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成

近日,OpenAI可以說橫掃全球科技圈,在IPIP聯合創始人兼COO郭宇看來,ChatGPT的驚艷亮相再一次促使創業者去思考,回歸商業本質,做符合商業邏輯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有長期的耐心,去做一件正確的事。
他認為微軟帶來一個很重要的啟示,當你看到它的時候,不要覺得它是突然做出來的,比如微軟曾于2019年就向OpenAI投入10億美元,并在2021年投入另一輪資金。它是怎么在早期就做出這樣的決策,它的判斷邏輯是什么,這些可能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去深挖的一些東西,也就是對商業本質的理解和把握。
做難而正確的事,這不正是IPIP這十年正在做的事嗎?
難而正確的路
圖靈聯合創始人劉江曾說過,高春輝(IPIP創始人)互聯網輩分這么高(1997年7月開始創辦個人網站,人稱個人站長第一人,1999年創辦卓越網,也就是Amazon中國的前身),這些年還能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干那么苦的IP庫的事,光憑這一點就令人佩服。
短短的幾行評價,高度濃縮了IPIP的創業背景。
2013年,距今正好十年,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在當初現有IP庫的基礎上去改進,可以將創業風險降到最低,對于IPIP團隊來說是最穩妥的選擇。但他們選擇了另一條路,打造一個全新的,符合商用需求的既準確、規范、安全,又能夠及時維護更新的IP數據庫。
仔細思考了IP數據庫的商業價值和市場需求(包括廣告投放、視頻版權、交通出行、生活餐飲等業務形態都對IP地址有著精準的需求),2013年10月17日,高春輝建立了第一個空白文本,同時敲下了第一個數字。從0行開始,他在短短半年時間里積累了幾萬行的文本數據,并在2014年4月成功上線了第一個版本。一年后,IPIP正式注冊成立,這是高春輝第六次創業。
IP地址是不允許有錯的,因為商用場景下,IP地址與業務直接關聯,某一個地址的細小誤差,就可能在用戶側產生極大的偏離。
三年前,當時IPIP的文本已經超過584萬,理論上這要比584萬行代碼還要復雜。因為代碼的邏輯存在于代碼本身,但這584行文本數據,只有結果,沒有邏輯。想要搞清楚這584萬行的數據有沒有誤差,就需要首先搞清楚這584萬行數據背后的邏輯。
對行業的把握,以及相信的力量有時候滴水穿石,他們相信IP數據庫這件事,可以做得更好。
把一個垂直領域做到一萬米深
在郭宇看來,IPIP的起步是以興趣為出發點,遵循了傳統創業理念,也離不開匹配的資源。在IP庫這個基礎數據的創業方向上,他們最早也是它的用戶,因為當時在市場上買不到好的產品,總是遇到問題,基于問題導向逐漸去研究,如何能做出好的產品,IPIP就這樣開始了。
他說,十年來,團隊能夠耐得住寂寞,自娛自樂,有很大的成就感。他們的目標是踏踏實實做產品,為整個行業帶來價值。
引用CODING 創始人的描述,國內目前的 IT 大環境實質上是鼓勵 60 分產品,不重視 80 分或者 100 分產品。花一份精力,可以把產品做到 60 分;花兩份精力可以把產品做到 80 分;但是花十份精力才能做到 100 分。如果沒有足夠的正向激勵,沒有人會去做 100 分產品。所以中國市場上有很多 60 分產品,鮮有 80 分產品,沒有 100 分產品。做過企業級項目打單,招投標的人想來都明白,能不能拿下客戶,產品最多只有一半的因素。
中國互聯網在過去的20年產生過很多造富神話,在大眾的印象里,沒有獲得巨大財富,可能就屬于比較苦。郭宇認為,這是因為大家看到了很多成功的宣傳,其實失敗的案例也有很多。如果選擇去大廠拿高薪,也是相對容易的一件事。但選擇另一條路,一起去做有科技含量、有門檻的產品,帶來的成就感,才是特別寶貴的東西。
IPIP致力于做互聯網的基礎數據分析商,核心產品是IP地理位置庫,簡稱叫IP庫。一直以來,都在沿著互聯網基礎數據方向上不斷深耕。
作為偏工程類的軟件公司,從人員比例上來講,IPIP研發團隊人員占80%。其他包括HR、財務、會計、營銷、銷售等加起來占20%。
郭宇介紹,國內絕大部分有一定規模的廠商,包括自建,像自建CDN的,但是已經沒有人專門做IP庫了,往往是用IPIP的庫作參考。作為深耕行業10年的老兵,IPIP也已經從國內走向全球領域,而主要客戶的規模集中在 B/C/D/E/F 輪后的獨角獸以及上市公司。
從0到1夯實行業地位
在早期大數據的處理中,IPIP發現IP位置的問題很多。
一般一個行業在全世界應該至少有5~10家大公司,特別是這種軟件類的,但是這個行業很垂直,同時市場容量不大,所以同類型公司不多。有一家在馬來西亞的公司叫ip2location,還有一家在美國的公司叫MaxMind,可能還有其他的兩三家。
IPIP早期產品的形成也有過焦慮的狀態,因為初期還沒有收到太多客戶的評價,也不知道他們是否愿意長期合作,這是一個比較難的階段,這是郭宇的體會。最難的應該是產品原型的研究,也是產品從0到1的階段。
從互聯網底層去看,因為IP地址的分配以及一些其他信息起源于歐洲,歐洲有一個叫RIPE的組織最早負責其區域IP地址的分配,后來才有了亞太互聯網絡信息中心(APNIC),這個組織幫助亞太、非洲、北美建了自己的類似于RIPE這樣的組織。
從這里入手,郭宇和團隊開始研究它的底層,研究如何去定位某一段或者某一個IP的大概位置。2017年左右,就有一個比較穩定的版本做出來了。這就是IPIP核心產品的1.0階段。
度過了最早的階段以后,IPIP的客戶的流失率就非常低了,市場可以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而且他透露,IPIP可以在線上完成生意的大多數環節,由于口碑的逐漸形成,很多客戶是通過線上交易完成的。即便在疫情期間也沒有受到影響。
IP地址數據庫與電商行業、云公司的強連接
當用戶在電商平臺搜索時,一般會有兩個維度的產品被推薦。
郭宇介紹,第一種出現在搜索框的左邊,它會有很多的競價排名,會根據客戶所處的位置推送比較近的一些店鋪。右邊欄是客戶搜索產品的關系欄,比如搜的是帳篷,右邊欄會有登山靴、戶外用具等出現,這些關聯產品如何更合適地推送給客戶,這里就會用到地理位置信息。
有了精確的IP地址數據庫,電商平臺可以針對不同區域的用戶,推送不同的產品,比如推送給北上廣深用戶的產品和其他區域的用戶會有所不同。這時候IP庫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還有一個是風險控制,現在客戶登錄電商平臺需要去驗證,比如突然顯示異地登錄,平臺就會對用戶的賬戶進行風險控制,一旦平臺發現登錄者IP變了,會給用戶加一層保護跟驗證,這是風控中的最常見場景之一。
我們常見的電商的后臺訂單大屏,可以根據客戶下單的IP,在相應的城市位置點亮。電商主在電商平臺后臺會看到一個個被點亮的圖,屏幕就會顯示各地的訂單情況,從而幫助企業主更好地決策。
對于云公司而言,IP地址使用狀況是一個觀察其客戶及業務發展的重要指標,盡管IPv6地址也已進入“商用”階段,但現階段絕大部分用戶仍然會使用云公司的IPv4地址進行全球網絡連通和實現各類云服務。通過了解IPv4注冊及活躍地址數量,可以側面觀察云巨頭的發展策略。
云公司地址消耗量巨大,截至2019年6月底,AWS以7524萬注冊IPv4地址位列全球第一, Azure、阿里云及GCP分別擁有3814萬、1552萬、887萬注冊IPv4地址。從2017年開始AWS就大量儲備IPv4地址,Azure、阿里云及GCP兩年間的IPv4地址增量則分別為1489萬、551萬、785萬。
IPv4活躍地址使用狀況,可以研判云巨頭客戶業務發展態勢及優勢地域。
企業級數據價值水漲船高
這幾年to C端的增長放緩逐漸遷移到to B端,企業的投資越來越謹慎。
近日,某巨頭發了財報,整個公司增長了1%,這應該是該公司歷史上交過的最差的財報,是否意味著已經停止增長了,郭宇認為,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
在他看來,伴隨而來的是企業會開始精細化運營,原來賺錢容易的時候,他們在投資上比較大膽,也愿意多招人,多開啟項目,愿意試錯,決策周期會比較短。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決策上比較謹慎,企業更愿意去看精確的數據,數據成了管理層投資、做判斷的依據。所以對數據類的產品是利好。特別是對于一些需要精準投放的中小廣告公司,數據的準確性非常重要。
郭宇分析:“從客戶分布來說,原來我們的客戶更多的是電商、外賣、游戲,to C多一點,以前to B的公司在這方面投入比較小,隨著大家對于產品跟細節的要求加大,越來越多to B的公司會去采購或者去看一份質量更高的數據報告。”
加大在數據全球化投入
在企業出海的這一波浪潮下,作為技術型公司,IPIP如何實行全球化戰略?
說到全球化,總體來講,中國公司都會面臨國際化經驗不足的問題。郭宇表示,從品牌角度,東南亞可能是一個不錯的切入市場,在短期內有望獲得成長,把握更大一些。
毋庸置疑的是,IPIP已經成為中國IP地理位置數據庫方向上的行業標準,IPIP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會以國內客戶為主,但會在數據全球化研發上投入更大。
在全球數據研發方面,IPIP已經投入很大成本在基礎設施,做監測、管理和運營,這個投入占到其成本投入的一半。
中國互聯網公司對于數據的要求很高,有客戶曾經從MaxMind公司購買海外的數據,或者是從馬來西亞ip2location公司購買數據,測完以后,他們反而覺得IPIP的數據更準確。
郭宇透露:“全球數據進一步的精細化,是目前最大的挑戰,我們也將逐漸擺脫中國公司的路徑依賴,通過借勢,跟著中國出海的客戶一起,同時在營銷上做更大投入,把這個事情做得更好。”
從ChatGPT看數據的戰略地位
很難被AI顛覆
IPIP對于數據的戰略地位遵循的邏輯是,ChatGPT背后一整套的技術也意味著很多重塑的機會。算力、算法、系統、芯片可以通過購買得到,但數據還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
對該觀點追根溯源,ChatGPT的難點之一,是對互聯網基礎數據的識別、算法,算力和數據的運用,如何看互聯網基礎數據的準確性,以及這個方向的現狀,以及未來的努力方向。
IPIP的觀點傾向于,關于ChatGPT的AIGC,證明了其多年深耕的技術革新和耐心的價值,包括算法、基礎語料、基礎數據整理、實時測試,以及規則(每個國家都是不同的規則)。
郭宇認為,AI廣泛應用和部署的關鍵難點在于“數據”的限制。目前人工智能仍處在1.0階段,數據是最大掣肘,業界利用真實世界數據訓練AI模型面臨多方面問題:數據采集、標注費時費力、成本高;數據質量較難保障;數據多樣化不足,難以覆蓋長尾、邊緣案例,或者特定數據在現實世界中難以采集、不方便獲取;數據獲取與使用、分享等面臨隱私保護挑戰和法規限制等等。
對于AI對其深耕的技術是否構成威脅,郭宇分析,對于IP地址數據庫這個領域目前比較難,以ChatGPT來說,現在的AI有強大的算力,擅長以神經網絡為基礎,逐步去模擬人。它對于有已知、清晰規則,有既定框架的領域,有很強的替代性。
但他們這個領域不易被AI顛覆的原因在于,互聯網早期在定義位置的時候,它的規則不太正確,最早在一個數據里申請IP地址段的公司,都是隨意填寫公司地址,沒有閉環的校驗機制從根本上保證準確性。目前,行業規則尚待摸索,每個地區的規則實際上都不盡相同,需要大量的基礎分析來確定和驗證規則本身,是一個相對煩瑣的過程,規則邏輯仍需要大量時間來建立。
比如,中國和印度以及其他地方的IP,在地理位置的判斷上,規則都不一樣,在東南亞、印度、南美等地區的IP都存在很大的變化。他說:“我們現在做的事就是對這個領域的規則進行定義,一旦規則定清楚以后,5年、10年是不會變的,我們會隨著它的變化再去改進。”
回歸商業本質
資本造富時代結束
曾經一篇報道創業公司的文章寫過,創業公司倒閉大部分是因為資金鏈斷裂,他們認為產品是最不重要的。在IPIP看來,原來的他們只關注數據本身的質量,而不是其他任何別的,比如營銷、運營、設計等。
對此,郭宇認為,2000年左右,國內VC市場上,資本在投資的時候,它期待的回報周期跟美元VC非常靠近,可能是10年,甚至15年以上。大家當初所秉持的這種初心和規則,到了2010年以后,VC更火了以后,美元資本希望退出的周期就縮短為大約7年。但是一個to B項目能用7年時間做到很成功,收入非常高,留存率、各項指標都很好,其實是非常少的。他也沒有看到這么短時間內能做得特別成功的,基本上是VC在起作用。
因為中國的to B類的企業,跟西方,比如硅谷的企業不太一樣,從用戶的付費習慣到大家對產品的理解都不一樣。從A股很多公司的財報來看,它的增幅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企業比較成熟以后,能夠每年增幅保持在20%左右,就很不錯了。
但是VC對企業增長速度有自己的要求,所以客觀上導致資本不會青睞這樣的公司,這就是中國to B類企業跟資本的關系。
拿IP地址數據庫這個行業來說,它的天花板非常明顯,注定它的銷售額到一定空間以后,就不會再大幅增長,除非能夠持續的雙輪驅動,推出一些新產品,但是新產品的成長它也需要一個周期,可能需要三年或者更長的時間。
IPIP沒有經歷VC風口的大起大落,它一如既往走自己的路。正如郭宇說的,市場正在回歸商業本質,它本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