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心悅 焦 程
春山茂,春日明,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圍繞浙江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高地目標,寧波市北侖區人大常委會創新打造“紅領巾民主學堂”校園實踐樣板,通過“童視角”民主課程、“童參與”民主渠道、“童議事”民主實踐三條路徑,有序引導中小學生參與民主法治建設,培育樹立廣大少年兒童的政治認同和制度自信,以生動的基層校園實踐展現最真實的全過程人民民主。
你好!我是來自北侖區小港中心學校的“童代表”。你問什么是“童代表”,別急,聽完我的介紹,或許就有答案。
我的校園內有一塊“微”字石刻,一人高的石頭上只刻了一個字——“微”。“盡精微而致廣大。”展示廳內“童眼看民主”美術作品、走廊上的憲法日宣傳畫……從細微處著手,民主法治精神點滴浸潤我們的心田。
“兩會是民主的盛會。”“我們要共同努力,推進校園更民主。”不遠處教室內傳來熱烈的討論聲。今年3月初,恰逢全國兩會召開,我們開了一場以兩會為主題的特殊的班會。我的筆記本里密密麻麻記滿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相關知識和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好建議。全國人代會期間,人大代表反映民意、共商國是,是我學習的榜樣。
升旗臺的四周是學校的憲法園。每周一的“國旗下講話”,學校會開展憲法大講堂,宣傳憲法精神,讓同學們知道憲法與生活息息相關。
如果我遇到問題,除了問老師,還能向點點請教。忘了告訴你,點點是一個智能機器人,“站”在紅領巾民主學堂外的大廳。它可厲害啦,不僅能回答很多憲法問題,還會播放視頻。看,它正在直播全國兩會的新聞!
所以,別小瞧我是一名小學生,我對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可有不少了解呢!我們在憲法的保護下陽光成長,要做尊法、守法、懂法、護法的合格公民。
憲法大講堂、“童眼看民主”主題討論活動、人大代表進校園主題宣講,這些都是學校“童視角”民主課程體系的開展方式。
很多小朋友不喜歡法治教育,認為法治教育過于理論化,缺乏趣味性,缺少實踐途徑,但“童視角”民主課程體系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我可喜歡學校的民主課程啦!最實用的要數四年級的課程,我學習如何當一名優秀的“童代表”,如何當好小小議事員。
“401 班徐派:相互尊重,理解信任,讓我們用雙手共建平等和民主的橋梁!”“402 班賀宣博:這是我們的集體,我們用民主一起守護集體。”“504 班吳雨彤:一次次公平公正的投票,美好從此發生。”……
這是我們“童代表”的宣言,表達了同學們對民主法治的理解。在我的眼中,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舉起的每一只手,參與的每一次發言,就是讓每個人的聲音都被聽見。作為“童代表”,同學們將信任和責任交給我,我要用一顆真誠的心以及實際行動努力為大家服務。
說起我們“童代表”的由來,不得不提到小港中心學校宋海浩校長,他同時是北侖區人大代表。2018年,同學們跟宋校長說,如果校門口有個大帳篷就好了,上下學就不怕淋雨了!為此,他向區人代會提交了《建設學校風雨連廊的建議》。如今,風雨連廊已成為北侖區很多學校的標配。
這件事讓宋校長覺得,蹲下來聽聽孩子們的聲音很有意義。2020年起,學校每年邀請人大代表進校園開展“大小代表圓桌派”活動。2022年,學校試點建設“紅領巾民主學堂”,探索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校園實踐”。
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建立起了常態化溝通機制,在原有的校長信箱、校長熱線、學校公眾號基礎上,設置線下“童代表”意見箱,公布“網絡意見箱”二維碼等,鼓勵我們積極參與校園管理,引導我們正確表達合理訴求。一日一次“影子校長”,一周一次班級輪流值周,一月一次意見征集,參與校園建設的過程,也是我們學習如何進行民主管理的過程。
我們的班級里有一個“悄悄話”信箱,同學們把自己的心里話和各種建議都投進信箱里,老師收取后就會幫我們答疑解惑,給我們回音。
“書法課用的墨水會弄臟洗手池,能不能換成水寫布?”“學校門口石墩子影響同學上下學安全,如果拆除就好啦。”……我們的建議涉及學校教學工作、學生身心健康等多方面。這些建議都為著同一個目標,讓學校變得更好。
我有一個小發現:同學們提出的合理建議,基本都會被采納。這也讓大家參與的熱情更加高漲。
只要我們認真學習全過程人民民主及憲法相關知識,積極參與學校管理,就能在“紅領巾爭章”活動中獲得一枚“民主章”。這枚章的圖案,是507 班的蔣雨彤同學自己設計的呢!一只只舉起的小手,象征著敢建議、敢發聲的每一位同學,托舉起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燦爛明天。
北侖區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相關負責人向我們介紹,2022年,區人大對教育“雙減”情況進行了一次調研,數據顯示,學生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家長關注,但近視、睡眠時間偏少、超重肥胖等問題不容忽視。以往,多從社會、學校的角度來考慮破解這些問題,如今也要俯下身子,聽聽孩子們自己的想法。
我想,如果我們“童代表”的發聲,能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幫助,甚至助推社會發展,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哎!課間餐又吃餅干。”去年,我時常聽到同學們這樣抱怨。
作為“童代表”,想同學之所想,急同學之所急,才不辜負大家的信任。
“能不能有熱乎的伙食呢?”與班級同學們討論后,我將這項建議投入了建議箱。2023年初,經公開征集、民主投票,“增加課間餐品種”被列入學校2023年十大“校園民生實事”項目!
每一項“校園民生實事”的辦理情況會在校務公開欄進行公示,清楚列明項目負責人、辦理進展等情況,方便同學們進行“民主監督”。童代表監督小組會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測評,測評結果反饋至校行政團隊。
目前,經過對同學們的課間餐用餐需求進行問卷調查,已將優化的食堂供餐方案提交總務處老師,學校課間餐加入了呼聲最高的肉包、茶葉蛋。同學們吃得很滿意。
聽來學校宣講的人大代表說,我們國家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對此我深有體會。
十大“校園民生實事”項目從產生、實施到監督、測評,我們“沉浸式”體驗全過程人民民主,真切感受到在校園里“人人都是主人翁”。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是抽象模糊的概念,而是真實的、可觸摸的。
目前,學校成立了“紅領巾理事會”“童代表”議事廳等議事平臺,將每月15日作為固定“議事日”,邀請學校相關負責人、家長代表、人大代表共同議事。
爸爸媽媽夸我變得更自信了。林瀟媽媽是小港中心學校家委會成員、紅領巾民主學堂導師。她發現,紅領巾民主學堂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有了改變,“在家里,常常聽到孩子們問,爸爸媽媽,可不可以這樣做?孩子們會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很驚喜”。原來,在學校、家庭和人大的關心下,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在我們心中萌發、漸漸長成參天大樹,我也變成一個具有民主意識和素質的大孩子了。
你問什么是“童代表”,聽完我的介紹,或許你心中已有答案。“童代表”來自不同的班級、不同的社區,是我們每一位陽光成長的孩子,是民主法治精神的種子,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美好未來。

通過“童視角”“童參與”“童議事”,努力探索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校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