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強 林 蔚 鄭天祥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萬物萌動。余姚市陽明公園一片姹紫嫣紅,雪白的櫻花,粉色的桃花,白里透紅的玉蘭……“百花齊放”的景象不只出現在這溢滿春色的公園。
近年來,余姚市人大常委會積極開展“一鎮一品牌、一站一特色”創建工作,人大陽明街道工委服務“一老一小”、梁弄鎮人大鄉村“兩官”進站、四明山鎮流動代表聯絡站、牟山鎮人大“代表進網格”等等,這片熾熱的紅色土壤里“孕育”出一系列具有鮮明辨識度的基層民主實踐品牌,全過程人民民主動人圖景徐徐展開。
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豐富拓展基層民主實踐,“加強鄉鎮街道人大工作”“迭代升級人大代表聯絡站”“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
代表聯絡站是人大密切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最直接的“窗口”,也是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的主陣地。余姚市人大代表聯絡站的建設歷經了從個體到體系、從接待室到活動陣地、從完善到迭代升級的過程,為開展“一鎮一品牌、一站一特色”創建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早在5年前,我們就著手‘一鎮一品牌’創建,隨著基層單元建設工作推進,我們又提出了‘一站一特色’。”余姚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直言,鄉鎮和街道與人民群眾距離更近、聯系更密切,要下好品牌創建“先手棋”,首先要夯實基層民主實踐的載體。
為聯絡站“強壯肌體”,余姚市人大常委會將原有的46 個標準化代表聯絡站,優化整合為21 個鄉鎮(街道)代表聯絡站和37 個村(社區)代表聯絡點,并著手在梁弄鎮橫坎頭村建設市聯絡總站,逐步形成市鎮村三級貫通、全域協同的架構體系。

余姚市人大陽明街道工委推動建設“一老一小”服務驛站,幫助解決社區居民現實所需。
特色創建不是野蠻生長,提綱才能挈領。余姚市人大常委會適時出臺《關于加快人大代表聯絡站迭代升級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的實施方案》,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強化聯絡站民主民意表達功能,通過構建新體系、推出新舉措、建立新機制,讓基層單元真正“聯起來”“活起來”“實起來”。
邊摸索邊完善是余姚市各級人大助推全域創建“一鎮一品牌、一站一特色”的又一亮點。鄉鎮(街道)人大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因地制宜出臺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如牟山鎮人大出臺代表星級考評辦法、人大規范化建設實施意見,梁弄鎮人大推出“六心”人大工作機制……特色創建工作在各地緊鑼密鼓地展開。
“余醫生,您的午餐到了!”剛到飯點,志愿者王志莉便熟悉地敲開了新城市花園93 歲獨居老人余起群的家門,將熱騰騰的飯菜送到了老人手上。“暖心午餐”的背后有何溫暖人心的故事?

四明山鎮流動代表聯絡站組織代表走進北溪村高山蔬菜基地。
余姚市陽明街道新城市社區形成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常住居民4000 多戶,常住人口1.2 萬,是個典型的密集居住的城市老社區,“一老一小”問題突出,如何破題?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2022年6月,在充分聽取社情民意的基礎上,余姚市人大代表韓靜安聯合其他5 名人大代表提出了《關于建設“一老一小”服務驛站的建議》。經過多方努力,歷時5 個多月,服務驛站順利“開張”,社區飯店“變身”長者食堂。
“服務驛站專門配置了未成年人活動室、老年活動室、城市書房等。去年暑假我們還請著名山水畫大師黃茂富,免費為小朋友們上了為期一周的美術素養培訓課程。”韓靜安介紹,如今老人們也有了下棋、健身、跳舞的好去處。
而這只是余姚市各鄉鎮(街道)因地制宜,創建各自特色品牌的一個縮影。
四明山鎮位于余姚市最南端,9 個行政村零散分布,最遠的一個村距離集鎮近一小時車程,長期存在代表與選民聯系交流不便的實際問題。為此,四明山鎮人大因地制宜,建立流動代表聯絡站運行機制,以“9+N”形式流動進村開展活動,把全鎮52 名市、鎮人大代表安排到各次活動中,零距離助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事。會“動”的代表聯絡站,實現了聯絡渠道下沉基層一線,將溝通橋梁深入田間地頭,開啟了山區人大工作的新格局。
架好“聯心橋”,暢通“民意路”,余姚市人大梨洲街道工委亦有“妙招”。地處郊區、交通不暢、城鄉接合部——這是本地人對梨洲街道的評價,如何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人大梨洲街道工委在13 個選區設立人大代表聯絡點,選民可以就近到代表聯絡點反映問題。自設立以來,聯絡點共收到群眾意見建議431 個,并及時提交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均得到快速回應和辦理,小站點展現出大作為。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牟山鎮人大代表聯絡站綜合選區、村居轄區和履職工作的需要,將全鎮58 名鎮人大代表納入鎮基層治理網格即43 個基礎網格、88 個微網格中,構建起問題快速協同處置閉環。小曹娥鎮人大深化“代表一起來”數字化履職應用場景,緊扣“報、議、督、評”四環節,探索社情民意反饋新機制……在余姚,各類管用、實用、好用的基層民主實踐載體正釋放出新效能。
在梁弄鎮人大代表聯絡站有一間特殊的會議室,室內有一張圓形的木桌,桌上放著審判員、書記員、被告和原告的牌簽,作為最早試點鄉村“兩官”進站的代表聯絡站,梁弄的樣本效應正在逐步顯現。
“去年,鎮人大邀請鄉村法官和檢察官共同進代表聯絡站,成功調解了一起土地糾紛,使閑置土地‘活’了起來。”浙江省人大代表,梁弄鎮橫坎頭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黃科威在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代表通道上,介紹了鄉村“兩官”進站的相關做法,引起了不少關注。
2022年8月,余姚市人大常委會在梁弄鎮人大代表聯絡站舉行了“鄉村法官、鄉村檢察官進代表聯絡站啟動儀式”。按照“一個代表聯絡站入駐一名鄉村法官和一名鄉村檢察官”的標準配置,在余姚21 個鄉鎮(街道)全面推行。
值得一提的是,鄉村“兩官”進站實現了數字賦能,相關應用場景集合了在線意見建議提交、法律咨詢、線索提供、解紛協助等功能,通過應用實現鄉村“兩官”線上線下同步進站。
“鄉村‘兩官’進站充分疊加了代表貼近群眾和法官檢察官法律專業的優勢,不僅合力化解矛盾糾紛、助力基層治理,也讓人大代表更好依法履職,讓法官、檢察官更加了解民情民意,更好地滿足基層的司法需求。”余姚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為了進一步激活“小平臺”釋放出“大能量”,2022年10月,余姚市委出臺《關于國家機關重點工作下沉人大代表聯絡站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施意見(試行)》,對重點工作下沉、匯聚民智民意、強化民主決策等提出明確要求,建立市委領導、人大統籌、協同聯動重點工作下沉機制,高站位推進人大及“一府一委兩院”常態長效進站。
截至目前,余姚市、鎮兩級國家機關負責人進站412 次,線上線下收集意見建議2985 條,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熱點難點堵點問題,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
如今,余姚市各鄉鎮(街道)人大依托工作品牌和特色聯絡站,不僅為代表履職、聯系群眾提供了一個好陣地,更為強化鎮(街)人大監督實效搭建了好平臺。“代表聯絡站+商圈”“代表聯絡站+社會團體”“代表聯絡站+文旅融合”……一大批最新的特色品牌創建活動正在各地悄然上演。
“創新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余姚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相關負責人說,“我們不僅要百花齊放,更要立足人大主職主業,打造一批‘看得見、摸得著、可復制、能推廣’的‘樣板’,不斷豐富拓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余姚實踐。”

2022年8月,鄉村法官、鄉村檢察官進代表聯絡站啟動儀式在梁弄鎮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