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路遙 高興蘋通信作者

摘要: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高校的全面改革,急需培養應用型人才,故提出“雙導師制”的培養方式,其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本文針對“雙導師制”的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展開研究,簡要介紹了“雙導師制”以及優勢,并著重探討了該模式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策略,為相關高校辦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財務管理專業;雙導師制;應用型人才
引言
人工智能、云計算、互聯網等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為人類社會搭建了一個與物質世界、實體經濟共生發展的數字世界。隨著全球數字化趨勢的爆炸式發展,數字經濟成為當今世界主要的經濟形態。在數字經濟發展下,經濟環境與活動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逐步迭代升級。承接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和供給方占主導地位的工業經濟,數字經濟以其工業 4.0 和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的標簽成為如今的主流經濟[1]。因此財務行業也同樣迫切需要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智能化財務人才。所以對于本科生的培養也應該參照研究生“雙導師制”的培養模式,有效提高本科生質量,更好地培養應用型人才,滿足人才市場的總體需求,達到產學研結合的基本目的,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判斷力,這也符合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根本標準,為經濟發展提供大批應用型人才。
1. 數字經濟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
“大智物移云”等數字信息數據技術提升了傳統產業工作的生產效率,加速了傳統產業升級轉型的步伐。2014~2019年,產業數字化占數字經濟的比例已由73.9%上升至80.2%[2]。產業數字化的不斷轉型升級,要求企業也要做到數字化轉型,此時企業需要擁有數字可視化新能力人才,尤其是財務行業更需要擁有具備數據可視化分析的大數據應用能力的人才。
2. “雙導師制”基本概述
“雙導師制”是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的結合,也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具體實施過程中,通常由高校以及企業雙方共同制定課程教學大綱,讓學生進入企業,由企業專業人員對其考核,并將考核納入學生綜合評價中,有效培養其綜合能力。“雙導師制”模式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充分貫徹了我國教育政策,通過校內外結合的培養形式,提高人才專業質量。在該制度實施下,能夠圍繞就業實現“三位一體”的培養目標,增強學生專業素質,推動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財務管理專業是當前高校開設的重點專業,涵蓋了會計、金融等各方? ? ? 面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財務思維,使其在未來工作中更好地開展財務工作,由此對學生財務管理專業的能力要求相對較高。繼而在專業教學中不斷引進“雙導師制”,積極探索全新的教學方式[3]。
3. 數字經濟背景下財務管理專業“雙導師制”應用型人才培養優勢
當前,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呈現上升趨勢,不斷引發一系列問題,如就業難度大等。為了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需客觀了解各個行業的人才需求,明確人才的基本特點,為畢業生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尤其在數字經濟時代,應用型財務人員的人才需求量相對較大,要求畢業生應熟練運用各項智能化操作技術。所以各高校在開展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不斷采用“雙導師制”模式,通過運用該培養模式對專業教學開展以及人才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采取該教學模式,可有效打造理論與實務結合的教師隊伍。在“雙導師制”模式的實施下,促使財務管理專業教師隊伍整體結構產生變化,使師資力量逐漸雄厚,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充分打破傳統理論教學的格局,強化實踐教學,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使其在各項實踐活動中,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在畢業就職后可在短時間內適應財務相關崗位。
第二,利用“雙導師制”教學模式,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專業教育質量,促使學生在接受教育時能夠接觸更多的應用操作,搭建理論與實務間的橋梁,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強化社會適應能力,確保在不斷實踐鍛煉中獲得較強的心理素質。在面對各項突發問題時,可冷靜采取合理的解決措施,充分展現應用型人才優勢,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可結合具體工作環境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就業期間有效縮短適應時間,增強用人單位的滿意程度,確保學生工作崗位更加穩定。因此,在數字經濟時代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在開展的過程中,更加注重應用型人才培養,充分運用“雙導師制”模式,不斷拓展學生的實踐思維,轉變學生的思想意識,使其在學習中了解當前就業形勢,從而有助于促進學生的長遠穩定發展。
4. 數字經濟背景下財務管理專業“雙導師制”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主要策略
4.1 優化“雙導師制”模式
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式探索中,加強校內外結合,利用“雙導師制”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并在財務管理專業開設下,做好教學模式優化工作,以避免各項不穩定因素,解決學生未來就業難題,達到良好的辦學教育效果。基于“雙導師制”模式,應當強化導師的培養責任,采取聘任方式,簽訂有關協議,加強對導師的深化考核,確保責任制度得以落實,并根據雙導師的教學情況,構建激勵機制,調動導師的積極主動性,促使雙導師之間相互促進。另外,在雙導師教育下,還應當注重考核,打破傳統考核局限,考核過程中從全方位角度出發考核學生綜合能力,關注學生對理論的掌握以及運用情況[4]。校內導師側重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校外導師側重考核學生的實踐能力。在綜合考核下對學生“雙導師制”展開深入評價,促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優點以及不足,有效反映學生的整體素質,對開展后續教學工作提供有力幫助。
4.2 利用數字化建設多方面教學實訓平臺資源庫
以數字化、智能化為引領,大力開發專業課程在線共享精品課程資源,拍攝大量教學視頻的可視化資源,在教學資源庫中形成供各位教師研讀學習的教學文件等群共享資源。高校應該與會計機構合作共建財務管理等核心課程平臺資源庫;與從事財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的公司合作建立業財一體信息化課程平臺資源庫、學會利用財務RPA便捷地處理工作,使學生能熟練地運用軟件并且掌握數據應用分析能力;積極進行智能化平臺建設,教學管理、教學考核與過程智能化,同時利用智能考試軟件系統實現系統智能化反饋與評價。
財務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故高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搭建“校、政、企、構”全方位協同育人數字化智能實訓平臺至關重要,即高校須積極與政府、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機構、單位進行有效合作,搭建協同育人數字化智能實訓平臺,對接新信息技術與新模式學習發展,實現理論與實踐學習的高度融合。通過“校、政、企、構”等部門的協同育人,使學生參與到企業的經營實戰中,讓學生快速掌握適應社會發展的數字化信息技術,通過數字化實訓平臺培養財務思維,掌握數據綜合分析處理與應用等能力。相關部門應不斷加強對校內外結合教育方式的研究,并確保“雙導師制”模式得到良好落實。如圖1所示[5]。
4.3 以數字化為引領,構建智能創新教學團隊
在“雙導師制”模式的應用過程中,尤其處于數字經濟時代下對培養智能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各高校應當加強對該教學模式的深入研究,構建智能創新教學團隊,充分運用師資力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條件,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一是積極組建校企科研創新團隊,深度與優質名企合作交流,建設數字化校企科研創新團隊,圍繞大數據財務分析應用技術打造校企合作數字化技術合作團隊。二是構建高校智能創新教學團隊,讓高校團隊教師深入企業頂崗鍛煉學習,將理論與實踐充分融合,培養優秀的專業帶頭人。在打造高質量數字創新教師隊伍時,還應當加強雙導師之間的交流,為其搭建良好的溝通交流平臺,促使導師之間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企業要求展開深入探討,并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促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得到充分融合,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通過具體實踐明確理論知識的具體應用[5]。由此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各項理論,增強學生的專業素養,有效培養綜合型人才,充分確保總體教學質量,豐富雙導師的教學經驗,更好地構建雙師型教師團隊,在就業目標的基礎上,開展專業教學工作,推動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發展。
4.4 強化課程模式改革
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應當尋找合適的培養模式,加深畢業學生對社會的高度認識,強化學生對新環境的適應力,不斷展現其自身特長,使其在工作中能夠游刃有余。高校開展財務管理專業辦學時,應積極引進“雙導師制”模式,在雙導師指導下,促使學生專業能力有所提升,形成專業的財務思維,能夠將相關理論知識更好地轉移到工作中。因此,教師要從“講師”轉變為“教練員”,變成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領者;學生也要從“聽講者”轉變為“運動員”,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自覺學習[6]。與此同時,學生在實習期間通過各種形式與導師保持聯系,有助于解決學習、工作中出現的相關財務問題。雙導師針對學生表現進行評價,及時提出學生在實習中出現的問題,由此有效改進教學方案。同時,畢業論文開展時,從學生選題到結題雙導師均需參與,根據學生選題為其提出有效意見,促使學生更好地開展論文寫作。學生在寫作中結合企業相關工作經驗,根據校外導師的深入指導,充分改進論文內容,添加有關數據,根據企業財務狀況展開詳細分析。在論文寫作中突出自身對財務工作的理解,展現學生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掌握情況,進而提高學生論文寫作質量。
結語
總而言之,在數字經濟發展的大潮中,“雙導師制”模式在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中有著關鍵作用,是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充分保障。由此各高校在專業教學開展中,應高度重視該模式的運用,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加強雙師型建設,不斷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場所,讓學生能得到全面提升,進一步推動高校的持續發展,為社會進步以及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閆茜,潘格格,高小翀.數字經濟時代下高等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會計師,2020,(1):72-73.
[2]沈應仙.數字經濟時代高職院校智能財稅人才培養研究——以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中國農業會計,2021, (7):23-25.
[3]黎奇.優化廣西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探析——基于產教融合視角[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2, (20):121-123.
[4]李建鋒.“厚強高寬”四維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研究——基于長沙學院的探索與實踐[J].上海商業,2021, (4):138-139.
[5]王瑋,葉良濤.數字經濟背景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的路徑與支撐體系建設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21, 30(2):24-28.
[6]楊樹元,劉芳,樊舒.地方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的實踐探索 ——以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為例[J].財會通訊,2021,(24):154-158.
作者簡介:許路遙,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會計和教學管理;通信作者:高興蘋,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經濟管理、企業管理、教學管理。
課題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度重點課題——數字經濟背景下財務管理專業“雙導師項目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編號:GJB142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