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星錨鏈用專業與專注在錨鏈這一細分領域向海而興,逐夢前行。
船用錨鏈和系泊鏈占了全球60%以上的市場、70%的產品出口,主導編制了全球首個專門關于海洋系泊鏈的國際標準,實現R6級系泊鏈首次產業化運用……
造就這一切的是位于泰州靖江的江蘇亞星錨鏈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亞星錨鏈”)。從追著跑到并排跑,再到領先跑,村辦企業起步的亞星錨鏈在行業中地位的躍升已經能說明一切。“引領錨鏈行業技術前沿,是亞星錨鏈的不懈追求。”亞星錨鏈董事長陶興說。
20世紀90年代初期,亞星錨鏈的前身——靖江錨鏈廠,在國內造船產業配套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被逼到了發展的十字路口。彼時,面對紅海一片的國內市場,陶興的父親、時任廠長的陶安祥決定主攻國際市場。但想要在國際市場贏得一席之地并不容易。當時,“中國制造”的標簽并沒能在海外市場得到太多的關注,甚至面臨著諸多懷疑的聲音。1995年,一份新加坡訂單偶然而至,從此奏響了亞星錨鏈出海的序曲。從新加坡訂單開始,在質量上精益求精、技術上蒸蒸日上的亞星錨鏈有底氣也有能力接下一些要求高、風險大、很多企業不敢接的訂單。日本、韓國、馬來西亞以及歐洲市場的大門被一個個叩開,亞星錨鏈的海外征途就此開始。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2014年,亞星錨鏈已成為世界前五大石油公司的供貨商。
投資上億元進行技術改造,花重金打造全球營銷服務系統,學成歸國、從基層干起的“創二代”陶興充分意識到,只有堅持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才能讓企業永遠保持青春、保持活力。
系泊鏈是亞星錨鏈的明星產品,早在2005年,公司就已經開發出R3級系泊鏈,打破了西方國家30多年的壟斷,之后又陸續開發出高強度的R4級系泊鏈和超高強度的R5級系泊鏈。2014年,亞星錨鏈R5系泊鏈產品作為中海油“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該項目的6個“世界首創”之一,共同獲得了該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亞星錨鏈現擁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每年研發經費占年銷售收入4.5%左右。從2012年起,公司投入數千萬元進行R6級系泊鏈的研發生產,緊鑼密鼓地推動新一代產品產業化過程,挑戰了業內多項“不可能”。“生產系泊鏈門檻高、風險大,成千上萬個單環都要零缺陷,這對焊接、熱處理等工藝是重大考驗。”陶興回憶,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數年間,系泊鏈訂單幾乎為零,公司也始終如一,研發、技改的腳步一天沒有停。2016年,陶興帶領團隊接手研制R6級系泊鏈的任務,兩年后,技術上獲得突破性進展,用實力譜寫中國海洋工程系泊鏈領域的新篇章。
2021年2月4日,全球首制89毫米直徑、12根單根長度2250米、總重約4800噸的超高強度R6級海洋系泊鏈在亞星錨鏈碼頭裝船啟運,成為我國自主開發的CM-SD1000中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深藍探索號”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了R6級系泊鏈首次實現產業化運用,將亞星錨鏈系泊鏈研發制造技術提升到世界領先水平。
R6級別高強度系泊鏈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系泊鏈,不僅具有優良的耐海水腐蝕和應力腐蝕性能,還突破國內外一致認定的海水中析氫脆化的禁區,成為世界最高級別海洋系泊鏈鋼,猶如工業制造皇冠中的明珠。目前,擁有R6級別系泊鏈生產能力的企業少之又少,亞星錨鏈則是其中的佼佼者。
勇攀高峰的亞星錨鏈在國內外市場聲名鵲起。如今,公司船用錨鏈和系泊鏈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占全球市場60%以上,足跡遍布諸如俄羅斯、希臘、波蘭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近年來,亞星錨鏈緊跟“一帶一路”全球綠色發展的倡議,在新能源領域嶄露頭角,參與海上風電、海上光伏項目,成功配套了歐洲小型商業化漂浮式風電項目,成為未來推動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
“回首過去,亞星錨鏈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從‘鐵匠鋪子’里的星星之火,到訂單走出國門,成為造船、航運、海洋工程三大領域公認的‘世界優秀工廠’,是黨的好政策和父輩的奮斗,成就了亞星錨鏈的崛起。”陶興說,新時代賦予新使命,作為亞星錨鏈新一代的掌舵人,他肩膀上的擔子更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