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每個企業都有壓力,但還得把心放平,做好基礎工作,在自己的經營工作、管理工作上精耕細作,把產品做到極致,把服務做到極致。
有不少人問我:“后疫情時代,我們應該怎么做?”其實,誰也沒有靈丹妙藥,我們要回到常理來做好企業。常理是基礎,是基本原則,我歸納成四個主義、四個緊抓、四種精神。
四個主義即務實主義、專業主義、長期主義和客戶主義。
務實主義。做企業要務實,就是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種好,聚焦企業里的事情。這非常重要。明確自己的本職工作,深度工作、深度學習。
專業主義。做企業要突出主業。我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的這些年,上市公司出了問題的,除了違法亂紀之外,大部分問題出在偏離主業,盲目擴張。主業沒做好,雜七雜八地亂做,最后轟然倒下。
長期主義。做企業不是短跑,也不是百米沖刺,而是一場馬拉松,需要很長的時間。我們要有耐力。企業要想做好,沒有十年二十年不行;要想做到極致,沒有三四十年不行。
客戶主義。客戶是企業生存的基礎。正如彼得·德魯克所言,企業的目的就是創造客戶。所以,客戶是擺在第一位的。為什么我用了“主義”這個詞呢?主義是原則、立場。在企業里,構筑這些原則、立場的思想基礎,就是常理,是沒什么可變化的。
四個緊抓即緊抓市場、緊抓管理、緊抓創新、緊抓服務。
緊抓市場。過去幾年,因疫情原因企業確實失去了一些訂單、失去了一些客戶,所以現在第一要務就是搶訂單、搶客戶。企業要全力以赴地恢復和重建市場。
緊抓管理。管理是企業的永恒主題。競爭再激烈,產品做得好就不怕。做企業其實就這幾件事:一是先把產品造出來;二是能夠量產;三是把質量搞好,保證合格率;四是把成本降下來。
緊抓創新。創新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它可以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它同時可能帶來一系列的調整,可能優化掉一些崗位等,帶來挑戰和危機。我們也不用過于恐懼。企業家一定要有創新意識,要做有效的創新。企業家和科學家在創新中的角色不同,科學家是探索未來,企業家是做好產品。正確的態度是既要積極地創新,又要規避掉一些不必要的風險。
緊抓服務。服務也是企業的一個永恒主題。我們現在參與國際競爭,服務是非常重要的。企業的目的就是創造客戶,那客戶的最大訴求是什么?一個是質量,另一個是服務。所以企業要在服務上下大功夫,真正把服務質量提升上來。
當下,每個企業確實都有壓力,但還得把心放平,做好基礎工作,在自己的經營工作、管理工作上精耕細作,把產品做到極致,把服務做到極致。
除了四個主義和四個緊抓之外,我們還要特別重視隊伍建設,在企業里需要四支隊伍,或者稱之為“四種精神”。
第一是企業家,企業要有好的帶頭人,富有企業家精神。比如,寧德時代的曾毓群、格力電器的董明珠、濰柴動力的譚旭光都是非常優秀的企業家,他們都有企業家精神。
第二是技術隊伍,也就是說,企業要有具備科學家精神的技術隊伍,打造一個強大的技術團隊。同時,企業還要有好的機制,能夠調動技術人員的積極性。
第三是銷售隊伍,企業要有一支具有悍馬精神的銷售隊伍來開拓市場。悍馬精神是赫爾曼·西蒙在《隱形冠軍》一書中提出的,德國的產品能夠銷到全世界就是因為德國企業大多有一支這樣的銷售隊伍。
第四是員工隊伍,企業要有極富工匠精神的員工隊伍,把產品做好,做到極致。
這些道理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最為務實。經營者把它們融入日常,便能做好企業。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