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現狀與特點

2023-04-07 17:52:25杜麗姣邊霞
學前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杜麗姣 邊霞

編者按:我國學前教育一直很重視幼兒藝術教育,這不僅體現在幼兒藝術教育始終被明確規定為我國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上,而且體現在相關教育研究與實踐不斷創新發展上。不過,隨著國家對學前教育的日益重視,我國學前教育界被政策管理、課程改革、教師專業發展等宏大主題所吸引,目前關于幼兒藝術教育的研究與實踐相對而言進入一個較為沉寂的階段。本期由南京師范大學邊霞教授主持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與實踐新進展”專欄就是希望能夠重新喚起我國相關理論研究者、教育實踐者、教育管理者、師資培養者、學術期刊工作者等多類專業人士對該教育研究與實踐領域的關注,這不僅是建設中國特色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體系之所需,也是當前我國學前教育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藝術于兒童不僅是具有發展價值的教育手段,而且是兒童突破束縛、表達自我、與世界建立更深刻聯系的存在方式。

[摘 要] 對11種國際權威學術期刊2012—2021年發表的181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論文的分析表明,雖然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并非國際研究熱點,但是受到了持續穩定的關注;相關研究者的學科背景日益多樣化,不過當前尚未出現新的領軍性人物;相關研究多采取實證研究范式,其中質化研究是主流;研究選題豐富,園所機構中的兒童藝術教育與兒童藝術是研究重點,尤其是兒童藝術本體研究為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針對家庭、社會機構等不同環境下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問題開展了系列研究,但是對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理論的系統建構還明顯不足。當下我國相關領域研究者與學術期刊應協同合作,立足我國藝術教育發展現實,共同推進科學規范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形成系統、深入的優秀研究成果,助推新時代中國特色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的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 學前兒童藝術;兒童藝術教育;藝術教育研究

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①作為學前教育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對兒童藝術教育、審美教育理論與實踐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關注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的焦點與核心問題,呈現其總體研究現狀,有利于我們把握全球范圍內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的最新動態與發展趨勢,反思和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兒童藝術教育研究發展之路。基于此,本研究以體現世界多國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成果的國際藝術及藝術教育、學前教育期刊論文為樣本進行文獻研究,分析近十年來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成果,探討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現狀及特點,據此提出基于我國本土社會文化現實的兒童藝術教育研究發展建議。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選擇學前教育、美術教育、音樂教育、戲劇教育、藝術學領域多本重要國際期刊為樣本進行文獻分析。學前教育研究期刊為創刊于美國、歐洲、大洋洲等多地區的SSCI收錄期刊,具體包括以下5種期刊: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藝術及藝術教育研究期刊涉及藝術理論、美術教育、音樂教育、戲劇教育領域,具體包括以下6種期刊:Empircal Studies of the Art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 Design Education,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in Drama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Applied Theatre and Performance。這6種期刊中,部分期刊被SSCI、A&HCI收錄,在北美、歐洲、大洋洲等多個國家的藝術教育研究與實踐領域具有較強影響力。2012—2021年,前述11種期刊共發表論文5 661篇,其中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相關的學術論文181篇。

本研究采用文獻分析法,對篩選出的181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論文做系統深入的分析,其中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研究論文75篇,占比41.43%;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研究論文68篇,占比37.57%;學前兒童戲劇教育研究19篇,占比10.5%;學前兒童綜合藝術教育研究論文19篇,占比10.5%。本研究遵循如下步驟對文獻內容進行分析:將所抽取的學術論文樣本按照年份、刊次、目錄、頁碼進行標識;記錄論文的標題、作者單位所屬國家、作者專業背景、論文關鍵詞等;歸納論文的研究類型、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研究選題等分析單位;建立編碼系統,對每一份文獻進行分析并依照編碼系統賦值;對所有論文的編碼結束后,再進行多次檢查,確保編碼準確無誤,最終將數據輸入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根據本研究設置的編碼系統,本文主要從論文成果基本情況和研究內容兩方面進行統計和分析。

(一)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基本情況分析

1. 發文量不高,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期刊關注與重視。

如表1所示,11種期刊每年發表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成果數量不高,十年來相關論文只占總發文量的3.20%,每年發文量的比例在2.31%到4.16%之間波動。學前教育專業研究期刊發表相關論文數量比例為2.43%。相對而言,藝術學類、美術類、音樂類期刊發文比例略高于學前教育專業研究期刊,分別為8.73%、5.65%、5.05%,戲劇教育類期刊發表相關論文比例最低,為2.33%。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多種期刊以“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為選題發布專欄,重點探討相關話題。如美術類期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 Design Education 2018年刊發了以“幼兒與美術教育”(young children and art education)為主題的專欄,集中呈現早期兒童美術教育研究成果;學前教育專業期刊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18年刊發了“藝術與童年”(the arts & early childhood)專欄,美國、加拿大、新加坡多國學者探究了新時代背景下提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質量與實效的意義與路徑;藝術類期刊Empircal Studies of the Arts 2020年刊發了“美國著名兒童藝術教育學者艾倫·溫納(Ellen Winner)教育理論研究”專欄,其中多篇論文涉及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話題;學前教育專業期刊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于2021年第12期刊發了題為“幼兒生活中的音樂”(music in the lives of young children)專欄,集中呈現了美國、新西蘭、加拿大、以色列、瑞典、印度等多國研究者在學前兒童音樂教育領域的研究成果。可見,雖然每年發文量并不高,但是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選題還是受到了學術刊物的高度關注與重視。

2. 多國不同專業方向研究者關注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議題。

本研究統計發現,2012年到2021年間,有來自25個國家的研究者發表了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相關的研究成果,其中美國研究者參與完成的研究成果最多,共77篇,其次是澳大利亞學者發表相關論文27篇,英國學者22篇,加拿大學者10篇,瑞典學者9篇,中國(含香港、臺灣地區)學者6篇,其他國家和地區學者30篇。

在統計的181篇論文中,13篇論文為不同國家研究者合作共同完成,其中英國學者參與5篇,澳大利亞學者參與4篇,美國、加拿大、瑞典學者合作完成論文各3篇。可見,全球多國重視在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領域中發表成果,不管是發文量還是合作研究情況,北美、大洋洲、歐洲仍具有明顯的優勢。

分析論文作者的專業研究方向,可以展示近十年國際范圍內關注兒童藝術教育的研究者的專業分布。如表2所示,學前教育專業、藝術學科課程教學專業是發文作者的主要專業背景。與這兩個主要專業密切相關的教育學及藝術學其他專業方向(如藝術哲學、教師教育、課程與教學論、教育政策等)、心理學相關專業(如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研究者也積極參與到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中,從不同的專業視角開展研究。此外,還有來自體育教育、博物館教育、語言學、聽力學等專業領域的研究者加入到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的行列中,在某種程度上擴展了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的范圍。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181篇論文中,有46篇論文是不同專業研究背景的研究者合作完成的。在這些合作研究成果中,既有學前教育領域研究者主導開展的聚焦兒童多維度發展、提升園所兒童藝術教育實踐質量的研究成果,又有學科專業領域研究者主導的聚焦藝術學科本體、關注學前特定年齡段兒童藝術發展及教育問題的研究成果。

3. 運用實證方法開展研究已成常態。

如表3所示,從論文研究類型來看,近十年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論文主要為實證研究成果,共計148篇,其中量化研究成果52篇,質化研究成果90篇,質化量化混合研究成果6篇,并且每年實證研究成果的發表量均高于理論思辨成果。可見,采用實證方法已經成為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開展的常態。

4. 研究選題多樣,以園所機構中的兒童藝術教育與兒童藝術為研究重點。

由于論文選題涉及范圍廣,同時不同論文之間難免出現選題交叉的情況,本研究主要通過以下方式確定選題劃分依據:首先,分析論文的研究對象、中心論題、研究結論的指向性,明確論文的核心研究內容,據此確定論文的核心選題范圍;其次,結合學前兒童藝術活動及教育的不同環境系統確定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選題編碼,主要涉及帶有學校性質的園所機構藝術教育系統、家庭藝術教育系統、社會藝術教育系統、家園社協同教育體系、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政策環境;最后,對于非指定系統下的兒童藝術研究、兒童藝術教師研究、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思想或理念研究,由于它們也是重要的研究選題,所以本研究對它們獨立編碼。

據此,本研究對論文選題的編碼統計主要包括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思想或理念、學前兒童藝術、園所機構中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家庭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社會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家園社協同下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政策、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專業人員、其他等主題。涉及交叉選題時,本研究做了以下處理:一是根據論文研究的核心內容確定選題。如在以園所為環境系統的論文成果中,如果研究側重于園所教育,只是通過兒童藝術發展的現狀來分析教育的開展情況及作用,或者論文只是將兒童藝術發展的現狀作為教育的成果來分析,那么我們就會把論文的選題定為園所機構中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如果論文只是將園所作為兒童藝術活動或發展的背景,主要論述的是兒童藝術發展現狀、兒童藝術發展規律或影響因素,那么我們就會把論文的選題定為學前兒童藝術。二是如果論文涉及的內容廣泛且復雜,無法按照就近原則將其劃分到以上選題的某一類中,那么我們就會將其選題定為其他。

如表4所示,就本研究的研究對象來說,選題為園所機構中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和學前兒童藝術的論文數量最多,分別占樣本總體的32.04%和30.94%。此外,學前兒童藝術教師、家庭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家園社協同下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思想或理念也是重要的研究選題,分別占樣本總體的7.73%、7.18%、6.63%、6.08%。

(二)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內容分析

1. 關于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思想或理念的研究。

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思想或理念意味著對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現象進行系統、深入的討論,具有超越日常經驗的抽象概括性和意義普遍性。近十年,樣本中有關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思想或理念的研究論文共11篇,其中4篇重點探討國際知名兒童藝術教育學者思想,4篇關注當代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理論,3篇聚焦不同國家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理念。

就國際知名兒童藝術教育學者思想方面的探究來說,所發論文一方面對提出經典美術教育理論的名家思想進行了回顧。如美國研究者通過文本分析和訪談描述了羅恩菲爾德20世紀30年代主要的美術教育實踐和研究工作,深入挖掘其移居美國前的專業經歷,推進對其藝術教育思想的系統深入理解。[1]英國學者則在當代語境下結合關鍵概念分析,重新審視了里德的藝術教育思想。[2]另一方面,也有論文重點關注了當代著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者的思想觀點。如有研究者系統梳理了艾倫·溫納于20世紀70至80年代圍繞兒童創造力發展與藝術教育之間關系所提出的主要論題,[3]重點分析了艾倫·溫納及其團隊所開創的具有美國特色的兒童藝術教育理念。[4]

關注當代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理論的論文聚焦于當代兒童藝術教育的價值剖析、關鍵概念和實踐立場。如美國研究者結合當下美國教育現實,梳理論證了兒童藝術教育的價值;[5]基于文獻梳理,分析了藝術教育文獻中關于游戲與藝術教育關系的經典觀點。[6]英國研究者則關注了學前藝術教育中兒童的核心主體地位,強調早期兒童戲劇活動應建立參與式權力結構,確保兒童的戲劇參與權。

關注不同國家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理念的論文基于社會文化現實,對美國、墨西哥、[7]新加坡、[8]中國[9]四國關于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代表性立場和觀念進行了分析解讀。

2. 關于學前兒童藝術的研究。

關于學前兒童藝術的研究指的是以兒童藝術本體為研究對象,以探究兒童藝術能力、藝術活動表現為目的的理論與實踐探究工作。國際相關成果涉及基于自然、教育及社會文化情境完成的美術、音樂、戲劇、藝術綜合領域兒童藝術能力和活動的研究,論文篇數分別為36、14、4、2。

關注學前兒童藝術能力現狀的研究成果有22篇論文,呈現了學前兒童在音樂、美術領域的具體藝術能力表現及影響因素。如美國學者采用實驗測評的方法,研究了7個月到13個月大的嬰兒的音樂感知能力及其差異性。[10]挪威研究者基于社會符號學理論分析了黎巴嫩等難民營與挪威東南部兒童的繪畫活動及作品存在的異同,以此分析兒童運用繪畫語言表現不同情緒的能力與方式。[11]英國研究者通過質化研究呈現了4~5歲兒童使用已有圖像等數字化素材完成數字藝術的不同方式,探究了兒童完成數字藝術創作的基本樣態。[12]

學前兒童藝術經驗研究關注兒童在藝術活動中的經歷與感受。此類研究成果更多地向讀者描述學前兒童在藝術活動中到底發生了什么、兒童的感受是什么、這些經驗可能會對兒童產生哪些影響。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22篇論文。如香港學者采用“A/r/tography”②這種基于藝術的教育研究方法(arts-based educational research)關注兒童參與的戲劇即興創作活動,重點探討了兒童的審美體驗與反應。[13]美國學者采用質化研究的方法,關注兒童在家庭和教育機構開展的美術活動中的藝術體驗。[14]瑞典研究者采用質化研究方法,探究多語種幼兒參與的音樂活動對其語言發展的影響。[15]

關注學前兒童藝術能力發展規律的研究成果有8篇論文,重點關注在自然、教育及社會文化環境影響下兒童藝術能力的發展趨勢與影響因素。如美國學者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檢驗并驗證學前兒童戲劇藝術能力測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探究兒童戲劇能力發展評估標準。[16]瑞典學者圍繞4~6歲幼兒美術活動,探索師幼互動影響下兒童圖式符號繪制與理解能力的發展規律。[17]美國學者采用量化研究,以來自6大洲36個國家的2~15歲兒童的自畫像為研究對象,分析兒童肖像畫空間能力發展規律及生活地理位置對其產生的影響。[18]

另有4篇論文重點探究了兒童藝術能力本質,包括其核心內涵與外延等相關論題。如美國學者對兒童藝術能力天賦進行理論辨析,批判性地指出當下社會對藝術技能過分強調,并對如何修正這一偏見提出了建議。[19]英國學者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探索確定與成人不同的兒童音樂能力維度。[20]

3. 關于園所機構中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研究。

園所機構中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是本研究所選國際期刊關注最多的研究選題。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關注學前兒童教育機構中藝術教育的現實樣態、教育教學探索和教育實效探究,其中涉及音樂、美術、戲劇、綜合藝術教育議題的論文篇數分別為27、14、9、8。

(1)園所機構中兒童藝術教育教學探索研究

有24篇論文關注園所機構開展藝術教育的具體模式或方法,其目的在于探究如何科學地、高質量地踐行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實現其促進兒童多維度發展的價值。

其中,對兒童藝術教育模式的探討主要以具體園所開展的藝術教育項目為切入點,呈現其組織開展方式,總結其教育模式要點及特征,探究其助推高質量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實踐的關鍵要素。如有研究者圍繞南非一所幼兒園組織實施的“Bejazzled”項目開展行動研究,嘗試將爵士樂元素引入日常教育教學,引導幼兒通過肢體動作、游戲探索音樂,產生新的音樂體驗,進而促進幼兒在音樂、運動、語言能力、社會情感等方面的發展。[21]澳大利亞學者采用基于藝術的教育研究范式,描述了澳大利亞兩所農村幼兒園開展的美術教育研究項目,探究兒童美術教育實踐的優化路徑。[22]美國學者介紹了融合視覺藝術、音樂、舞蹈、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的“ArtsIN”藝術整合項目的理論框架與組織結構,展示了多種藝術融入兒童日常學習的可能性,促進了兒童多領域綜合發展。[23]

聚焦具體教育教學方法或手段的研究旨在探究高質量組織實施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的具體路徑。如英國學者采用案例分析法,呈現并分析了某幼兒園通過創設教學情境邀請幼兒以“策展人”的身份參與美術活動,關注幼兒對藝術的理解,強調幼兒在教育環境中與藝術品的接觸與互動,探究兒童美術活動的組織實施方法。[24]中國學者通過個案研究呈現了香港幼兒園在學前兒童藝術教育中運用增強現實技術(Augmented Reality)的實踐探索,重點分析了這一創新性實踐的優勢與不足。[25]

(2)園所機構中兒童藝術教育效果研究

有23篇論文關注了園所機構中藝術教育對兒童發展產生的實際效果。首先,較少研究關注了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對兒童藝術相關能力發展的促進作用。如希臘研究者采用實驗研究證明了創造性舞蹈活動對學前兒童本體感覺、節奏感覺、掌控能力具有明顯的提升作用。[26]其次,較多研究關注了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對兒童非藝術領域發展的促進作用。如南非、瑞典學者合作開展多項量化研究,探討學前音樂教學活動對兒童語音意識和早期讀寫能力的影響。[27]印度學者開展實驗研究,以量化數據證明了早期音樂教育活動對兒童數學能力的影響。[28]美國學者運用質化研究,證明了符合幼兒教育質量標準和兒童發展理論的戲劇活動能夠促進班級社區建設,強化幼兒社區歸屬感。[29]最后,國際相關研究還關注了藝術教育活動對處境不利兒童入學準備的積極作用。如美國學者采用質化研究方法,通過循序漸進的繪畫指導教學活動引導幼兒完成書寫訓練,有效支持了處境不利兒童閱讀書寫能力的發展。[30]還有美國學者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證明了以藝術綜合模式為處境不利兒童提供的符合早期學習標準的藝術課程——“萬花筒項目”(The Kaleidoscope Program)對低收入家庭幼兒情緒表達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31]土耳其學者的研究則證明基于奧爾夫(Orff)理論的注意力強化音樂教育項目對沖動型兒童認知節奏的發展有積極影響,實驗組兒童的錯誤次數減少,反思時間延長。[32]

(3)園所機構中兒童藝術教育現狀研究

有11篇論文關注本土或他國學前兒童藝術教育開展的基本現實樣態及其影響要素,分析優勢或不足,提出促進園所中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實踐發展的思考或建議。如美國學者基于俄亥俄州學校系統中大班音樂教育的大數據,分析開設音樂課程的機構類型、參與音樂課程的兒童比例等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基本現狀,探討人口學變量及機構性質對兒童接受音樂教育的影響。[33]波蘭研究者運用問卷法調查本國的學前教師,發現教師普遍認為流行音樂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但是多年來一直被邊緣化或被排除在課程系統之外,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波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現實。[34]英國研究者和中國研究者合作,采用訪談法收集數據,比較了中英兒童繪畫教育的異同。[35]

4. 關于家庭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研究。

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關注家庭環境中學前兒童藝術活動的現實及其有效教育路徑,為豐富和提升學前兒童家庭藝術經驗提供理論支持。

有9篇論文指向學前兒童家庭藝術活動開展、藝術教育觀念及實踐現實,重點關注現狀與影響因素。如美國研究者描述了一孩和多孩家庭的音樂互動情況,并基于生態系統理論對其進行了分析。[36]還有美國學者分析了收養家庭的兒童繪畫活動及其作品,進一步闡釋了家庭關系對兒童繪畫活動的影響。[37]韓國研究者開展質化研究,探討韓國父母對子女音樂教育的理解和期待。[38]

有4篇論文則重點關注了提升家庭兒童音樂教育質量的策略和路徑。如美國研究者開展質化研究,描述學前兒童家長使用在線社交網站提升家庭音樂教育質量的情況,分析了網站運用影響音樂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39]還有美國學者為父母設計了兒童音樂行為評估問卷,從而為家長記錄兒童的音樂活動提供了科學規范的工具。[40]

5. 關于社會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研究。

這方面的研究關注美術館、博物館等社會藝術教育機構開展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實踐現狀與效果。關于現狀的4篇論文主要聚焦社會機構是如何開展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如新西蘭研究者通過分析相關文獻,梳理了藝術博物館開展的兒童藝術教育活動的主題及類型、教師和藝術家在其中發揮的作用,[41]拓展了我們對社會機構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現狀的系統認識和深入思考。關于效果的3篇論文主要聚焦于博物館、美術館開展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所產生的實際效果。如波蘭研究者通過實驗研究探究了美術館開展的兒童美術教育項目對4~9歲兒童審美判斷、當代藝術理解產生的影響。[42]

6. 關于家園社協同下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研究。

有12篇論文以此為研究主題,主要關注家庭、園所機構、社會機構(如美術館)等二者或三者之間協同合作組織實施兒童藝術教育的情況及其教育效果。其中,關注社會機構主導的協同教育有8篇論文,關注園所機構主導的協同教育有4篇論文。

關注社會機構主導的協同教育研究聚焦于社會機構聯合家庭、園所組織開展的教育項目,以高效實現其兒童藝術教育功能。如英國研究者基于質化研究,描繪了泰特利物浦美術館聯合當地幼兒園、家庭為學前兒童開展的創意美術活動項目,分析其是如何拓展美術館服務受眾,發揮其教育功能的。[43]愛爾蘭研究者采用質化研究,探究由當地兒童保育委員會、非官方組織和大學共同開發組織的為家庭服務的兒童藝術教育項目是如何發揮其教育功能的。[44]

關注園所主導的協同教育研究則重點探究園所挖掘和利用社會機構教育資源的方式及與之合作的路徑。如新西蘭研究者采用混合研究的方式,調查學前教師和幼兒利用藝術博物館資源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探尋園館合作的生發點與有效方式。[45]此外,還有研究關注園所組織開展的相關親子活動如何達成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多重效果。如加拿大研究者采用質化研究,呈現兒童保育中心為移民家庭兒童及家長提供的開放分享式藝術操作工作坊,通過協同合作的審美活動推進移民家長和兒童探索自身的雙重文化身份。[46]

7. 關于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政策的研究。

這方面的研究關注教育政策視野下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現實,6篇相關論文主要涉及以下3類選題。第一類選題為特定教育政策背景下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開展及其實效。如有論文分別關注了美國“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實施時代早期兒童藝術教育開展的現實、[47]“開端計劃”開展過程中藝術教育活動的融入對兒童入學準備所產生的影響。[48][49]第二類選題是基于國家課程決策視角,在國家藝術課程框架下,分析兒童戲劇教育課程在北歐多國、[50]澳大利亞[51]的地位及其現實境遇。第三類選題是通過訪談等質化數據收集與分析手段,考察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郊區某公立學區教育管理人員為保留并持續支持兒童音樂教育所做出的努力,[52]重點呈現了兒童藝術教育決策制定與執行的過程。

8. 關于學前兒童藝術教師的研究。

這方面研究主要是關注不同學科領域兒童藝術教師的專業能力與發展策略,其中關注兒童音樂教師的論文最多,有8篇。另外,關注美術、綜合藝術、戲劇、舞蹈領域教師專業發展的論文均未超過3篇。

總體來看,有10篇論文重點探究了教師從事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專業能力現狀。如澳大利亞學者探討初任教師組織幼兒綜合藝術活動的自我效能感,結果表明幼兒教育實踐經驗會對初任教師藝術教育教學信念產生影響,因此有必要對初任教師、主班教師進行藝術培訓。[53]美國學者比較了韓國和美國職前教師關于幼兒音樂和發展適宜性實踐的理念,并分析了其對學前教師教育的指導意義。[54]

另有4篇論文關注了學前教師從事兒童藝術教育實踐的專業能力發展策略,且均來自音樂領域。如塞浦路斯研究者考察了塞浦路斯大學開設的音樂課程對33名職前女教師歌唱技能的影響,以此探究職前教師音樂能力發展的有效支持路徑。[55]瑞典、英國研究者采用質化研究的方法,分析了瑞典開展的學前教師音樂教育能力提升繼續教育項目的效果,強調教師持續提升自身音樂能力、洞察幼兒音樂能力的重要性。[56]

三、近十年來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特點及其啟示

(一)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雖然并非研究熱點,但是受到持續穩定的關注

如前所述,2012—2021年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雖然每年發文數量及占比并不高,但是每年還是保持了相對穩定的發文量。這說明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并非教育研究的熱點話題,但是多個國家基本上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研究團隊,多年來持續關注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議題。國際期刊近年來對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議題的密切關注是促成相關研究成果增長的重要因素。2018年、2021年多種期刊設立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專欄,當年相關論文數量及占比明顯提升,且成為近十年來數量優勢最為明顯的兩年。

近年來,我國相關部門連續發布多個文件強調學校美育的重要性。學前兒童藝術教育作為美育的主要實施途徑,值得受到更密切的關注。不過,相關學術期刊刊發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成果的數量非常有限。以后,相關領域研究者應根據我國學前兒童美育事業發展需求,加強專業研究,提高成果質量。與此同時,學術期刊應給予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選題一定的重視,以進一步喚起社會各界對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科學理性的關注。

(二)不同學科背景研究者共同推進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不過當下尚未出現新的領軍性人物

基于對樣本作者信息的分析可知,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工作并不局限于學前教育或者藝術教育專業研究者群體,更有來自教育學、心理學領域的研究者,其中不乏相關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如心理學領域的斯騰伯格(Robert J. Sternberg)。可見,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正日漸打破專業壁壘,依據研究持續推進的需要,從多學科的視角出發探究相關重要議題。與此同時,數據統計也發現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者中成果高產者并不多,發表論文數量也有限。如美國學者斯格爾特(Christopher M. Schulte)十年里在樣本期刊上發表論文4篇,分別關注兒童美術能力現狀和美術活動體驗,但是未形成系統的、帶有個人理論見地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思想理論體系。

目前我國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者的學科專業背景以學前教育為主。在當下跨學科的研究趨勢下,單一學前教育專業背景會對相關研究持續深入開展助力不足,因此相關研究工作應考慮組建研究團隊,形成多學科專業人才互相支持的研究局面,進一步加強國際溝通與合作,圍繞相關論題開展系統研究,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建構完整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思想理論與實踐原則體系,培育能夠在國內外研究中產生重要影響的領軍性研究人物與團隊。

(三)有助于呈現兒童藝術體驗、描述情境化教育經驗的質化研究成為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的主流方法

本研究分析顯示,實證研究已經成為當代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開展的常態,其中有近一半的論文為質化研究成果,這表明質化研究是近十年來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在質化研究中,強調文化描述與解釋的民族志方法、關注生活體驗的現象學方法、依托典型性情境解決兒童藝術教育具體論題的個案研究等眾多方法,雖然各自有獨特的理論基礎、方法操作程序,但是統一地指向挖掘兒童藝術體驗、深描情境化的兒童藝術教育經驗。質化研究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密切關注兒童藝術教育的典型樣態、關鍵事件和作品成果,詳細生動地展示研究對象在藝術教育活動中的感受、情感、意圖、觀念、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為兒童藝術本體研究提供直接、生動的數據,為兒童藝術教育研究提供有效支持論證的信息資源。

當下以質化研究為代表的實證研究范式已經得到了我國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者的重視,如越來越多的碩士、博士畢業論文嘗試運用行動研究、個案研究等質化研究方法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論題。不過,國內權威、核心期刊發表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成果多為邏輯思辨或者基于教育現實的經驗總結,少見實證研究尤其是質化研究成果。一方面,相關研究者應重視研究方法的科學規范使用,善于根據研究問題采用適宜的研究方法完成研究任務,解決具有學理性或者指向實踐的真問題。另一方面,相關學術期刊也應考慮為優秀且具有代表性的此類研究成果提供發表的機會和條件,以助推我國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實證研究尤其是相關質化研究的開展。

(四)兒童藝術本體研究為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奠定重要基礎

在本研究涉及的181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論文樣本中,119篇論文與兒童藝術活動或能力表現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或專門探究兒童藝術,或以此為起點開展教育實踐研究。可見,近年來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的推進以兒童藝術研究為重要基礎。

首先,國際相關研究關注兒童藝術能力發展的階段性和延續性,這既是國際學前兒童藝術研究的重點,也是開展教育實踐研究的重要前提。在本研究中,有超過50篇論文以兒童藝術能力發展的階段性為出發點或核心開展研究,重點在于揭示兒童藝術能力發展規律或以此為前提探究兒童藝術教育策略。同時,相關研究也非常關注兒童藝術發展階段的延續性,樣本中有3篇論文關注了0~6歲兒童藝術能力,11篇論文關注了0~3歲嬰兒藝術活動,72篇論文以3~6歲兒童藝術活動為研究對象,34篇論文關注的年齡段從學前到中小學。相關研究從幼小中一體化的視角出發,既有對兒童藝術起點的關注,又有對兒童藝術持續長遠發展的重視,充分彰顯了國際兒童藝術教育研究關注兒童藝術發展的延續性的特點。

其次,對兒童藝術的關注具有專業差異,使國際兒童藝術教育研究成果呈現出豐富多樣性。本研究發現,不同學科專業方向的研究者對兒童藝術的關注具有明顯差異。藝術學科背景下的研究者更側重于分析詮釋兒童藝術活動及其表現的學科本體價值,探究兒童藝術能力現狀及發展規律。學前教育專業背景下的研究者更關注教育情境下兒童藝術活動及其教育價值,尋求促進兒童發展的有效教育路徑。其他專業方向的研究者更傾向于以學前兒童藝術為切入點,探究其專業方向研究問題,例如語言學、心理學、聽力學研究者合作完成的相關研究,重點關注學前兒童音樂活動表現對兒童語音意識和早期讀寫能力的影響。[57]基于不同專業視角開展的兒童藝術研究極大地豐富了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的多樣性。

目前我國學前兒童藝術本體研究成果少,發展稍顯緩慢。一方面,兒童藝術本體研究含混、不具體。相關研究多為基于經驗的3~6歲兒童藝術活動大致樣態的概述,且容易淪為相關應然教育論述的背景信息。兒童藝術能力及其發展研究基本上止步于20世紀末的探索。基于當代中國社會文化現實,相關研究者亟須加強不同年齡段兒童藝術能力、藝術活動表現樣態的研究。另一方面,兒童藝術本體研究范圍較為狹窄。近年來國內兒童藝術本體研究成果多聚焦于兒童繪畫能力及其他美術能力,關涉音樂、戲劇等藝術形式的兒童藝術能力研究相對缺乏。雖然全面發展的兒童是我國學前教育實踐的價值追求,但是關于藝術能力及素養與兒童發展關系的研究仍需要進一步加強。除此之外,在國家不斷倡導0~3歲嬰幼兒保育、幼小銜接的教育支持背景下,學前兒童藝術本體研究對于兒童藝術發展延續性的重視不足。因此,基于我國當下社會文化現實,從不同學科視角出發,運用適宜的研究方法開展全面、系統、深入的兒童藝術本體研究,應成為相關研究發展的重要方向。

(五)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多為在諸多環境系統下針對具體問題開展的研究,對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理論的當代系統建構明顯不足

國際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已經建構了以兒童發展為中心,涉及園所、家庭、社區組織、社會機構、教育政策等環境系統的立體交叉研究體系,覆蓋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各個方面的相對完整的研究成果群已經初步形成。其中,既有專門指向某一環境系統中兒童藝術及教育的研究,又有考慮各系統之間復雜關系的交叉研究。園所作為實施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最重要的環境系統,是研究最集中的領域,園所中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模式與方法及其與兒童發展的關系受到極大關注。家庭作為兒童日常藝術活動開展的主要場所,與兒童藝術能力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因此相關研究也重點關注了家庭環境系統下兒童藝術活動表現、家庭藝術教育現實及質量提升策略。美術館、博物館等社會機構是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發生的重要專業場所,因此相關研究也關注了社會機構兒童藝術教育項目的開展情況及效果。同時,由于這些社會機構擁有豐富的校外教育資源,相對于家庭又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因此由其主導的多方合作開展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是社、家、園協同教育研究的重點。不過,相關成果仍存在系統連貫性不足的問題,未能完成國際范圍內應對新時代社會發展趨勢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理論的系統建構。

基于此,我國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需要把握世界教育發展動態,認清我國教育現實,既要放眼世界,更要扎根本土。在尋求我國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的有機生長點時,我們既要看到國外可借鑒的元素,又要重視我國教育現實境遇,針對我國不同教育環境系統組織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開展具體、深入、系統的研究,其中尤其需要關注運用新興信息技術提升園所機構中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質量、家園社協同推進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發展等相關重要論題。

注釋:

①本研究中,中文的“學前教育”與英文的“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基本對應。中文的“藝術教育”與英文的“arts education”基本對應。根據論文內容,“arts education”有時也會被翻譯成“綜合藝術教育”,如在以下兩種情況下:一是論文不區分具體藝術形式,而是整體論述兒童藝術教育;二是論文關注的是把美術、音樂、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綜合在一起的兒童藝術教育實踐樣態。樣本期刊中的“art education”一般會被翻譯成“美術教育”。

②“A/r/tography”是一種帶有后現代主義特點的基于藝術的教育研究方法,由加拿大的藝術教育研究者最先提出。其中的“A”表示artist(藝術家),“r”表示researcher(研究者),“t”表示teacher(教師),“ography”指用文字或影像將研究過程和結果呈現出來。這種研究方法強調藝術家、研究者、教師角色的三位一體,是一種以實踐為基礎,通過藝術探尋生命的研究方法。

參考文獻:

[1]LESHNOFF S K. Viktor Lowenfeld: portrait of a young art teacher in Vienna in the 1930s[J].Studies in Art Education,2013,54(2):158-170.

[2]BARCHANA-LORAND D. Art conquers all? Herbert Read’s education through ar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and Design Educaiton,2015,34(2):169-179.

[3]SAWYER K.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J]. Empircal Studies of the Arts,2020,38(1):24-32.

[4]BERENHAUS M, CUPCHIK G. Transferring habits of mind from an aesthetic context to everyday life[J]. Empircal Studies of the Arts,2020,38(1):60-70.

[5]KIM K H. Why we need arts education[J]. Empircal Studies of the Arts,2013,31(2):121-130.

[6]PATTON R M. Games that art educators play: games i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art education[J].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2014,55(3):241-252.

[7]KAPLAN H. Border materials, early childhood art education, and the ontological persistence of American flexibility[J].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2019,60(2):120-131.

[8]BAUTISTA A, et al. Arts-related pedagog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an Asian perspective[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8,45(4):277-288.

[9]MOFFETT C. The play of art: propensity and pedagogy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J].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2021,62(3):222-235.

[10]COSTA-GIOMO E, DAVILA Y. Infants’ discrimination of female singing voic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2014,34(1):324-332.

[11]MAAGER? E, SUNDE T. What makes me happy, and what makes me scared: an analysis of drawings made by Norwegian and Palestinian children[J]. 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2016,24(2):287-304.

[12]SAKR M, et al. Imitative or iconoclastic? how young children use ready-made images in digital ar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 Design Education,2018,37(1):41-52.

[13]HO K L C. In search of an aesthetic pathway: young children’s encounters with drama[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7,187(1):1-12.

[14]RICHARDS R. The Private and public worlds of children’s spontaneous art[J].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2014,55(2):143-156.

[15]KULTTI A. Singing as language learning activity in multilingual toddler groups in preschool[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3,183(12):1955-1969.

[16]SUSMAN-STILLMAN A, et al.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measure of preschool children’s theatre arts skills: the preschool theatre arts rubric[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8,45(4):249-262.

[17]MAGNUSSON M, PRAMLING N. Sign making, coordination of perspectives, and conceptual development[J]. 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2016,24(6):1-16.

[18]OSTROFSKY J. Developmental and geographic analyses of spatial biases in face drawings produced by children[J]. Empircal Studies of the Arts,2015,33(1):3-17.

[19]STERNBERG R J. Is being “gifted” a blessing or a curse, or some of both?[J]. Empirical Studies of the Arts,2020,38(1):90-99.

[20]BUREN V, et al. What makes a child musical? conceptions of musical ability in childhood[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20,191(12):1985-2000.

[21]VREDEN M V. “Bejazzled”: employing attributes of pre-schoolers’ play to facilitate musical interactions with jazz[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9,189(1):104-118.

[22]CUTCHER A, BOYD W. Preschool children, painting and palimpsest: collaboration as pedagogy, practice and lear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and Design Educaiton,2018,37(1):53-64.

[23]HARTLE L, et al. ArtsIN: arts integration and infusion framework[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15,43(4):289-298.

[24]HOPE A. Young children as curato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and Design Educaiton,2018,37(1):29-40.

[25]HUANG Y, et al. Using augmented reality in early art education: a case study in Hong Kong kindergarten[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6,186(6):1-16.

[26]CHATZOPOULOS D, et al. Effects of creative dance on proprioception, rhythm and balance of preschool children[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9,189(12):1943-1953.

[27][57]RENATA E, et al. Effect of music instruction on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early literacy skills of five to seven-year-old children[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21,191(12):1896-1910.

[28]RAJA V, BHALLA D O. Impact of Carnatic music training on the mathematical ability of children[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21,191(12):1911-1921.

[29]WRIGHT C, et al. Storytelling dramas as a community building activity in an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13,41(3):197-210.

[30]DEFAUW D L. Drawing children into reading: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of a preschool drawing curriculum[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6,186(4):624-641.

[31]BROWN E D, SAX K L. Arts enrichment and preschool emotions for low-income children at risk[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3,28(2):337-346.

[32]KAYILI G, KUSCU ?. The effects of Orff-based attention-enhancing music education programme on impulsive preschool children’s cognitive tempo[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20,190(3):390-399.

[33]SHAW B P. Music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in Ohio K-12 public and charter school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 Education,2021,69(3):1-18.

[34]KONDRACKA-SZALA M, MICHALAK M. Popular music in the educational space of Polish preschools: the teachers’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2019,37(1):1-21.

[35]JOLLEY R, ZHANG Z. How drawing is taught in Chinese infant schoo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and Design Educaiton,2012,31(1):30-43.

[36]DOSAIGUAS M, et al. Listening to a siblings’ day: musical interactions in a family setting[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21,191(12):1843-1857.

[37]BANNON B L, et al. Children’s drawings: self-perception and family function in international adoption[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6,186(8):1285-1301.

[38]YOUM H K. Parents’ goals, knowledge, practices, and needs regarding music education for their young children in South Korea[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2013,61(3):280-302.

[39]KOOPS L H. Music play zone II: deepening parental empowerment as music guides for their young children[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12,40(6):333-341.

[40]VALERIO W H, et al.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children’s music-related behavior questionnaire[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2012,60(2):186-200.

[41]TERRENI L. Young children’s learning in art museums: a review of New Zealand and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J]. 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2015,23(5):720-742.

[42]SZUBIELSKA M, et al. The effect of educational workshops in an art gallery on children’s evalu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ntemporary art[J]. Empircal Studies of the Arts,2020,38(2):135-148.

[43]WRIGHT D. Engaging young children and families in gallery education at Tate Liverpoo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and Design Educaiton,2020,39(4):739-753.

[44]O’SULLIVAN C, et al. The wonder project: an early years arts education project with traveller mothers and their children[J]. 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2018,26(5):780-806.

[45]TERRENI L. Beyond the gates: examining the issues facing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when they visit art museums and galleries with young children in New Zealand[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2017,42(3):14-21.

[46]MASSING C, et al. Immigrant parent-child interactional dance duets during shared art-making experiences[J]. 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2016,24(1):37-50.

[47]GARA T V, et al. Did the frequency of early elementary classroom arts instruction decrease during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era? if so, for whom?[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8,45(4):263-276.

[48]BROWN E D, et al. The art of Head Start: intensive arts integration associated with advantage in school readiness for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children[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8,45(4):204-214.

[49]GREENE M L, SAWILOWSKY S. Integrating the arts into Head Start classrooms produces positive impacts on kindergarten readiness[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8,45(4):215-223.

[50]?STERLING E, et al. Drama and theatre in a Nordic curriculum perspective: a challenged arts subject used as a learning medium in compulsory education[J]. Research in Drama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Applied Theatre and Performance,2016,21(1):42-56.

[51]STINSON M, SAUNDERS J N. Drama in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curriculum: decisions, tensions and uncertainties[J]. Research in Drama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Applied Theatre and Performance,2016,21(1):93-104.

[52]MAJOR M L. How they decide: a case study examining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for keeping or cutting music in a K-12 public school district[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2013,61(1):5-25.

[53]GARVIS S. These children aren’t creative: insights from beginning teachers on early childhood arts education[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2012,37(1):161-165.

[54]KIM H K. A comparison of early childhood preservice teachers’ beliefs about music and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between South Korea and the US[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2013,38(2):122-128.

[55]NEOKLEOUS R. Aiming for the singing teacher: an applied study on preservice kindergarten teachers’ singing skills development within a music methods cours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2015,33(2):163-180.

[56]EHRLINA A, WALLERSTEDT C. Preschool teachers’ skills in teaching music: two steps forward one step back[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4,184(12):1800-1811.

O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Early Childhood Arts Education Researches Based on the Papers Published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 in Recent Ten Years

DU Lijiao BIAN Xia

(1School of Fine Art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2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China; 3Ginling Colleg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China)

Abstract: Papers on early childhood arts education published in 11 international authoritative and representative academic journals from 2012 to 2021 were taken as the analysis sample to discuss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early childhood arts education. It found that early childhood arts education is not a hot spot in the international relevant research fields, but it has received sustained and stable attention. Researchers from different academic backgrounds have jointly promoted the research field, but no new flag researchers have emerged at present. International early childhood arts education researches are mostly carried out by empirical methods, in which qualitative research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International early childhood arts education researches also have a variety of topics, of which the focuses are preschool arts education and children’s arts. Researches on children’s arts lay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whole research field. International early childhood arts education researches often focus on specific issues in the environmental system such as families,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institutions, etc. However, the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early childhood arts education theory is obviously insufficient. At present, Chinese researchers and academic journals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promote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researches on early childhood arts education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ts education in China,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es on early childhood arts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preschool children’s arts, arts education for children, researches on arts education

(責任編輯:趙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无卡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最新国产在线| 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香蕉| 最新国产精品鲁鲁免费视频|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大香伊人久久| 在线观看的黄网| 性欧美精品xxxx|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伊人天堂网| 男女精品视频|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日韩国产 在线|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男人天堂|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区第一页| 午夜三级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亚洲嫩模喷白浆| a毛片在线播放| 三级欧美在线| 在线网站18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欧美午夜网站| 国产精品55夜色66夜色| 亚洲色图欧美一区|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国产成人资源|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久大黄蕉| 美女毛片在线|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精品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一本综合久久| 国产激情影院|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另类|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99精品久久精品| 免费jizz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午夜激情婷婷|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无码专区第一页| 亚洲精品日产AⅤ|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色视频国产|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玖玖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护士|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秋霞国产在线|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