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一到周末,南京科巷就人頭攢動。400米長的美食街,匯集了各種小吃、茶飲。手工蛋糕店、牛肉鋪子、炸藕餅攤位……幾乎每家小店門前都有人排隊。從這條街再往里走,生鮮蔬菜、干果零售、修補縫洗、社區工坊,應有盡有,科巷儼然成了年輕人周末休閑的“打卡地”。類似這樣的“打卡地”遍布在南京包括下馬坊景區、南湖、老城南、江北新區等許多地方,成為彰顯城市“煙火氣”的有力注腳。
城市回歸的“煙火氣”給消費注入了“興奮劑”,人們明顯感受到消費市場日趨回暖。消費是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同時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體現。在前不久閉幕的全國兩會上,消費成為高頻詞,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恢復消費,就要盤活“存量”;擴大消費,就要創造“增量”。這意味著,在保證城市生活回歸“煙火氣”的同時,也要促進傳統消費轉型升級、新型消費擴能增效。
傳統消費轉型升級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如眼下,借助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老字號開始煥發新生。新華網聯合得物發布的《國潮品牌年輕消費洞察報告》顯示,年輕的90后、00后貢獻了74%的國潮消費。不少老字號玩起“品牌跨界”,探索年輕消費者的需求。2021年年底,曾生產出中國第一塊手表的老字號——海鷗,在得物APP獨家發售首個專為年輕人打造的全新潮表系列,開啟了海鷗首個年輕潮流產品線。海鷗手表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文軒表示,海鷗是一個匠人工藝的傳統品牌,得物則是年輕潮流的風向標,兩者結合,傳統制表工藝與年輕潮流碰撞出新火花。
個性化的定制消費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定制首飾、定制服裝、定制餐具甚至定制冰箱、洗衣機等,定制消費成為年輕一代消費者表達自我的一種形式,他們愿意為個性和特色埋單。定制消費是促進供給與需求高效匹配的新型消費,既有利于提高消費者福利,也有利于實現有效供給。
新的消費場景不斷出現。不少城市的商圈外擺正在與城市的特色小店、風格街巷、歷史文化街區有機融合,依托夜經濟等新經濟形態,為消費市場注入蓬勃活力。商業外擺并非簡單的“擺地攤”,它是在特定時間范圍內,餐飲、零售等企業、個體工商戶在經營場所門前或政府指定區域適當設置促銷、經營設施,方便顧客進行消費和休閑活動。去年以來,北京、南京、成都、蘇州等地相繼發文或試點鼓勵商業外擺經營模式,“外擺經濟”正在成為擴大線下消費的下一個“風口”。
數字消費開始融入人們日常。2月24日晚,南京首個數字人民幣體驗商圈在江北新區正式啟動。“請稍等,離制作完成時間還有大約53秒。”在砂之船奧萊店數字人民幣體驗區,不少市民排隊體驗使用數字人民幣購買自助現磨咖啡。去年12月,數字人民幣試點地區擴圍,由包括蘇州在內最早開展試點的地區擴大至江蘇省全省。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政銀企三方聯動,圍繞民眾衣、食、住、行等方面需求,江蘇省內多個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破冰”。
新的消費模式、消費場景、消費業態不僅刺激了消費活力的持續釋放,也拉動了經濟增長。這背后離不開從中央到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提振消費的利好政策措施。《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指引了提振消費的方向,江蘇省政府發布的《關于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指明了釋放消費的現實路徑,江蘇各地積極踐行。南京出臺“小店計劃”,蘇州14家金融機構與當地重點商業綜合體共同推出數字人民幣紅包,無錫免費開放47個旅游景區,宿遷泗洪舉辦文化集市……
多方合力提振消費,市場回暖、經濟復蘇的美好圖景逐漸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