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智

1983年初,攝影家奚天鷹和中央影視公司的幾個朋友聚會聊天,發現每個人手里都有幾張知名女星的肖像照,靈機一動:是不是可以集中起來,出一本掛歷?
此前唯一可供參考的案例,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一本影星掛歷。但那是一本雙月歷,畫幅較小,6位影星分別是陳沖、劉曉慶、張瑜、陳燁、黃梅瑩、麥小英。因改革開放剛剛開始,對各方態度都沒有把握,這本掛歷只刊印了2萬冊。沒想到,發行后供不應求,但出版社沒敢再版。
在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的暗房里,當時社里幾乎所有的領導,以及浙江省新聞出版局局長、人事處處長都被邀請來,觀看奚天鷹選中的12張“可能會惹麻煩的照片”。他們最終還是決定讓出版社社長拿主意,而社長當時正在北京開會。
為了趕進度,出版社特許奚天鷹坐飛機赴京。當奚天鷹把全部樣片攤在社長面前時,社長舉棋不定:“要不讓新聞出版署的領導也給點兒意見吧。”
于是,奚天鷹又拿著樣片趕到天津,找到正在開會的時任新聞出版署副署長劉杲。劉杲沉默而仔細地看完了所有樣片后,緩緩轉過頭,對奚天鷹說:“這些演員的照片都很健康,我看,沒什么不可以出的嘛!”
這本名為《影中人》的掛歷匯聚了沈丹萍、劉曉慶、陳肖依、方舒、斯琴高娃等女星的肖像,開中國明星掛歷之先河,一擺上當年的訂貨會,預訂量就達到22.3萬冊。而此前,一本普通掛歷能有兩三萬冊預訂量,就已經是非常好的業績了。
《影中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第二年起,其他地區的出版社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明星掛歷,并逐漸匯聚成一股持續十余年的潮流。
1989年的一天,《浙江日報》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刊登了一則招聘廣告——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招聘掛歷模特。
海選當天,600多名少女將杭州市少年宮擠得滿滿當當。身為評委的奚天鷹說:“就像現在的電視劇選秀一樣,對于那個年代的女孩子來說,凡人和明星之間,可能就是一張掛歷之隔。”
周迅是在浙江省藝術學校舞蹈教室被發現的。掛歷上的周迅將她特有的青春靈動展露無遺:小麥色的皮膚,素綃的裹扎恰到好處地露出了鎖骨,夸張的雙層大耳環掩蓋了略寬的臉龐,雙眸明凈,有一種勇敢的羞澀。周迅說,導演謝鐵驪正是看到了這張照片,才在1991年拍攝《古墓荒齋》時,選中她扮演其中的“周公子”。
整個90年代,“掛歷大戰”年年都會打響。1995年,浙江人美、浙江攝影、西泠印社、中國美院4家出版社當年的掛歷總發行量達210萬冊,許多品種單冊印刷達到10萬冊以上,價格也節節攀升。
90年代后期,人們對明星掛歷的興趣逐漸減退。到1998年,統計顯示,在北京市新聞出版局注冊的銷售掛歷的批發零售書店已從原來的150多家銳減到32家。曾風靡全國的明星掛歷,漸漸淡出了歷史舞臺。
(摘自2023年1月17日《每周文摘》?)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