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歷:姜利曉,農民工,業余時間從事創作,在《星星詩刊》《中國詩人》《散文詩世界》《牡丹》《火花》《中國散文家》《五月風》《佛山文藝》《中國文化報》《解放軍報》《羊城晚報》《新安晚報》等發表各類作品2000余篇,獲全國性征文獎100余次。
我與《風流一代》雜志結緣,源于一次投稿。雖說最終發表的只是一首詩,不是什么長篇大作,但還是很高興。從此,《風流一代》就像是一枚別致的符號,刻印在我的心窩窩里。
我是一名農民工,曾經去往南京這座城打過工,結識《風流一代》雜志就是在這里。那段歲月,一個人遠在異地他鄉,心是孤獨、寂寞的。和身邊許多愛好熱鬧的人不一樣,我更喜歡安靜,比如說讀讀書看看報,或者是看看電視,就是我最大的享受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風流一代》雜志,一下子就被它青春的封面、豐富的內容吸引住了,它里面有很多優秀青年的奮斗故事,很激勵人。特別的是,還有一個詩歌欄目,散發著不一樣的魅力,我很喜歡。后來無數的時光里,我總是有意地去找《風流一代》雜志來看。打工的歲月,固定的閱讀很難得,有時候找到的是一些舊雜志,但我依舊舍不得扔掉,沒事的時候,反復閱讀。這樣的閱讀,讓我發現,即使是同樣的一篇文字作品,當你身處的境遇不同,經歷不同的時候,你對它的理解,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現在在我的書柜里,珍藏著許多本舊的《風流一代》。
讀得多了,就想著去寫,看別人的文章,都能一一地變成鉛字,發表在報紙、雜志之上,我心里也癢癢的。稿費雖不多,但也算打工之余的另一份創收。在這樣的愿望驅動下,我堅持在打工之余日復一日地閱讀與寫作,終于,我的文字越來越多地被發表,越來越多地成為鉛字,不只一些地方的報紙、雜志會發表,甚至一些省級或國家級的純文學刊物上,也會時常出現我的名字。
在《風流一代》雜志上發表作品,也給我帶來了文學創作上的自信心。現在,我的工作穩定些了,為私人企業做財務工作,工資并不算太高,但因為文學創作的愛好,我的人生價值也得到很大的體現。我很有成就感。
真誠地祝愿《風流一代》雜志青春不老、風流永存、再創輝煌!
(編輯 鄭儒鳳 zrf91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