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離高考不到半年了,云南文山縣有一名女生被診斷為麻風病,她害怕又絕望。一位女醫生聽說后,趕去為這名女生檢查并寬慰道:“現在得了麻風病,就像得了一塊皮膚癬,只要聯合化療一周,麻風病就失去傳染性,你可以邊學習、邊治療,最多兩年就能治好。”
這位女醫生,就是中國麻風病防治的“神人”——李桓英。
一個世紀前,李桓英出生在北京的官宦之家,四五歲就跟著祖父到德國居住,稍大一點回到香港讀書,之后從香港考進上海的同濟大學。1946年,她在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留學,畢業后在世界衛生組織任職。她的前半生,算得上步步錦繡。
我想,大多數人心中的理想人生不就是這樣的嗎?
然而,李桓英的人生軌跡在此時來了個大轉彎。她婉拒了世衛組織的續簽合同,瞞著已在美國定居的家人,只身繞道倫敦,幾經周折后于1958年從莫斯科回到祖國。
她不是盲目的。在世衛組織任職時,她跑遍了亞洲、美洲的許多貧窮落后地區,見到了太多貧困的場景,她想為家鄉做點事。
云南西雙版納的勐臘縣有個小村寨,山路崎嶇,與世隔絕。這里住著上千戶麻風病人。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侵犯皮膚和周圍神經,無藥可治。一旦染上麻風病,只能把病人趕到一個偏僻的地方,任其自生自滅。
僅云、貴、川三省,這樣的“麻風村”就遍布7個地(州)、59個縣,李桓英的心被深深刺痛了。當時的中國,還缺少有效的藥物和療法,她想到了世衛組織正在研制的一種聯合化療方法,決定牽線讓中國病人率先嘗試。
李桓英走進“麻風村”,不穿戴任何防護裝具,與病人見面時總是握手、擁抱、拍肩膀。她終于得到麻風病患者的信任,患者愿意配合治療。
李桓英的努力得到認可,在國際上被定性為“全球最佳治療行動”。 新中國成立初期,麻風病困擾著數十萬患者,而在她回國60多年后,這個數字已下降至不足三千,且可以治愈。
她剛回國時,父母曾雙雙趕來,勸她返回美國與家人一起生活,可她總覺得那種歲月靜好的日子不是真正的心之所向。
離別親人,回到條件還不那么好的祖國,整天和一群病患待在一起,為治愈他們奉獻一生,在李桓英心里,這才是有價值的、理想的人生。
一生未婚的李桓英,一直工作至百歲高齡,2022年11月逝世,享年101歲。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西米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