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曉君是土生土長的無錫人,他憑借一腔熱忱,白手起家,從最初的影視制作、電視廣告代理開始,經過20多年悉心運營、開拓深耕,將企業發展成為一家年營收超過10億元、專注于數字文化產業投資運營的控股集團。
太湖佳絕處,運河水弄堂;靈山吉祥地,百年工商城。
江蘇無錫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源地、鄉鎮企業“蘇南模式”的發祥地,也是“四千四萬”精神的踐行地。這里曾誕生過一大批敢于引領時代之先的企業家,他們用自己的經歷蓬勃而生動地演繹一個個驚心動魄、蕩氣回腸的創業故事。
這種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創業精神穿越時空,奔騰不息,也成為當下無錫企業家搏擊商海、勇毅前行的推動力。飛視文化集團(下文簡稱“飛視文化”)創始人范曉君是土生土長的無錫人,他憑借一腔熱忱,白手起家,從最初的影視制作、電視廣告代理開始,經過20多年悉心運營、開拓深耕,飛視文化已經成為一家年營收超過10億元、專注于數字文化產業投資運營的控股集團。旗下公司分布于上海、江蘇、河南、大灣區等地,業務范圍涵蓋元宇宙VR、MR數字內容創作、數字孿生工業解決方案,是集數字營銷、政企安全、零碳智慧建筑、DGHPLUS數字文化園區運營等業務為一體的高新科技文化傳媒集團。
范曉君的創業之旅正是錫商精神的又一注腳。
有一顆愛“折騰”的心
范曉君在創業之前,有過兩段體制內的工作經歷,做過電視臺記者,當過法院政治部宣傳干事。任無錫廣播電視臺都市生活頻道記者期間,除了采訪報道,節目的選題、策劃到前期拍攝、后期制作,所有流程他一個人都能勝任,事實上還承擔了制片人的角色。在無錫廣電工作的三年間,他創作的影視作品一共拿了國家級、省級、市級大大小小共16個獎項,出色的工作能力很快讓他脫穎而出。
1999年前后,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需要加大兩級法院對外的電視普法宣傳力度,范曉君被抽調到了無錫中院政治部,負責無錫市區兩級法院對外的電視宣傳。范曉君主導建成了全國法院系統第一個虛擬演播室,和無錫廣電一起策劃了全省第一檔庭審電視直播節目《庭審直擊》,每月一期,當時收視率、知名度持續走高。在無錫中院工作三年,范曉君共拿了兩個國家級和省級專業獎項,得到業界的嘉獎和認可。
在法院的工作,從最初的激情到歸于日常,范曉君不滿足現狀。他開始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一種是追求穩定走仕途,彼時他已經參加了無錫中院和華東政法大學聯辦的在職研究生班,兩年結業后拿到法學碩士文憑,就能成為三級法官;另一種是走出舒適圈,建立屬于自己的商業帝國。思慮良久,2002年,他決定辭去體制內工作,下海創業。在這種背景之下,飛視廣告誕生了。
“飛視”是FACE的諧音,飛視傳媒的英文名是“FACEMEIDA”,這是公司取名為“飛視”的緣由。“當時我的理想是把公司發展成廣告界的頭部企業,做成中國的奧美和WPP。”范曉君說。2002年12月,范曉君全心啟動他的創業之旅,當年便花費400多萬元投入了全套高清數字電影設備,松下的高清數字電影機、法國安琴的電影鏡頭、德國薩拿的腳架、SGI的三維工作站、Flame的非線編,在當時的無錫,能舍得投入如此重金的民營廣告企業實屬不多,這也體現了范曉君創業的決心。
飛視廣告最初以影視制作為主,包括商業廣告片、電視臺欄目片頭制作、電視節目制作等。短短一年的時間,公司就完成了十幾個地方電視臺的片頭包裝制作,承接了上百條來自上海、北京、廣州的商業廣告片。
當所有人都覺得公司發展前景不錯時,范曉君卻發現影視制作行業的天花板較低。于是,他果斷帶領公司迅速調整賽道,成立了綜合型集團——飛視傳媒,其業務范圍涵蓋廣告代理、電視節目內容自制、大型演唱會及大型文化娛樂項目的策劃承接等,飛視不僅成了無錫電視臺的廣告代理,也切入了內容生產領域,為無錫臺自制出品了很多高收視率的電視節目。
頗有意義的一件事是,2003年,范曉君獲得了中國廣告協會頒發的“中國當代杰出廣告人”獎,正是在領獎途中,他結識了同樣獲得此獎項的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兩人后來展開了合作。至此,飛視文化走上了轉型升級之路,邁向了更廣闊的賽道。
用數字化賦能傳統廣告業
2004年,飛視文化和分眾傳媒開啟戰略合作,飛視分眾正式創立,開創了無錫樓宇廣告的先河。
對范曉君來說,和分眾的合作是飛視文化邁出的重要一步。幾年下來,飛視分眾與不少企業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2012年,為了進一步豐富服務客戶的傳播矩陣,范曉君又和奇虎360合作,成了360在無錫、常州、泰州、徐州和連云港這五座城市的總代理,利用當時火熱的PC端搜索引擎的模式,助力客戶實現精準營銷。同時,也不斷整合媒體資源,拓寬媒體投放渠道,聯合新浪、愛奇藝等眾多互聯網媒體平臺,開啟互聯網整合營銷,成為專業的整合營銷解決方案供應商。
“當時我們公司有五六百名員工,服務的企業有20000多家,其中日常活躍的用戶就有6000多家,主要集中在機械制造等領域。我們組建了呼叫中心和專業的優化師服務團隊,同時打破部門編制,業務、運營、增值、策略、管理五位一體,組成專業的項目服務團隊,為客戶提供‘多對一’的整合服務,專業、務實、高效地提供互聯網整合營銷解決方案,助力傳統行業廣告主實現廣告變現、品牌營銷和‘互聯網+’轉型。”范曉君說。
到了此時,范曉君帶領飛視文化已經打通了傳播的產業鏈,線上整合營銷,觸達精準用戶;線下場景激活,引爆主流人群;內容營銷策劃,玩轉IP孵化。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客戶,均能通過飛視文化的宣傳矩陣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品牌推廣模式。
范曉君不僅見證了廣告行業的發展歷程,更是成為其中的參與者、推動者。隨著他在行業內的不斷深耕,飛視文化服務客戶的半徑也在迅速擴大,到近些年,更是利用嫻熟的數字化能力助力傳統行業的“智改數轉”,為工業互聯網發展助力。
開拓“智改數轉”新賽道
數字經濟是無錫的一大亮點,成為推動無錫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新引擎,范曉君把飛視文化的發展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大潮之中,乘著無錫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東風,前瞻性地開辟工業互聯網新賽道。
幾年前,范曉君去美國考察了半年,走訪了美國的一些科技企業。“當時接觸到數字孿生技術的時候,我就心中一動,這和我們一直從事的領域關聯性很大,飛視文化也可以往這里嘗試看看。”范曉君踏上了時代的節拍,在深圳投資了一家專門做數字孿生的公司。
“飛視文化現在做了不少數字孿生的應用場景,比如和國家電網的合作。國家電網有超高壓變電站,非常具有危險性,我們通過數字孿生技術1:1建立了一個數字化的映射世界,在這個數字世界中的操作會及時反射到實際的場景中去,平時不方便人進入的場景,就能夠通過這個數字孿生來查看。它能實時地反映映射場站的運營情況,又能實時進行操控。”范曉君介紹,“每一個設備、零件,在我們的平臺上都有對應的數字化模型體現,每個構件都可以在屏幕上進行可視化呈現。哪怕現實中只是換一顆螺絲,在數字世界里對應該位置都會有數據變化。”
范曉君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文化產業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沉浸式體驗:“我們的數字內容未來也會涉足培訓、游戲等很多C端場景。”因此,除了在工業領域為傳統企業“智改數轉”賦能之外,飛視文化還把新技術用于開拓文旅產業。
今年恰逢無錫經開區大力發展的時機,在區政府的推動之下,嗶哩嗶哩江蘇文旅運營中心落戶于此。無錫經開區與嗶哩嗶哩/飛視簽約戰略合作,共建嗶哩嗶哩江蘇文旅運營中心,成立一個飛視數字文化創新研究院、一個UP主高質量內容孵化產業基地。飛視文化將全權負責B站商業化文旅行業在江蘇省的獨家運營,創建江蘇10萬+UP主文旅推薦官聯盟,共同開拓和服務江蘇文旅市場。
不止于此,范曉君正在與國內頭部的大語言模型領導者合作,在江蘇成立人工智能AIGC實驗室。“我期望飛視文化能將數據、技術、營銷洞察、創意內容四者進行完美結合,通過科研創新和行為數據推動中國新媒體廣告行業的顛覆式變革。”范曉君對未來有詳細的目標與規劃。
眼下,飛視文化已累計獲得100多項專利技術,其中50多項重點發明專利,服務的客戶幾萬家,這正是范曉君對企業未來發展的信心所在。
互聯網基因融入企業文化
如今的飛視文化已經發展成為業內一個響當當的品牌,范曉君和團隊不僅持續深耕數字化領域,也讓互聯網基因滲透到企業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
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飛視文化結合自身的企業優勢及資源,探索出獨有特色的黨建之路,打造出飛視文化“黨建IP”,開拓出一條可復制的“互聯網+”時代下“黨建IP化”的新路徑。
在企業內部,以飛視文化團總支為代表的青年人群,以飛視新傳媒為代表的新階層人群,以360推廣為代表的中小企業主人群,以分眾為代表的社區人群,以直播自媒體為代表的內容流量人群,五類人群象征著五個角,在飛視文化黨支部引領下,構成飛視黨群共建一顆“星”。
飛視文化黨支部倡導以黨建帶團建、以團建促黨建的形式,組合出“互聯網+黨建”“互聯網+團建”“互聯網+統戰”的模式,加強協調聯動,形成合力,黨群共建。每年,部門都會開展聯合學習活動10余次。“飛視文化的黨建工作與人才培養一直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公司把黨支部建設與企業人才培養相結合,把黨務工作崗位作為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平臺。”范曉君介紹。
公司黨支部除了組織員工團建之外,還會組織公司的客戶一起團建。從2018年開始,飛視文化就與江南大學商學院共同開設“飛視商學院”課程。課程圍繞互聯網企業關心的短視頻營銷、商業模式,甚至是法律、人事等領域,邀請江南大學的教授和行業專家授課,為企業家們打造一個研學、交流、合作的平臺。
“飛視商學院并沒有營利,客戶、企業相信我們,我們希望在幫助各企業進行市場營銷的同時,也為企業增值賦能。通過這個平臺實現學界、業界、企業間良好聯動。”這是范曉君開辦這個課程的初衷。
…………
范曉君和他的團隊是數字化時代的“弄潮兒”,以“數”為錨,是他們不斷前行、制勝未來的法寶。
青商十問
《青商》:當代商界誰讓您心生欽佩?
范曉君:任正非、埃隆·馬斯克。
《青商》:當您遇到事業瓶頸與困難時,會怎樣處理?
范曉君:保持樂觀開放、冷靜反思,相信自己。保持持續學習交流,尋找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斷尋找突破口和機會。
《青商》:請您用幾個關鍵詞形容自己?
范曉君:樂觀、激情、創新、堅韌。
《青商》:自己的哪個性格特點讓您不太滿意?
范曉君:不夠勤奮,過于完美主義。可能有時對工作的要求過高,導致自己和團隊的壓力比較大,但我一直在努力尋找更有效的方式來平衡工作和團隊的需求,以確保我們在積極健康、可持續的氛圍中取得成功。
《青商》:如果不進入商界,您最希望從事什么樣的工作?
范曉君:從事藝術類的工作,像收藏家或攝影家。
《青商》:對您來說,最奢侈的東西是什么?
范曉君:對我來說,最奢侈的東西是生命中的珍貴之物,比如健康、時間、家人和朋友、體驗和經歷,賜予我力量和動力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
《青商》:創業過程中,何時何事讓您感覺最快樂?
范曉君:客戶的認可、團隊的成長;面對困難,取得重要的突破和進展時;投資決策獲得成功時。
《青商》:您的座右銘是什么?
范曉君:永不言敗,追求卓越。
《青商》:您最近在讀的一本書是什么?
范曉君:《原則2》。
《青商》:您給創業者的建議是什么?
范曉君:技術和創新是創業的兩個不可或缺的要素,緊跟時代的技術潮流,不斷創新是成功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