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俊月 (唐山啟新水泥工業博物館)
國有企業集團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體,稅務籌劃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決定企業是否能夠獲得有序發展。在當前我國企業不斷轉型與升級的背景下,企業稅務籌劃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在開展稅務籌劃的過程中,企業要針對工作中的重點稅種進行重點籌劃,結合企業實際特點保障稅務籌劃工作發揮應有的作用和效果。本文針對稅務籌劃的相關理論進行研究,對我國企業集團的稅務籌劃工作中增值稅、所得稅、并購稅務籌劃進行分析,認為國有企業集團開展稅務籌劃是國有企業集團實現升級與轉型的重點,借助稅務籌劃能夠幫助企業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企業要積極采用稅收優惠政策,結合企業實際特點不斷優化稅務籌劃體系,以確保稅務籌劃工作能夠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國有企業集團在開展稅務籌劃之前要明確稅務籌劃的目標,結合稅務籌劃目標分析企業要達到的籌劃效果。企業在稅務籌劃各環節都要圍繞籌劃目標開展管理,具體而言,稅務籌劃的目標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降低企業納稅稅率。雖然企業的稅收是固定的,但是國有集團企業稅率方面存在一定的籌劃空間,例如對于國家鼓勵的高新技術方面,國有企業集團若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可以享受所得稅稅率的優惠。
第二,降低企業的納稅基數。納稅基數是計稅依據,稅務籌劃中通過多種方法能夠降低計稅依據,企業采用降低計稅依據要具有合法性與科學性,以企業的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降低企業稅務負擔。
第三,遞延納稅。遞延納稅是企業稅務籌劃重點,是在稅務法規的范圍內借助恰當稅務籌劃方式幫助企業遞延繳納稅款,相當于給企業獲得了一筆無息貸款。通過這一方式能夠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幫助企業實現創造價值的目標,讓企業有發展機會。
第四,規避稅務風險。國有企業開展稅務籌劃會存在較高風險,在稅務籌劃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完善與不科學之處。如果稅務籌劃工作不夠完善,那么稅務籌劃風險較多,將給企業帶來巨大危機。國有企業集團在開展稅務籌劃時,要認識到各類可能存在的風險,幫助企業在降低稅務負擔的同時防范稅務風險給企業帶來的影響。
第一,對國有企業集團兼營的各項業務進行分類管理。國有企業集團作為一般納稅人,在發展過程中會涉及不同的項目,且很多國有企業集團所涉及的納稅項目極多,范圍較廣泛。國有企業集團在兼營不同業務時,為了避免企業的稅務負擔過高的問題,應結合各類業務的實際對業務進行細致劃分核算[1]。雖然對業務進行細致劃分會導致財務人員的工作量上升,但是通過細致劃分各項業務能夠幫助企業主動規避納稅風險,為稅務管理工作的優化奠定基礎。因此,國有企業集團要對自身的涉稅業務進行梳理,在梳理的基礎上分析不同的業務事項,從而結合國有企業集團的實際特點采用恰當的稅率計算增值稅,詳見表1。

表1 部分稅種增值稅稅率表
第二,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開展稅務籌劃。國有企業集團一般擁有較為先進的項目,不同地區的政府為了鼓勵部分行業帶動經濟發展,會設置稅收優惠政策。同時我國為了在短時期內復蘇部分地區的經濟,也會采用相應的減免政策。因此,國有企業集團要充分關注各項稅收優惠政策,例如增值稅起征點變動、退稅等方面政策,并結合自身的實際特點選擇最佳的稅務籌劃政策,降低涉稅負擔。
第一,合理開展固定資產的加速折舊方案。國有企業集團一般固定資產占比較高,固定資產的稅務籌劃是企業稅務籌劃重點,要認識到通過合理稅務籌劃能夠實現降本增效,幫助企業獲得貨幣資金時間價值。我國對于不同類別固定資產最長折舊年限有明確的規定,國企的各類固定資產折舊要在最長折舊年限內。但是若企業相關固定資產存在強震動、高強度工作等方面特點,可能導致設備提前報廢,就可以適當縮減折舊年限。企業可以采用加速折舊,例如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方法。國有企業借助加速折舊的方法能夠幫助企業有效降低稅務負擔。從整個折舊年限上看,雖然折舊總額不變,但是加速折舊能夠使企業的資金更加充裕。
第二,合理分析業務招待費。國有企業集團在發展過程中,隨著經營規模的增長,業務招待費也會逐年增加。當前我國對業務招待費扣除額度有明確規定,但是對于業務招待費的范圍沒有明確規定,因此,企業要針對業務招待費范圍進行合理籌劃。通常而言,稅務部門在對國有企業集團檢查業務招待費時,對業務招待費的認定是由于經營需求發生的宴請支出;由于經營需求開展的贈品支出;由于經營需求開展的交通及景點參觀費支出;由于經營需求開展的差旅費支出。企業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確定業務招待費的支出情況,并保存各類能夠證明業務招待費的有效性憑證。同時,企業可以將業務招待費籌劃為宣傳費。例如某個集團企業去全國各地拜訪部分客戶,拜訪客戶會購買一定的紀念品,相關紀念品在常規模式計入業務招待費中,相關業務招待費在計算所得稅時要進行調整,此時企業就可以通過業務宣傳費的方式扣除相關支出。
第三,借助研發支出開展稅務籌劃。國有企業集團是國民經濟的重要部分,要重視研發費用的管理,通過優化研發費用管理機制,能幫助企業在降低稅務負擔的同時提高競爭力。研發費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稅后利潤,當前我國針對研發費用有明確的加計扣除規定,同時對于制造業企業還能提高加計扣除的比例。因此國有企業集團要對加計扣除進行分析,對研究和開發這兩階段的相關費用進行區別計算。在稅務籌劃中,企業的財務人員要對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確保研發活動有序開展。各類支出包括研發人員工資與獎金、研發設備折舊、燃料動力費等相關支出。
第四,對技術轉讓合同開展稅務籌劃。近年來我國國有企業集團不斷開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我國為了鼓勵企業開展創新,對企業在年度內轉讓技術所得未超過500 萬元的可以享受免稅政策。因此國有企業集團在技術合同方面,若合同超過500 萬元可以簽訂合同分期收取轉讓費,讓每個年度內轉讓資金都不高于500 萬元,幫助企業實現減免稅務負擔的目標。
第五,合理開展稅務籌劃。國有企業集團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理應履行社會責任,因此,國有企業集團會涉及公益捐贈項目,在開展公益捐贈支出時,可以在年度利潤12%之內予以扣除,且捐贈的組織必須是縣級以上的政府部門,因此國有企業集團要通過合理的條款在滿足扣除要求的基礎上開展捐贈。
第六,安置殘疾人就業。國有企業集團為了履行社會責任,安置殘疾人員不僅能夠滿足社會責任,還能夠實現稅收減免,因此在不影響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國有企業集團可以用殘疾人代替正常職工工作。例如對辦公室的人員可以讓雙腿殘疾的人員任職。
第一,合理對目標企業開展分析。若企業開展縱向并購,經營范圍涉及新的領域,原有的稅種會發生改變,例如企業并購前沒有消費稅,在開展縱向并購之后產生了消費稅的納稅義務,使稅務負擔加重。若企業開展橫向并購,一般不會使企業產生新的稅種,但是會導致企業原有的納稅人身份發生變化,如失去小規模納稅人身份等。因此企業在選擇目標企業時,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判斷完成并購之后是否會提高企業稅負。
第二,合理分析企業的不同支付方式。不同的支付方式有不同的管理要求,企業要結合自身的實際選擇最佳支付方式。通常而言,可以在并購重組過程中,主并購方的支付方式分為非股權支付、股權支付。首先,非股權支付適用于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非股權支付是采用現金、使用存貨、承擔債務等方式作為對價支付,現金支付是最為簡單的支付方式,這一方式不會稀釋原股東的股權比例,且需要雙方有穩定的股票價格,但是只能使用一般性稅務處理,不能實現遞延納稅。通常而言,非股權支付的稅務籌劃空間較小,主要是通過資產評估增值部分的折舊抵稅效應實現稅收效益。同時開展現金支付方式會要求企業獲取大量資金,可能會給企業造成債務負擔較高,不適合國有企業集團開展的并購。其次,股權支付適用于規模相對較大的企業,指換股收購的方式,用企業的股權和標的公司股權置換,這一方式在符合特殊性并購重組時能夠滿足遞延納稅的要求,且能夠避免企業大量資金流出對企業造成的資金壓力。但是換股并購的流程復雜,且這一方式導致收并購雙方股權結構發生改變,若稅務籌劃中沒有合理考慮這一問題,可能導致實際控制人轉移,甚至可能會導致并購重組失敗。開展這一方式的前提是要求收并購雙方的企業經營穩定,有較為穩定的股票價格,并且雙方認可對方的股權價值,從而避免企業在短期內支付大量的現金而使企業產生資金緊缺的風險。因此,當前大部分國有集團都會通過換股并購的方式開展支付,因為國有集團的收購規模通常較大,能夠通過特殊性稅務處理而降低稅務負擔,在并購中暫不確認相關資產的利得或損失,到后續出售相關股票時才繳納所得稅。因此能夠實現遞延納稅的目標。企業要充分運用免稅并購這一政策,分析并購的方式是否符合特殊性稅務處理,若滿足特殊性稅務處理的,應盡可能采用股權收購的方式支付。綜上所述,國有企業集團為了有效降低稅務負擔,應該盡可能在并購重組過程中選擇股權支付的方式開展稅務籌劃。
第一,專業人才不足。國有企業集團的稅務籌劃工作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不僅涉及增值稅、所得稅,還涉及并購等環節稅務籌劃,稅務籌劃活動較為復雜。但是部分國有企業集團沒有在內部培養一批專業的人才開展稅務籌劃。
第二,管理層對稅務籌劃工作的認識不足。部分國有企業集團的管理層認為稅務籌劃工作僅是財務部門的任務,甚至部分領導層認為稅務籌劃工作等同于偷稅漏稅,沒有認識到稅務籌劃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因為對稅務籌劃工作的理解不正確、不科學,導致稅務籌劃工作難以發揮應有的效果。
第三,沒有對稅務籌劃風險進行分析。國有企業集團在稅務籌劃的全過程都可能產生風險,企業要對各類風險進行全面監控與分析,防范風險發生給國有企業集團帶來影響的可能性。但是部分國有企業集團沒有對風險進行分析,沒有執行恰當規劃防范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第四,國有企業集團沒有和稅務機關之間開展高效溝通。部分國有企業集團不重視與稅務機關之間的溝通,可能導致所制定稅務籌劃政策不符合稅務機關的要求而被稅務機關處罰。
第一,培養專業的稅務籌劃人才。國有企業集團的規模相對較大,稅務籌劃的相關要求復雜。近年來,我國的國有企業集團業務日益復雜,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確保對各類稅收政策予以正確理解,以保障企業的稅務籌劃工作更加合規。因此,國有企業集團要由專人負責稅務籌劃工作,相關人員要了解稅務籌劃要求,掌握稅務法律法規和公司制度,保障國有企業集團稅務籌劃體系有序執行[2]。
第二,提高管理層對稅務籌劃風險的管理。管理層要認識到開展稅務籌劃工作會存在一定風險,稅務籌劃不當很可能被認定為偷稅漏稅。國有企業集團的管理層要重視稅務籌劃工作的要求,讓財務人員參加到稅務籌劃工作中。國有企業集團的管理層要主動參與到稅務籌劃中,認識到只有通過稅務籌劃合理降低稅務負擔,才能幫助國有企業集團實現降本增效,促使國有企業集團實現優化管理體系的目標。
第三,防范稅務籌劃風險。國有企業集團稅務籌劃可能觸碰法律的紅線,只有保障國有企業集團的稅務籌劃工作更加合規,才能有效防范稅務風險。因此國有企業集團要針對稅務籌劃的全過程進行監控與評價,分析在稅務籌劃過程中的風險,并幫助企業防范風險。
第四,建立完善的稅務風險內部控制機制。內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對企業的稅務籌劃風險產生影響,企業只有保障內部控制流程科學,針對管理的各環節進行科學的工作安排,才能有效控制企業的稅務風險。企業要認識到開展稅務籌劃的風險,形成完善的稅務籌劃風險管理機制。若企業沒有良好的內部控制基礎且賬目混亂、財務信息真實性低,那么企業即便開展稅務籌劃也將面臨較高的風險。稅務籌劃要求企業的各項涉稅工作被稅務機關認可,借助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優化基礎管理流程。因此,企業要重視基礎工作的管理,規范內部各崗位的工作職責,確保各崗位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能夠按要求開展風險管控。企業要通過合理設置內部控制機制,保障人員工作規劃更加科學、權責分工更加合理。
第五,重視與稅務機關的溝通。不同地區的稅務機關具有一定自由裁量權,國有企業集團為保障自身的稅務籌劃工作有序開展,在稅務籌劃中要重視與稅務機關的溝通,與稅務機關形成良好的協作關系。國有企業集團在開展各項稅務籌劃工作之前,如果相關稅務籌劃可能帶來風險,企業要先與稅務機關進行溝通,通過溝通能夠讓企業的稅務籌劃更加合規,了解稅務籌劃工作相關要求,進而提高稅務籌劃工作的科學性、合規性[3]。同時國有企業集團在內部也可以指定專人與稅務機關之間開展溝通,由專人開展溝通的方式可以將溝通所發現的情況及時向企業匯報,進而促使稅務籌劃更加合理。
稅務籌劃工作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要結合企業的管理流程制定恰當的稅務籌劃方案,只有保障稅務籌劃機制科學,才能提高企業競爭力,幫助企業實現經濟效益。我國企業集團在經過多年發展的背景下,企業管理層稅務籌劃的理念趨于完善,借助合理的稅務籌劃機制不僅能夠降低企業的稅務負擔,還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幫助企業規避風險,實現合規經營。
本文探討了國有企業集團稅務籌劃工作幾個要點,并針對稅務籌劃的流程制定改進方案,認為企業在稅務籌劃的過程中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優化稅務籌劃機制,保障國有企業集團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