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展史或被改寫
英國《新科學家》2023年7月1日
對于人類在過去一萬年里如何走向文明的發展史,人類學家描繪的故事是:人類從狩獵—采集社會發展到農業社會,創造了法律和軍隊等國家機器,之后再發展到現代工業文明。這一切是線性發展的,而且越來越先進與文明。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個故事或許是虛構的。首先,它低估了狩獵—采集社會。事實證明,狩獵—采集社會比人們想象的更為多變,也可以發展出復雜的社會和政治結構。其次,農業帶來的不全都是好處,人類在幾千年前選擇農業或許是因為氣候變化。最后,戰爭也許比農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真相的終結
——人工智能如何欺騙我們?
德國《明鏡》2023年7月8日
誠然,眼見為實的年代已經過去幾十年了。20世紀90年代,當史蒂芬·斯皮爾伯格這樣的數字先驅在銀幕上復活恐龍,Photoshop軟件教會每個業余攝影師如何修飾畫面的時候,真相就已經崩潰了。以前,所有制造假象的工具通常都需要時間、金錢和大量的工作,但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的則少得多。這一切發生得如此之快,幾個月內,以前只出現在干巴巴的研究文獻中的術語已經成為普通公民的數字工具。現在,人們借助人工智能完成的創作充斥互聯網,克隆朋友、音樂家和政客的聲音,偽造教皇穿著白色羽絨服的照片或五角大樓的爆炸……人工智能研究員凱特·克勞福德談到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一個“生成時代”的開始時說: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人從中受益。社會是否為未來幾年期待的東西做好了足夠的準備?因為人工智能不僅可以創造,也可以破壞:當現在或歷史鏡頭出現從未發生過的事情時,當音樂家的聲音在他們從未唱過的歌曲中被聽到時,當人們煞有介事地引用名人從未說過的話語時,真相立刻陷入困境。
東亞: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英國《經濟學人》2023年7月8日
今天的東亞,人們對傳統家庭生活的信念正在動搖,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人正在選擇更寬松、更孤獨、更脫離家庭主導的生活安排。在某些方面,他們正在走上傳統發達國家的道路。從1960年到2010年,歐洲的結婚率下降了一半,現在東亞的結婚率也在下降。對許多人來說,婚姻似乎越來越不合時宜,也負擔不起。在東亞,婚姻至今仍被廣泛理解為占主導地位的男人和順從的女人的結合,高房價是組建婚姻的重要抑制因素,傳統價值觀對工作中的女性也不夠友好,婚外生子的禁忌仍然像以往一樣。從全世界來看,真正能改變人口結構的方式是大規模移民,但在東亞,此類建議不受歡迎,官方一直試圖用提高福利的方式鼓勵人們結婚生育。
美國年輕人面臨什么問題
美國《國家》2023年7月
今年3月,《華爾街日報》和NORC的一項民調發現,30歲以下的美國人中只有23%認為愛國主義非常重要,但在65歲以上的人中,這一比例占到60%。大多數年輕人可能并不明白這個國家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根據德勤公司的一項調查,大約一半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都在靠工資生活,許多人正在從事多份工作,超過1/3的人“所有或大部分時間”都覺得壓力很大。美國年輕人正面臨一些問題:最高法院裁定總統拜登的學生貸款減免計劃違憲;自2018年以來,全國各地發生了150多起校園槍擊事件。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