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煉棟 吳 超
一流的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核心競爭力。2023年2月22日,杭州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杭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隨即報省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3月31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批準通過這件法規。
條例共七章70 條,包括“市場環境”“政務服務”“創新創業支持”等章節,突出杭州特色實踐,注重體制機制建設與工作成果鞏固,并對標國際標準提出建設要求,務求破解影響營商環境的痛點、難點問題。
在確立依法探索、激勵創新的工作機制方面,條例明確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協調機制解決影響營商環境的難點問題,建立常態化的溝通聯系機制回應市場主體意見訴求,從體制機制上系統性地設置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機制。
在鼓勵、支持探索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措施方面,條例妥善處理好依法立法、依法行政的原則要求與先行先試的突破性需求之間的關系,按照保障改革創新、寬容改革創新失誤的精神,設置了先行先試、容錯機制的保障制度。
在固化改革成果方面,條例將實踐證明有效、市場主體認可、適合以立法形式體現的重點經驗和做法,歸納總結后予以體現,使之形成具有約束力的制度規范。
在破解部門“信息壁壘”“數據孤島”,便利企業跨區遷移,完善破產審判府院聯動機制等問題上,條例將國家和省的方針政策與杭州具體實踐相結合,明確各領域優化營商環境總體要求的同時,細化試點方向與舉措,構建統分結合、重點突出的工作體系,保障試點工作落地,增強條例可執行性。
在對標國際標準方面,作為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備選樣本城市,2022年2月世界銀行有關評估體系新增了互聯網連接、促進市場競爭等指標內容,注重監管制度完備性和數字化應用。條例對新的評估內容作出回應,并為建設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指引。條例里的“監管執法”,將信用監管放在首位,強調信用信息全程可查詢、可追溯,推行以信用為基礎的分級分類監管制度,構建數字化監管機制。同時,要求監管部門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行包容審慎監管。
下一步,結合條例的施行,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將扎實開展好《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浙江省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條例》貫徹實施情況的檢查,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于深化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情況報告,專題調研城西科創大走廊貫徹落實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相關政策情況、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杭州片區建設情況等工作,著力為杭州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為努力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城市范例貢獻力量。

2023年2月22日,杭州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杭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