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
十年來,在我國量子科技的飛躍過程中,中國科學院在量子科技領域整合優化資源、形成攻關合力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量子科技發展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量子科技發展的新階段,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對推進量子科技深化發展形成如下思考。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布局,不斷增強量子科技創新體系化能力。面向這一需求,需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以長遠科技目標為牽引,通過人才、基地、項目全要素一體化配置,匯聚相關優勢力量統籌組織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全鏈條布局,構筑我國量子科技發展系統性優勢。
二是產學研深度融合,提升量子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科研機構的研究優勢、企業的產業優勢、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的資金優勢,開展相關關鍵材料、核心器件、高端儀器設備、基礎軟件的自主研發,確保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自主可控。
三是堅持開放合作,以“可控開源”的原則充分利用國際智力資源。“可控”即是要在若干環節具有非對稱優勢,這樣他國就難以在其他環節對我國形成“卡脖子”的局面;“開源”即是在此基礎上互通有無、博采眾長。基于我國已有優勢,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和技術規范建設,提高我國在全球量子科技創新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樊代明
中國工程院院士
全軍消化病研究所所長
在中國,每天有8000人死于腫瘤,然而面對如此龐大的患者群,中國使用的卻是外國的指南。但即便如此,癌癥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也并未達到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70%的數據,僅有40%。
為什么使用同樣的指南,五年生存率卻相差30%?在我看來,“水土不服”是根本原因。以肝癌為例,外國主要是由C型肝炎引起,而中國主要是由B型肝炎引起。就食管癌而言,中國90%是鱗癌,而外國80%是腺癌。在差別顯著的患者畫像下,國內醫生遵循國外指南而開的每一刀、每種藥,打的每一針,其精準性都應受到拷問。
2021年,中國抗癌協會組織了13000多位專家,包括300多位兩院院士,歷時1年多編寫出中國首部《中國腫瘤整合診治(CACA)指南》。這部指南學習了國外指南的長處,規避了它們的短處,突出了中國醫生的獨到之處,并形成了美國NCCN指南、歐洲腫瘤學會ESMO指南和中國CACA指南三足鼎立、優勢互補的局面。目前,中國抗癌協會正在進行CACA指南的推廣工作。
目前,我們已經組織了2500場線下醫生交流會,按照一周在一個省舉辦兩次巡講的頻率,從河南開始行動,目前已經完成22個省,線上觀看演講人次也已突破19億。另外,CACA指南官網認證了將近一萬名專家,我們希望通過這種行業認證保護患者的權益,為中國的腫瘤治療打開新的窗口。
李駿
中國工程院院士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
隨著技術、法規和政策的不斷演進,自動駕駛的大規模商業化落地已成為可能。在我看來,未來3年將是高級別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落地的關鍵時期。
如何才能構建智能網聯汽車安全體系、保障高級自動駕駛安全落地?我認為,自動駕駛安全是一個體系問題,需要用體系工程的方式解決,需要從社會生態、行業平臺、技術系統3個層面構建汽車自動駕駛安全體系架構。
我建議:在社會生態層面,在政府主導下,制定高級別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安全認證標準與監管規范,搭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汽車融合的社會生態平臺,實施車路云一體化技術方案,為自動駕駛提供綜合安全保障。
行業平臺層面,實施自動駕駛安全保障行業聯合行動,協同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共同研究自動駕駛安全架構,為自動駕駛安全系統研發與認證制定統一的標準和規范,保障高級別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技術系統層面,實施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與信息安全技術融合一體化,構建與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平行架構的、具備“駕駛安全狀態監督”與“駕駛安全增強”功能的獨立安全域控制器,形成自動駕駛過程安全的“監-防-控-管”技術平臺,實現智能網聯汽車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通過這些措施構建智能網聯汽車安全體系,保障高級自動駕駛安全落地。
蔣昌俊
中國工程院院士
同濟大學教授
加快戰略性、前瞻性、顛覆性、基礎性技術創新,在量子信息、太赫茲等世界前沿領域取得一批原創性、顛覆性成果,全面提升自主創新和自主可控水平,在科技自立自強中展現新作為,這是中國航天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重大戰略需求的題中應有之義。
實踐表明,航天系統工程是堅持系統觀念的成功實踐,堅持系統觀念是我國航天事業成功發展的重要法寶。任何一種理論的產生,任何一種技術的突破,都是從實踐中萌發,并著眼于解決實際問題。2017年,我國科學家為解決數字經濟轉型中的基礎性問題,提出了在上海建設“大數據試驗場”的構想:一方面試圖解決大數據領域科學計算問題及數據智能涌現的工程技術問題;另一方面著力解決數據要素流通、數據價值激活等產業發展中的堵點、痛點。大數據時代,數據是基礎性戰略資源,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大數據試驗場的運用,為解決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行業數據綜合利用問題提供了基礎實驗環境,有助于加快實現“數據到決策、數據到研發、數據到生產、數據到智能”的創新。
今天,我們在面臨“卡脖子”困境時,也可以借助系統工程思維來解決問題。比如,在突破芯片困境時,完全可以開辟一條功能等效、換道超車的新路徑,通過構建“晶圓級架構”,用軟件定義晶上系統的軟硬件協同處理方法,彌補我國在工藝技術層面的短板。
(資料來源于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