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定力:變局時代管理的底層邏輯》
作者:宮玉振
出版:中信出版集團
時間:2023年6月
疫情之后的世界更加復雜多變,動蕩的環境和不確定性讓各類企業的管理者都面臨很多沖擊。有的人焦慮迷茫,有的人急功近利,還伴隨一種深深的無力感。既然環境和未來都不確定,不少人更傾向于抓住眼前利益,不愿輕易地對未來進行長遠投入,甚至失去方向,干脆放棄,直接“躺平”,再也提不起心氣兒去主動塑造命運。
在作者看來,這些情況說明,今天企業面臨的問題既有因策略和領導力不足引發的身心俱疲,也有環境變化的誘因。在過去相對穩定的戰略環境中產生的管理觀念,今天可能有明顯的滯后性,已經無法幫助我們有效應對這個動蕩的時代。人們只有重新梳理變局時代管理的核心理念,才能更有效地駕馭時代。
這本書便集中探討了大變局時代企業如何有效駕馭不確定、逆境和周期。
書中談到,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里,我們所處的戰略環境就像爬山。山就在那個地方,是相對靜止的、穩定的、可預期的。我們只要確立好方向,規劃好路線,接下來就是好好執行了。雖然途中也會遇到一些挑戰,但整體計劃是不需要有大的變化的。但是,在今天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變局時代,我們所面臨的環境卻變成了沖浪。浪的特點是動態的,一波又一波,難以預料。越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越應該去尋找那些管理學中最基本的、不會被動搖的邏輯。就像晚清湘軍名將羅澤南說的:“亂極時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學?!边@也是書名中“定力”的含義。
從哪里去找這些在“亂極時站得定”的學問?這本書里提供了兩個維度,一是戰爭,二是歷史。戰場是最危險、最殘酷、最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但是戰爭的決策者又必須駕馭這樣的不確定性。在戰場上怎么作出正確的決策?在絕境中怎么殺出生路?軍事史上留下了無數的案例和經驗教訓,這些都是值得后人體悟的“他山之石”。
再說歷史。讀歷史的好處,是幫助我們跳出一時一地的局限,從更大的格局,用更長遠的眼光,來分析治亂興衰背后的規律,冷靜觀察當下發生的各種擾動,更好地看清管理世界中哪些東西只是一時的喧囂,哪些東西才是穩定不變的基本邏輯。這其實也體現了作者所著的管理學書籍的一貫風格,就是從軍事學、歷史學當中,汲取可以用于企業管理、個人決策的養分。在書中,他也經常會引用一些歷史人物、軍事將領講過的話,來闡述道理。
《孫子兵法》中有句話叫“兵形象水”,意思是不確定的動態變化就像流水一樣,水無常形。在動蕩和不確定的環境中,我們決策的基本原則是什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好的戰略決策一般具備兩個要素:一是要有清晰的戰略意圖,作為長遠的基本框架;二是為可能到來的種種不確定留足空間,以此保持開放和靈活性。我們的信念和使命越堅定越好,越清晰越好;我們的手段和策略則是越靈活越好,越敏捷越好。
歸根到底,很多人害怕不確定性是因為只看到了眼前,糾結于一時一地的得失,所以很容易陷入當下的旋渦苦苦掙扎。想要讓自己在不確定性中找到方向感,就要在制定戰略的時候,樹立周期思維,也就是從更長遠的時間來看待當下的困境,從而能夠從容不迫地進行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