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海天一色,灘面上麋鹿競逐,藍天下千鳥翔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美景展現眼前。
東臺,位于江蘇省沿海中部,長江三角洲北翼,東擁黃海,西接泰州,南依南通,北望鹽城,東臺沿海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污染的海濱圣地?!捌皆?、黃海濕地、候鳥天堂”,是東臺市的“三張金名片”。
遇一人白首,擇一城終老,當青年遇見東臺,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一群來自各行各業的青年圍坐而談,他們有的返鄉創業,有的扎根鄉土,有的是引進人才,他們分享著自己在東臺工作、生活的感受和感悟。
我們是東臺文旅“夢之隊”
朱媛赟 東臺市全域旅游有限公司總經理
全域旅游公司是東臺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下屬的一家公司,主要負責東臺文旅資源推廣,我們的初心就是把東臺包裝出去,讓更多的人喜歡上東臺、愛上東臺,來東臺旅游。
我們的團隊共有36人,平均年齡28周歲,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團隊。我們自稱是東臺文旅“夢之隊”,都懷揣著夢想,要把自己的家鄉宣傳好,講好東臺故事。
近兩年,文旅行業受新冠疫情影響很大,但我們反倒找到了機會。我們主動走出去調研,掌握了市場動態,根據市場需求,策劃、舉辦了數百場文旅推介會,舉辦了諸如“到東臺,森呼吸”“漂洋過海來看你”等活動,受到了青年朋友的喜愛,公司的營收也增長了。
在全體成員的拼搏努力下,團隊獲得“鹽城青年文明號”“東臺巾幗文明崗”等榮譽稱號,團隊成員獲得“東臺青年五四獎章”、江蘇省文旅系統勞動模范、鹽城市新長征突擊手、江蘇省優秀導游、鹽城市優質旅游品牌人才等一系列獎項。團隊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東臺市委、市政府對青年的鼓勵和支持。團隊中有名年輕同事是南京人,她來東臺工作,在這里找到了愛情,結了婚,買了房,買房時享受到了人才補貼政策。如果沒有政策的支持,她很難這么快實現夢想。如果沒有政策的支持,我們也很難吸納包括她在內的優秀人才。
我自己是東臺本地人,畢業于揚州大學韓國語專業。我在外地的外企工作了兩年,后來還是比較喜歡東臺的安逸,就選擇回到家鄉。我得到家人的支持,更專心地投入自己的事業,同時也為家鄉做一點事情。到目前為止,我的幸福度還是很高的。
服務他人,成就自己
夏偉 東臺市中醫院眼科副主任、主治中醫師
我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眼視光醫學專業,當時這個專業是冷門,沒有學生報,我是被調劑到這個專業的,但是現在眼視光醫學專業成為熱門了。我2009年畢業之后就回到家鄉,在東臺市中醫院眼科工作,主要做近視防控工作。
從2020年開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近視防控計劃,東臺是全國第一批試點縣之一。因為我們眼科是江蘇省中醫重點專科,接了這個項目,成為推廣單位之一。
2021年時,國家出臺了5年近視防控計劃,希望在5年之后近視的數據要下降一點。2022年3月,我們醫院就成了國家級推廣試點之一。整個江蘇就兩家,蘇南是江陰中醫院,蘇北就是東臺中醫院。
我們在東臺所有小學都推廣了一遍,對3880名學生做了防控試驗,近視防控效果非常理想。我們今年做了4000多例近視治療,東臺市區的每個學校我們基本都去過,都是利用中午的休息時間。
以前我們醫院的近視門診默默無聞,都快要做不下去了,現在一天的門診量最多可以達到80~100例。這個活動是義務的,免費,但一開始學校并不相信,家長也不相信,寧愿去上海、南京等地給孩子治療近視。我們與東臺市義工聯合作,走進學校,去到每個班級宣傳。學生來醫院治療近視,一個星期做一次,再免費贈送4次,這樣可以治療一個月。慢慢地,因為有了數據對比,家長相信了,學校也相信了。
今年,我們的項目報了國家級重點項目,目前在等批復。我個人也因為做這件事,獲得了“東臺好人”的稱號,我在服務他人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努力會得到肯定,愛心會得到傳承
梅紅紅 東臺市中醫院門診部護士長
我們醫院由城區遷往郊區時,發現有很多病人是空巢老人。門診部又是一個非常大的地方,老人到了這里以后,常常不認路,很多標牌標識看不懂。醫院與東臺義工聯合作成立了青少年志愿者小分隊,招募志愿者為這些老人服務。
剛開始時都是一些大學生志愿者,后來就有初高中畢業生一起加入。他們為患者提供服務,我們院方也邀請不同的醫生,利用工作之余,為志愿者講解中醫傳承、中醫中藥等方面的知識,讓他們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一邊服務一邊學習,志愿者們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就醫患者也得到了很好的幫助。
我很早加入了義工聯,利用休息的時間帶著孩子一起去服務,孩子成長得很快,也變得更懂事。平常我下班了,他會主動給我倒杯水。
我是東臺本地人,我老公是安徽人,也在中醫院工作。我們醫院有特殊人才引進政策,有很多外地人在我們醫院工作。我覺得東臺是座很好的城市,我們醫院的工作氛圍也很好。其實我是一個比較靦腆的人,但由于平時工作比較勤懇,領導并不會因為你不太會說話、會表現就忽視你,我從畢業后剛進入醫院做護士成長為門診部護士長,都是努力得到肯定的結果。
東臺是個宜居的城市
高萌 東臺市黃海森林公園工作人員、東臺市弶港鎮巴斗村村主任助理(掛職)
我是山東威海人,研究生畢業于清華大學金融專業,2021年,通過名校優生引進政策來到東臺。
我的很多同學和朋友都傾向于留在大城市工作,但我希望能過上比較安逸的生活,因此就來到了東臺,并且選擇在黃海森林公園工作,看中它優美的自然環境。
來到東臺,生活條件很好,雖然初來乍到,會有些不適,但東臺人不排外,給了我很多溫暖的幫助。
去年5月,東臺市委給名校優生人才引進的學生們到鄉村振興一線去實踐的機會,我便來到了巴斗村掛職擔任村主任助理。來到真正的鄉村一線,看到村民們真實的生活狀態,直接與他們交流,我受到很大的觸動。我是抱著享受安逸生活的心態來東臺的,現在卻有了新的體驗。為了鄉村振興,很多人在努力奮斗,包括森林公園的項目也是。
現在,森林公園有那么多娛樂項目,那么多服務業態,兩年之前我剛來東臺時,很多項目都沒有。我親眼看到身邊的同事們積極拼搏,將那些項目從無到有建設起來。很多一線員工包括公園里的管理人員,看到游客,就會考慮他們有什么需求,留心他們需要什么幫助。他們的服務精神和奮斗精神,都非常值得我學習。
我在村里掛職,主要負責辦公室工作,包括文件起草、與各方溝通等。我學的是金融專業,開始面對文字工作,是需要適應一段時間的。領導經常指導我該怎么做,我正在慢慢學習成長的過程中。
我讀書時在北京,從小在威海長大,現在在東臺工作和生活,我覺得東臺的自然、人文、經濟發展的環境都很好,是個宜居的城市。
為“第二故鄉”貢獻青春力量
鄒玉方 東臺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人員
我是安徽壽縣人,2021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大學植物學專業,同年通過江蘇省東臺市名校優生人才引進政策來到東臺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我所做的工作與鄉村振興、與老百姓緊密相連。我們承擔省級投資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一個項目工程常常包括土地平整、農田水利、農田防護等,這些項目帶來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
我們還新建了很多的橋梁泵站,路橋水聯通,土地平整成框連片之后,流轉的價格就會增高。我們做的頭灶鎮新合村項目,項目實施完成后,村集體的收入每年提高了70多萬元。能夠投身這樣的工作,我感到很自豪。
對于名校優生人才政策引進過來的人才怎么培養、怎么發展,東臺也有比較好的方案,市委會根據不同學生、不同專業或者不同性格等,選派一些學生去鄉村掛職,或者去招商一線,去信訪窗口等。我因為學的是植物學專業,就有幸被選派去許河鎮高墩村掛職。許河鎮是一個農業大鎮,我去高墩村掛職任黨總支副書記,主要負責黨建工作,但我更多的是做直播。
去年5月我剛到許河鎮時,正好趕上許河冬瓜節。許河全鎮種植冬瓜面積達到2萬畝,這么多冬瓜怎么銷售出去?之前的銷售模式大多是在本地市場流通,銷路不是很廣,我就主動參與打造許河鎮直播間,幫助農戶銷售農副產品。
去年8月直播間投入使用,目前我們已經直播了40多場,觀看總人次達到了10萬,累計直播銷售金額8萬元。我們不只賣冬瓜,還有獼猴桃、紫線茄等當地一些特色產品。許河有一個種植大戶,種植了幾十畝獼猴桃,獼猴桃都很大很甜,但銷路不廣,只能在周邊村里賣一賣,通過我們的直播之后,后面就賣得很好了。
我以前也沒有當過主播,剛開始做時比較慌,不知道在直播間該怎么說,一方面既要代表政府工作人員的形象,一方面又要很好地推廣我們的鄉村和農產品。后來我就厚著臉皮直接上,下播的時候多聽多學,慢慢熟練之后感覺就好多了。
我來東臺兩年了,也找到了愛情,愛人是甘肅人,也是通過名校優生人才引進政策來到東臺的。我們兩個都是碩士,可以享受購房補貼30萬元,很大地減輕了我們的負擔。現在,我們在這里生活和美、工作順心,雖然不是本地人,卻在這里找到了家的歸屬感。我們決心要為“第二故鄉”東臺的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職業教育在進步
錢飛 江蘇省東臺中等專業學校學生處主任
我是東臺本地人,在東臺市唯一一家職業教育學校工作,目前做學生管理工作,之前是學校的團委書記,曾獲2021年全國優秀團干部的榮譽,是東臺市首個優秀中學共青團干部工作室“錢飛工作室”領銜人。因為學校位處弶港鎮,被老百姓俗稱為“港大”,這所“港大”也在為東臺高質量發展提供職業教育的力量。學校是第二批“六個一”團建項目省級試點學校、班主任兼任團支部輔導員制度省級試點學校、團員發展與管理制度改革省級試點學校,在團中央舉辦的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多個二等獎。獲得了這么多榮譽,是學校、老師和學生們共同努力的成果。但我剛工作時,情況并不太好。
工作第一年,我爸給我買了一輛摩托車,讓我騎著上下班。后來,我發現這摩托車起到了挺好的作用,為什么呢?
因為那時候,家長不重視職業教育,招生的時候我常常需要騎著摩托車直接到田間地頭,甚至幫著家長干活,干完活,再把他們的孩子招走。學生們來到學校,我們要照顧、培養他們三年,直到把他們送上合適的工作崗位。
當時職業教育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對口單招,畢業后可以升學考本科,第二類就是職業中專,學習技能。當時招生真的挺難,因為東臺的經濟發展還沒有現在這么好,學生們經過三年學習之后,學校用一輛大巴車把他們托送到昆山、蘇州等地找相對應的實訓崗位?,F在我就很自豪了,鹽城開展了“青春留鹽 城就未來”系列活動,提供優越的條件,吸引眾多學子暑期來鹽城實習實踐,主旨就是留住鹽城青年人才、青年技能人才,現在我們的學生不用愁實習、愁就業了。我們學校的學歷層次也得到了提升,從中專類提升到了5年高職,我們可以培養全日制5年大專的學生了,這也吸引家長和學生愿意來讀職業學校。
作為職業教育從業者,我希望企業不僅是在學生畢業之后來用人,而是在學生畢業之前就開始“栽苗護苗”。比如我們有電子商務、直播專業,如果企業愿意“栽苗護苗”,我們就可以把這些學生送到相關企業去培育。這樣,職業教育體系有了閉環,學生對未來的信心就更充足了。
逆向操作的“反卷”生活
朱凱 江蘇富樂華功率半導體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
我是泰興人,博士畢業于同濟大學材料專業,畢業之后,在無錫、蘇州都工作過,2022年年初來到東臺當前這家公司,從事材料研發工作。我這是屬于反向操作,別人都是從蘇北往蘇南跑,而我是從蘇南跑到了蘇北。幸運的是,我在東臺找到了我們公司這么好的一個平臺。
我是通過東臺市“黃海明珠人才計劃”政策來到東臺的,生活補貼、租房補貼都享受到了。后來在公司的支持以及政府人員的幫助下,我升級成了鹽城市“黃海明珠領軍人才”,享受到了更好的待遇。
在物質條件和環境上,東臺和蘇南地區也差不了多少,我覺得區別就在于“卷”的程度不一樣。在蘇南,工作壓力更大些,經常需要加班;在東臺,就可以更好平衡工作和生活,我居住的地方距離上班的地方開車只要5分鐘不到,平時可以正常上下班。下班之后,我繞著網界河散散步,晚上去球場打打球。
在東臺,工作和生活可以更好地兼顧,如果在蘇南城市,就很難做到這一點,因為人才扎堆,為了有限的機會,競爭就會更大一些,存在一些不必要的消耗,就是所謂的“內卷”。反觀東臺這樣的蘇北城市,發展空間更大,機遇也更多。剛入職時,我是一個普通的研發人員,一年多過去,現在晉升為項目組長,可以獨立帶項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