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
摘 要?語文教師可以基于學生差異,設計分層作業;立足單元整合,設計整體作業;結合生活教學,設計實踐作業。通過這些措施,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幫助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雙減”理念 初中語文 減負增效
作業的減負增效是“雙減”政策的核心內容。語文學科有著很強的靈活性,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根據這種特點,可以圍繞著綜合性、趣味性和實踐性進行設計,幫助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基于學生差異,設計分層作業
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只是給學生布置相同的作業,這樣并不利于學生的進步和提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情,設計分層作業,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幫助。比如,統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天凈沙·秋思》這首曲子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和背誦,能夠理解這首曲子的意思,并學會借鑒,發表自己的見解。基于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布置四個層級的作業:第一層,選擇一首適合這首曲子的背景音樂,能夠伴隨著音樂進行朗讀,并結合注釋把這首詩敘述出來;第二層,收集三首跟本曲相關的詩,探索其中的內涵,對比分析一下三首詩的不同點;第三層,欣賞并且分析“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一句的情感,發表自己的見解;第四層,將自己代入作者描述的情景中,描寫出一段所見所聞。四個層級的作業,由基礎到拓展,教師可以為學生指定作業,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選一項想要完成的作業。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從學生的需求出發,設計分層式的作業,讓學生在自主、寬松的作業氛圍中提高積極性,并獲得提升。
二、立足單元整合,設計整體作業
初中的語文教學課堂中,傳統的作業形式以練習為主,無法將前后所學內容串聯起來,也不方便學生后期的復習。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立足單元整合,設計整體化的作業。比如,統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都是以四季美景為主題,以此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和生活的情感,讓學生能夠學會借景抒情的寫作方式。在這種前提下,教師可以將作業設計成圍繞單元主題和課文內容,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繪制一張思維導圖,將本單元的所有課文內容進行整合歸納,最終形成一個清晰而緊密的單元知識網絡體系。教師立足于單元整合設計系統化作業,能夠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對單元課文和知識點進行回顧和溫習,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并厘清思路,明確單元各個部分的重點,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實踐作業
“雙減”教育理念下,不管是教學還是作業都逐步趨向于生活化和實踐化,更加重視學生的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在這樣的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業的設計可以跳出教材和書面,結合教學目標設計實踐性的作業,更好地豐富作業形式,增強作業的趣味性。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老王》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話劇表演的作業,并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長進行合理的分工。一些善于文字表達的學生負責將課文改編成劇本,將文中的細節凸顯出來,并且將文中簡潔的內容豐富成一個完整的場景;想象力比較豐富的學生可以成立一個導演組,進行表演設計;一些活潑好動的學生,可以作為演員來表演文中的角色。除此之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為學生添加一些道具,以此更好地豐富表演的內容。話劇表演不僅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文學功底,還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熟悉所演繹的角色,理解劇情。通過完成實踐性作業,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學生完成話劇表演之后,發表自己在表演中的體會,又能幫助其把書本上的知識和生活中的實踐聯系在一起,使他們了解知識來源于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總而言之,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設計出指向減負增效的作業,不斷加強作業的靈活性和實踐性。教師進行作業設計時,也要基于學情,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幫助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進步,借助多元化、趣味化的作業內容,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同時,也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語文學習的快樂。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昭陽湖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