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薇


摘要:智慧服務是智慧圖書館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實現圖書館知識產品的增值效應。為厘清當前我國圖書館智慧服務的研究現狀,本文運用文獻計量學對我國與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有關的研究成果,從發文年代、高產情報源和學術關注度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以便于相關領域的研究者能快速把握當前國內圖書館智慧服務的研究進展,進而促進我國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的深入發展。
關鍵詞:智慧服務;智慧圖書館;圖書館服務;計量分析
引言
為實現圖書館知識產品的增值效應,專家學者們對圖書館智慧服務進行了深入探討,取得了大量有價值的成果。為便于圖書館智慧服務領域的專家學者(特別是新進研究者)能快速了解當前國內圖書館智慧服務的研究進展,降低各方面的投入,加快并提升高質量學術成果的產出。筆者采用“篇名=圖書館+智慧服務”在樣本庫CNKI中進行“精確”檢索,得到395篇文獻,剔除非相關文獻(如會議通知[1]等)后得到樣本文獻390篇,然后運用文獻計量學從發文年代、高產情報源和學術關注度等三個方面,對我國當前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現狀進行梳理,以便于后續相關研究的參考借鑒。
1. 計量分析
1.1 發文年代
對我國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領域的發文年代進行分析,有利于把握該研究領域的發展脈絡[2],表1和圖1為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領域發文年代分布表和趨勢圖。據統計:(1)我國圖書館智慧服務領域的研究起源于2008年(2篇),發文最多的年份為2021年(74篇)(因2022年收錄延滯,數量計算有一定偏差)。(2)我國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領域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引入期(2008—2012年),此時期為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初期,產出的學術成果也偏少;第二階段為摸索期(2013—2017年),此時期的學術成果產出有所增加,但是整體數量還是偏低;第三階段為快速發展期(2018年至今),此時期的學術成果產出明顯增多,從2018年開始,每年的成果幾乎是前面每年的2倍多;(3)目前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領域受重視程度和關注度都越來越高,并且研究成果產出也越來越多。這些都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圖書館對智慧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實踐運用也越來越多,未來也將是圖書館界研究與實踐的熱點之一。
1.2 高產情報源
對我國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領域的高產情報源進行分析,有利于把握該研究領域各情報源的累計發文量及哪些是支撐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的主要情報源[3-4],表2為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領域的高產情報源列表。據統計:
(1)對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領域起最大支撐作用的情報源是《河南圖書館學刊》(載文32篇,占總載文篇數的8.21%),其次是《圖書館工作與研究》(載文20篇,占總載文篇數的5.13%)、《學位論文》(載文20篇,占總載文篇數的5.13%)、《圖書學刊》(載文19篇,占總載文篇數的4.87%)等;
(2)從累計載文篇數可知,《學位論文》(載文20篇,占總載文篇數的5.13%)也是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領域不可忽略的重要支撐情報源,為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領域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據普賴斯定律可知,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領域累計載文4篇的情報源為該研究領域的高產情報源,包括《河南圖書館學刊》《圖書館工作與研究》《學位論文》《圖書館學刊》《內蒙古科技與經濟》《圖書館學研究》等23種情報源,累計載文篇數占總載文篇數的54.10%;
(4)根據布拉德福定律可知,《河南圖書館學刊》《圖書館工作與研究》《學位論文》《圖書館學刊》《內蒙古科技與經濟》《圖書館學研究》《辦公室業務》《新世紀圖書館》等8種情報源的累計載文篇數占總載文篇數的35.13%(遠超33%),這說明這8種情報源是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領域的核心情報源。雖然有31篇刊載于中文核心期刊《圖書館工作與研究》《圖書館學研究》上,但是其研究成果的學術質量整體偏低,因此未來還應該加大該領域的深度研究與廣泛合作,以產出更多高質量的學術成果和實踐經驗,推動我國圖書館智慧服務的深度發展,提升圖書館智慧服務的整體服務質量、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1.3 學術關注度
學術關注度分析就是分析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領域學術成果的被下載情況,以厘清該研究領域哪些學術成果的學術關注度高及主要刊載于哪些情報源,以及研究主題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等。據統計,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領域被下載頻次在2000次以上的高被下載文獻有《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服務》《基于大數據的圖書館個性化智慧服務體系構建》《國內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綜述》等8篇。
通過分析發現:(1)這些學術關注度高的學術成果主要刊載于中文核心期刊,分布在《圖書館工作與研究》(3篇)、《圖書館建設》(1篇)、《情報資料工作》(1篇)、《圖書館學研究》(1篇)、《圖書館雜志》(1篇)、《現代情報》(1篇)等6種期刊情報源;(2)學術關注度最高的是初景利、段美珍于2018年發表于《圖書館建設》上的《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服務》(被下載頻次高達7757次)一文,下載頻次是排名第二(陳臣于2013年發表于《情報資料工作》上的《基于大數據的圖書館個性化智慧服務體系構建》一文)的2倍多。這又一次說明了該學術成果是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領域學術關注度最高的成果;(3)這些高學術關注度的學術成果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智慧服務與智慧圖書館之間的深層次關系、新環境下(如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時代等)智慧服務的構建與實踐運用、新技術(如用戶畫像、區塊鏈等)在智慧服務中的實踐運用,以及現有研究進展述評等方面。
結論
通過前面的分析發現:(1)我國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起源于2008年,分為引入期、摸索期、快速發展期等3個研究階段,并且該研究領域受重視程度和關注度也越來越高,整體呈現上升趨勢;(2)核心情報源已初步形成,但研究成果的學術質量整體偏低;(3)我國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領域的學術關注度較高,而且主要關注智慧服務與智慧圖書館之間的深層次關系、新環境下(如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時代等)智慧服務的構建與實踐運用、新技術(如用戶畫像、區塊鏈等)在智慧服務中的實踐運用,以及現有研究進展述評等方面;(4)進一步分析發現,該研究領域的學術成果質量整體偏低,因此未來還應該加大該領域的深度研究與廣泛合作,以產出更多高質量的學術成果和實踐經驗,從而推動我國圖書館智慧服務的縱深發展,提升圖書館智慧服務的整體服務質量、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本刊編輯部.下一代圖書館智慧服務平臺研討會暨長三角智慧閱讀圓桌會議在蘇州召開[J].新世紀圖書館, 2021(6):33.
[2]肖利斌,鄭向敏,黃文勝.國際旅游效率研究概況、熱點及趨勢——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知識圖譜分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2,43(1):36-45.
[3]楊廷君,裴光蘭,李躍平.《民族學刊》2011—2020年高被引論文多維特征計量分析[J].民族學刊,2022, 13(7):129-136,152.
[4]楊美存,裴義,孟愛鳳,等.腫瘤護理品管圈文獻計量學分析[J].醫藥高職教育與現代護理,2022,5(6): 543-545.
作者簡介:趙薇,本科,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