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攀 陸 樂 蔣欣如等
回顧過去發展成績,“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到121 萬億元,五年年均增長5.2%”;展望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政府工作報告用一組組翔實數據,描繪出中國經濟航船乘風破浪向前的發展態勢,極大增強了人們對未來發展的信心和預期。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重要一年,也是浙江實施“八八戰略”20 周年。如何積蓄面向未來勝勢,匯聚團結奮斗力量,為全國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出席大會的浙江代表團全國人大代表,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振奮人心。代表們一致表示,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先學一步、學深一層,率先垂范、主動作為,當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參與者、實踐者、引領者,充分展現人大代表的擔當和風采。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我省中小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三。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這支隊伍,是浙江經濟破難而行的一支可靠力量,也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一環。”全國人大代表、余姚市委書記傅貴榮說。
傅貴榮介紹,余姚作為一個工業強縣,集聚了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目前,余姚在關鍵基礎件、新材料、汽車制造、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等五大產業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已達163 家,成為“35”千百億級產業集群主力軍。
“接下來,余姚將深入實施省委提出的三個‘一號工程’,堅持創新提速、產品提質、數智提效,讓‘專精特新’企業繼續提質擴面,加快構建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關鍵支撐的制造體系,對周邊地區也起到積極的輻射帶動作用。”傅貴榮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浙江也以更大力度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深耕信息通信行業多年,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浙江公司總經理楊劍宇的關注點離不開數字經濟。
楊劍宇建議,浙江應適度超前部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推動信息通信技術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助力生產、生活和治理方式的數字化變革筑牢數智底座。

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陳金彪審議發言。
楊劍宇另一個關注重點是推動數據要素流轉市場化。他表示,數據已成為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一樣重要的生產要素。目前,國內數據要素市場化處于發展初期,在數據領域立法方面,對數據要素市場化流轉的準入、監管缺乏清晰的法律界定,而在市場規則方面面臨數據產權歸屬不明、數據定價機制不清、交易信任機制不暢等實際問題。
“有數據的單位不愿開放,有需要的單位拿不到數據”,如何通過有序的市場建設,讓流動的數據真正發揮價值,同時確保數據要素流通可信、安全、合規?楊劍宇建議,可以在浙江設立國家級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實驗區,支持實驗區在數據要素流轉的框架體系、準入機制、信用體系等方面先行探索,以制度創新推動數據要素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太平鳥集團董事長張江平認為,數據這個生產要素要成為驅動經濟提質發展的優選項,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重塑要深度融入到各行業、各領域,開拓出新的市場空間。
“數字化應當成為企業邁向未來最堅實的底座。無論身處什么行業領域,我都鼓勵企業站上數字化、智能化賽道,找到創新前行的驅動力,也就找到了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競爭力的發力方向。擁抱新賽道,才能激活高質量發展的新基因。”張江平說。
“放下包袱,大膽發展。”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時的講話,再次傳遞出黨中央堅定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明確信號。
民營經濟是浙江的金名片。今年全省“新春第一會”,浙江提出實現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大突破。“改革開放40 多年來,浙江民營經濟為什么能克服種種艱難險阻?我認為,這一切都源自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說。
“對于營商環境再優化,我個人比較期待的主要有三方面。”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表示。
一是要想方設法啃掉一些“硬骨頭”問題。“浙江既要爭取國家的政策支持,又要敢闖敢試,比如浙江土地資源稀缺,如何破解工業用地少而貴與吸引制造業回流的矛盾,需要大家拿出智慧與勇氣。”
二是政策出臺還需要更細致。“打個比方,大型企業集團是‘喬木’,中等企業是‘灌木’,小微企業是‘小草’,我期待政策的雨露灑下來,無論喬木、灌木還是小草都能均沾,讓各個發展階段的企業都能受惠。”
三是要努力營造更有利于民營企業發展的輿論環境。“黨和政府對民營企業一直關愛有加,但近年來社會上總有一些雜音噪聲擾亂人心,我們的主流媒體要唱響時代正音,把這些謬論趕出輿論場。”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富通集團董事長王建沂聚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立法。
他援引數據稱,當前,我國民營企業數量達4700多萬家,民營上市公司數量突破3000 家,民營經濟形成了“56789”的特征。然而,近年來民營企業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困難和挑戰,如何進一步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提供“土壤和養分”,依然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王建沂建議,研究出臺全國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法,從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方面,推動破除制約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認為,出臺國家層面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法有助于促進民營財產保護,構建類似國有資產保護機制,規范和打擊民營企業內部職務違法犯罪行為,更好地保護民營企業財產。
徐冠巨建議,將憲法確立的鼓勵、引導、支持、保護民營經濟發展的原則細化,將國家出臺的關于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的政策上升為法律,進一步保障民營企業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實現民營企業產權刑法平等保護,完善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法治環境。

夏永祥代表審議發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組建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努力保障人民健康。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葛明華表示,3年疫情期間,浙江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措施,不斷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水平,始終以最短時間、最小范圍、最小代價處置每一起疫情。
“如今,盡管疫情防控已經取得重大決定性勝利,但由于缺乏長期系統的監測評估,病毒感染后的危害程度、后遺癥尚不明確,建立新冠感染后群體健康監測評估體系勢在必行。”葛明華說。
葛明華建議,從健全監測體系、完善監測評估、加強科學研判等方面著手,完善多點觸發監測預警系統,優化病例監測哨點的數量和類別,增加全國基層特別是農村地區的監測哨點數量,形成內容齊全、分布廣泛、密度適宜的監測網絡,科學指導下一波可能的疫情防控。同時,密切跟蹤全球疫情和病毒演化進展,強化醫防協同,從臨床病例和社會群體兩個維度綜合分析,增強監測數據的政策轉化力。
近年來,城鄉群眾日益提高的醫療服務需求,對基層醫療機構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能力?

楊劍宇代表審議發言。
全國人大代表、衢州市中醫醫院副院長陳瑋建議,持續性、分階段推進基層醫療服務擴容增能,進一步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政策扶持力度,按需優化硬件和人員配置,多途徑培養基層衛生人才尤其是中醫人才;加強醫療數字化建設,實現醫療數據和健康信息互通互聯,鼓勵社區家庭醫生使用遠程醫療等信息技術手段,提高醫療服務可及性與實時性;充分發揮中醫特色和護理服務優勢,加大中醫護理人才培養力度,滿足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中醫藥服務需求;進一步向社會公眾普及醫療健康知識,不斷提升百姓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經濟發展。在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羅衛紅看來,這為治理直播帶貨“翻車”指明了方向。“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直播平臺的監管力度,強化平臺對直播亂象的監管主體責任,進一步暢通消費者維權渠道,構建直播購物放心消費環境。”羅衛紅建議。
“經過治理,校外培訓機構已大幅壓減,培訓市場野蠻生長現象得到遏制,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鎮海中學黨委書記張詠梅調研發現,一些校外培訓機構以“一對一私教”“高端家政”等名義違規開班現象仍然存在。她建議,可通過互聯網平臺公開校外培訓機構信息,由教育行政部門、消費者和第三方監管機構定期對校外培訓機構的信用度、誠信度、教學水平、服務質量等進行評價,形成良性循環。

黃美媚代表審議發言。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基礎,法治是最好的治理方式。
在審議立法法修正草案時,代表們一致認為,這次立法法修改,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系統總結和凝練提升新時代立法工作實踐經驗,充分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必將進一步推動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進一步推動在法治軌道上保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推動法治中國和法治浙江建設邁上更高臺階。
地處改革開放先行地,浙江司法機關如何依法履職盡責,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篇章提供有力服務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李占國表示,浙江法院將加快推進新時代法院現代化建設,更好適應中國式現代化要求。今年主要深化“四方面改革”:攻堅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創新深化“浙江全域數字法院”改革;助力深化基層治理現代化改革;持續深化司法領域“當事人一件事”改革。

李校堃代表審議發言。
“‘積極推動檢察官與監察官、法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同堂培訓76.4 萬人次,促進統一執法司法理念。’最高檢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浦江縣鄭宅鎮中心小學教師祝響響看來,檢察官與監察官、法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作為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分工不同,但目標一致,都是為了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安全穩定,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過程中有著共同的任務目標和價值追求。
祝響響建議,把黨中央關于政法工作、檢察工作的決策部署及檢察機關貫徹落實舉措及時、精準地融入同堂培訓工作當中,教育引導學員強化依法能動履職的意識和自覺,更好地融入國家治理。同時,建立同堂培訓師資庫,積極推進司法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
“聽取最高檢工作報告時,關于數字檢察的內容,我很感興趣。”全國人大代表、永康市陽光愛心義工協會名譽會長黃美媚表示。
黃美媚認為,大數據是法律監督的一座富礦,檢察機關積極推動數字化改革,依靠數字賦能為新時代檢察監督工作提質增效完全契合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目標。“希望檢察機關能進一步加大對數字檢察財力的支持和人才的培養,同時加強和其他政法單位的聯動,深化政法領域數據化、信息化建設,打破數據壁壘,做優做強數字檢察工作。”黃美媚說。
長風破浪,未來可期。在審議中,代表們還圍繞“三個一號工程”、做強做優數字經濟、縮小“三大差距”推進共同富裕、辦好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傳承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高水平推進健康浙江建設、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等提出意見建議,凝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