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企業大小,都分高層、中層和基層這三個層面。
高層主要是想戰略方向,解決做什么的問題,要有登高望遠的能力,能夠判斷行業的走向,這影響的是企業未來5~10年的發展。高層要重點關注的是企業文化、價值觀,核心能力是戰略能力。
中層要有路徑規劃能力,能夠將戰略落地,這影響的是企業未來3~5年的發展。比如創業公司,早期是外部資源補齊,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要靠自己,作一個決策,要想清楚未來會有多少影響。中層管理者的重要工作是職能配置、流程設計。一個企業的中層好不好,就看企業的創新力,企業創新力直接反映了中層能力。
基層是具體做事的人,他們的影響較短,但基層的效率會直接影響競爭力。商業最根本的東西就是效率,企業做得好不好,就看效率、投入產出比,產出就是客戶價值,客戶價值對應的就是商業價值。越是基層的人,越要精細化地考核KPI。越是上層的人越不能執著于KPI,因為很多事情是沒有辦法用KPI去衡量的。基層決定了客戶感知,核心能力是執行能力。
基層員工的執行能力、中層管理者的創新能力、高層的決策能力決定了企業的發展。對老板來說,需用人成事,就是搭班子、帶隊伍、負責任、做榜樣。
搭班子
很多事靠一個人蠻難的,越強的人,長板越突出,短板也越明顯,最好是揚長避短,團隊成員互相取長補短,這就需要搭班子。搭班子的背后是識人、用人,要時刻想著培養人。我的原則是用內部60分的人,不用外面的80分。其實每個人的潛力都是無窮的,你看著別人做成一件事很好,但拿來之后,還有一個移植維護的過程,需要更多的土壤、更多的耐心、更多的陽光雨露去培養。
帶隊伍
建立隊伍就是去賦能一個團隊,讓大家在工作中成長。帶隊伍的底層邏輯是:你把別人當工具,還是當資源。你是想“我招這個人,給他這么多錢,他就該給我干這么多事”,還是想“我會讓你成長,未來幾年會長成什么樣”。不同的想法,最后的結果也是千差萬別。老板想搞垮下屬很容易,就天天罵,連續三周,做一樣的否定,如果他還在你們公司的話,這一輩子基本上廢了。
負責任
人的天性是趨利避害的,如果你經常搶功勞、甩黑鍋,時間長了,也沒人幫你做事了,都會陽奉陰違。比如,我去談一個合作,負責人拿一份文件找我簽字,他指哪里,我就簽哪里。他問我:“你不看一下嗎?”我回答:“你看過就可以了。”這時,對方慎重地說:“我回去再看一下,然后再給你簽。”從那以后,他做什么都跟別人說:“我得保證他簽的字沒有問題。”士為知己者亡,骨子里每個人都一樣。你只要替下屬扛了責任,下面人都會自然生長,頂著你往前走。
抓大放小,把一些事控制住,把一些事放掉,給別人空間,別有那種所有的事盡在掌握的欲望。否則,培養出來的都是奴才,大事、小事都給你匯報,早請示晚匯報,什么事都不作主,就等著你拍板,這非常不利于企業發展。
做榜樣
職能部門就是老大的代位,因為你沒有那么多時間、精力去做,怎樣去營造氛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負責任之后還要做榜樣——你得自己做。我有一個基本原則:你對別人要求的,自己都得做到。你做的所有事情不要給上面人看,要給下面人看。開放心態和學習的狀態是進步的基石,開放就是容納別人,要有容人之處,保持學習的狀態。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