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在商業決策時應在商言商,不受朋友之情的影響,作出正確合理的選擇。
大富翁、巨人網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連續成為被執行人:2023年9月18日,巨人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人投資”)新增一則股東凍結信息,凍結1.14億元,被執行人為史玉柱;9月25日,北海宏泰投資有限公司、史玉柱成為被執行人,史玉柱對其中本金9.92億元、利息1.08億元及相應違約金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史玉柱曾稱“幫朋友忙,多幫生活,少幫事業”,對待朋友,在商言商是利己利友的明智之舉。商業行為如果被感情羈絆,則容易失去理智,最終損害自身利益,得不償失。
助人反被傷害
史玉柱生于1962年,本科畢業于浙江大學,研究生畢業于深圳大學。1990年,他開始創業,成就突出,先后創立主營腦白金的健特藥業、主營網絡游戲的巨人網絡。2023年11月9日,巨人網絡收盤市值257億元。但是因為“幫”朋友,他破財不少。
2021年12月,史玉柱旗下1.9億元的企業股權遭凍結,巨人投資稱主要是史玉柱幫別人做擔保導致。2023年9月,巨人投資新增股東史玉柱凍結信息,凍結1.14億元,凍結期限自2023年9月18日至2026年9月17日,執行法院為北京金融法院。
猶太商人有句話,叫作“生意就是生意”,換成我們中國人的話,就是“在商言商”,意思是在生意場上只能遵守商業規則。顯然,史玉柱違背了這一商業契約,在商業行為中投入了過多的感情,最終導致自己名利受損。
自從巨人網絡2007年在美國上市后,史玉柱逐漸淡出一線、退居二線。“整天胡吃海喝到處去玩,交了100多位男性朋友,一在酒桌上喝酒,給這個人借錢,給那個人擔保,十幾年損失了好多錢。”史玉柱發文稱,“多請朋友吃火鍋,不給朋友做擔保!”巨人網絡品牌營銷負責人馬全智發文稱,曾經史玉柱幫朋友擔保引起多次事故,現在他已經想明白了,不會再犯糊涂。
因為幫助別人而自身受損的現象其實很多見,遠不止史玉柱。現實生活中,因為給親友擔保而被法律追責,親友借錢不還引發官司乃至暴力沖突的事件常見。商海之中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比如,恒大地產通過三輪戰略投資引資1300億元,其中蘇寧電器集團出資200億元。結果,恒大“暴雷”,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被采取強制措施,眾多投資者損失慘重、陷入經營困難。因給人提供擔保,王思聰2021年成為被執行人,承擔連帶責任、執行標的約7701萬元。
吃一塹長一智
為何“史玉柱”們熱心幫朋友反而損失慘重?核心原因是幫朋友的相關決策并非理性,或許運氣不佳遇人不淑等。
第一,沖動而為,沖動往往導致決策錯誤。面對的是好友而非關系一般之人借款請求,而且是處在酒桌上一起喝酒的情境,酒對神經有麻醉作用,妨礙理性思考、科學決策,種種因素加大了當事人沖動決策的可能。史玉柱稱“一在酒桌上喝酒,給這個人借錢,給那個人擔保”,不僅僅是他,商界的很多合作是在酒桌上決定的。這種盛行的酒桌文化,成為一些人刻意用來達成其目的的手段,如在酒桌上向親友提出借錢、擔保的要求。
第二,好面子而為。面對朋友的借錢、擔保等請求,一些人因好面子而勉強幫忙。比如,在一群親友聚會的場合,有些人認為答應朋友之請讓自己有面子,拒絕的話則讓自己及朋友沒面子,不利于和在場之人交流。這種心理同樣可能被人利用來達成其目的。好面子有損決策的科學性,須知“死要面子活受罪”。
第三,還“人情債”的心態。長期以來中國是個人情社會,一些人曾受了朋友的幫助,覺得欠下了“人情債”,總想報答,乃至“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當朋友提出借錢等請求時,有些人可能抱著還“人情債”的心態去答應,而不是先理性思考合理與否。
第四,出于哥們義氣。有些人在朋友圈哥們義氣重,認為談錢傷感情,愿意“為朋友兩肋插刀”。這種情況下,決策不科學是大概率事件,進而為幫朋友付出很大的代價。
借錢給人,當事人面臨本金、利息收不回的風險;為他人或組織提供擔保,雖然不用立刻拿出真金白銀,但是風險并不低。事實上,為人擔保的風險很大,需依法、按擔保合同承擔責任,遠不止簡單簽個字。上述北海宏泰投資公司、史玉柱成為被執行人案例中,史玉柱對其中本金9.92億元、利息1.08億元及相應違約金承擔連帶保證責任,足可見為人擔保的風險之大,在決策擔保事項時不可不理性、慎重。
理性決策
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有多重需求,包括社交需求,因而交友是正常的,對很多人而言必要且重要。但是,交友之道復雜,并無統一、完美的標準。總體來看,在現代社會,交友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包括合法、自愿、平等、互利;在商業領域,應該進一步遵循在商言商。
對企業家而言,在商界交友有積極意義。相較獨來獨往、單打獨斗,企業家交友的好處不少:報團取暖,如相互借款及擔保、紓困;共同投資,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勝于風險獨擔、利益獨享;互相學習、交流、提醒等。企業家之間的交往渠道,一般是通過正式的組織如協會、商會。著名的泰山會由四通集團董事長段永基提議成立,會員眾多,彼此之間不乏互幫互助。
親兄弟,明算賬。以經濟利益為例,朋友之間,普通的人情交往所涉錢財或可不必計較,而商業行為應該適用商業法則:在商言商。以公司為例,在商言商包括:商業行為是合法的,致力于公司價值最大化,風險與收益平衡。如果企業家動用公司資源來幫助朋友如借錢、擔保,企業家必須履行對公司的忠實、勤勉法定義務,秉承公司最佳利益原則行事,不能背離此原則去幫助朋友,否則就是以權謀私。
如果企業家以私人名義幫助好友,應做到風險可控,如對方有還款能力,能為還款提供擔保;借款占自己財富的比例不大,即使對方一分錢不還也不會讓自己陷入財務困境。此外,借款應該通過正式的書面合同而非口頭約定,利率最好是基于市場化原則。為朋友提供擔保時,為控制風險,可以根據情況要求對方提供反擔保。如果是應朋友之情為之紓困,應該秉承市場化原則,充分考慮風險與收益的平衡。
總體來看,在商言商合法、合理,這既是對自己和利益相關者負責,也是對朋友負責,利于維系友情。企業家富有錢財,但如果有錢任性則是損己之舉,并不明智。如果因為沖動、好面子、哥們義氣等原因借錢給朋友,而朋友沒能按約還款,那就傷了自己和兩人的友情,甚至反目成仇,對自己、朋友均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朋友交往之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可資借鑒之處。《大學》提出修身在正心,心正方能理性、科學決策。而在商道中,在商言商是企業生存、基業長青的重要準則。綜合以上不難看出,企業家在商業決策時應該正心、在商言商,不受朋友之情的影響,作出正確合理的選擇。
(作者系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混合所有制與資本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員)
(編輯 謝云鳳 28611263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