經濟學家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