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丹薇夢想打造的“樁聯世界”宏偉藍圖,已在現實中漸漸鋪陳。
隨著新能源汽車漸漸走進千家萬戶,與之相配套的充電樁行業也站在了行業風口。創立于2014年的星星充電在創始人邵丹薇的帶領之下,踩準了行業發展節奏,迎風飛揚。尤其是2020年之后,伴隨充電樁被納入國家“新基建”中,再加上一些行業標準的出臺,星星充電更是站在了目前充電樁行業第一梯隊,并且在2022年正式完成了行業登頂。
“充電樁的上游是電及其背后的萬億級能源互聯網市場,下游是車及與之相關的智慧交通、車聯網乃至衣食住行的萬億元級產業互聯網,因而它成為聯結無形世界和有形世界的樞紐。通過這一樞紐,我們可以聯結全世界。”這是創業之初,邵丹薇夢想打造的“樁聯世界”宏偉藍圖。而今,這一藍圖已在現實中漸漸鋪陳。
星星充電在成立之初,就喊出了要成為“能源入口”的愿景。這些年來,公司一方面通過推出和建設更多類型的充電樁,來滿足消費者的充電需求;另一方面,基于物聯網技術推出了“云(平臺)、管(充電場站)、端(硬件設備)”的管理模型,讓充電這件事變得更加智能和高效。星星充電在滿足行業更多需求的同時,還參與充電樁行業諸多標準的制定,企業影響力日益提升。
2018年是整個充電樁行業的分水嶺。此前,行業更多以低廉的成本和政策扶持兩種模式驅動發展,而此后,伴隨著各種新能源車輛的普及,用戶的訴求集中到了更快、更智能的充電體驗,這對于充電樁品牌的技術、運營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由此,星星充電現在的策略是一邊研發更智能的快充樁,一邊從源頭上選擇與眾多車企主機廠合作,擴大“朋友圈”。
2019年7月,星星充電與江淮汽車、大眾汽車(中國)、一汽集團等車企在江蘇常州聯合成立開邁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MS)。除此之外,星星充電還與梅賽德斯-奔馳、保時捷、奧迪、捷豹等傳統車企品牌以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品牌達成合作。
邵丹薇認為,我國充電產業在經歷了單樁充電、聯網充電階段后,將邁向移動能源互聯網的新階段。2020年之后,星星充電開始從運營商轉變為“運營商+聚合平臺”的公司,通過互聯互通的方式讓更多的充電品牌接入其智能網絡中,同時還可以通過智能化調控讓自身平臺的充電樁運營網絡能覆蓋更多的用戶。
邵丹薇帶領團隊線上線下“兩手抓”,一方面加大線下充電樁的建設,另一方面聚焦線上運營布局。對于線上運營這件事,星星充電并不陌生。早在2015—2016年,星星充電就已上線了自己的APP,并在其中開通了商城這一功能,來提升消費者在APP中的留存度。2020年開始更加細化APP中的功能,比如引入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來提升支付效率,同時也新增了月度任務等功能,讓消費者在APP停留時間更久。星星充電與支付寶建立起了合作,這更為“能源入口”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星星充電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其全平臺擁有超100萬臺充電終端,已經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和地區。值得一提的是,星星充電2016年推出“私樁共享”模式,支持私人充電樁與“星星充電”平臺綁定,平臺與個人進行交易分成。據國際能源網消息,截至今年5月,全國共享私樁數量共77383臺,其中星星充電74657臺,占比96.5%。
現在,星星充電上市的計劃正在積極推動之中。過去一兩年,擴大“朋友圈”的動作不少。2022年,公司與產業合作伙伴及同行接洽頗多,官網顯示,華為數字能源、華潤、奇瑞、大眾等數十家公司接連到訪星星充電。此外,邵丹薇帶隊先后與開邁斯新能源、BSI北京、綠途新能源、哈爾濱交通集團等簽署合作。
毫無疑問,“充電樁一哥”的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