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提出:“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遇到危害,試圖違法避開,是一種茍且行為,不可取;在合法的基礎上勇敢、理智地應對以減少損失、化險為夷,方是正道。
2023年2月,浙江金科湯姆貓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湯姆貓)公告,公司股東王健收到證監會浙江監管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因涉嫌內幕交易“金科文化”(湯姆貓之前的證券簡稱)股票共虧損230.45萬元,避損失敗,被處以300萬元罰款。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生活中人經常需要避害,如股票投資面臨損失的時候,一定要牢記避害方式需正當,否則很可能適得其反,雪上加霜。守不住遵紀守法這條底線,企業領導者則無法成為優秀企業家,反而名譽受損,前途堪憂。
貪圖小利失大利
王健生于1988年,學歷大學本科,2010年創立杭州哲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任經理。2016年,他出任湯姆貓總經理,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任董事長。湯姆貓是一家圍繞“會說話的湯姆貓家族”IP為核心、線上與線下協同發展的全棲IP生態運營商。
2016年起,王健成為湯姆貓的主要股東,截至2023年3月7日持股8.3%,是第三大股東,持股市值逾10億元。如此年輕有為,本是值得點贊的創業者,卻因貪圖小利而違法被罰款,聲譽受損,并不明智。
按浙江證監局的處罰書,王健內幕交易是個不小的污點。2020年2月2日,“金科文化”公告業績預告,稱2019年公司預計虧損23.95億元至24億元。該虧損公開前屬于證券法規定的內幕信息,內幕信息敏感期為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2月2日。此外,“金科文化”遭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大額非經營性占用資金,公開前屬于內幕消息,內幕信息敏感期為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4月29日。這些信息均利空股價。
內幕信息敏感期內,王健使用本人證券賬戶賣出“金科文化”50971157股,成交金額168217216.77元,未有買入;扣除他為履行與興業證券事先約定的通過賣出“金科文化”股票償還債務承諾而進行的部分交易,利用內幕信息賣出“金科文化”16792057股,金額52853198.37元。他通過內幕交易“金科文化”虧損2304472.77元,避損失敗。
王健作為內幕信息知情人,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從事與該內幕信息有關的證券交易,且不能作出合理說明或者提供證據排除其存在利用內幕信息從事相關證券交易活動的嫌疑。其上述行為構成內幕交易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浙江證監局決定對王健處以300萬元罰款。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證監局依法向王健告知了作出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依據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王健未提出陳述、申辯,也未要求聽證。這意味著他默認了自己的行為。發生內幕交易時,王健是上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年薪豐厚、身家過億,何苦為了小利而違法承受嚴重后果,得不償失!
自找的雪上加霜
在資本市場,類似王健這樣利用內幕交易避損之人,其實不少。
2020年10月27日,長沙市紀委監委對湖南華民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民股份)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熊猛及其兄采取留置措施。當日,知悉了內幕消息的華民股份董事長熊猛賣出“華民股份”,成交金額3467593元,實際避損金額為941567.37元。2022年,湖南證監局決定沒收熊猛違法所得941567.37元,并處以1倍罰款,共計罰沒1883134.74元。
2021年5月,杭州浩紅公司賬戶賣出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好想你)1800300股,成交金額20266880元,避損金額1380144.01元。對此內幕交易行為,杭州浩紅公司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兼好想你副董事長、副總經理邱浩群是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2022年,寧波證監局決定沒收杭州浩紅公司內幕交易違法所得1380144.01元,并處以2760288.02元罰款;對邱浩群給予警告,并處以40萬元罰款。
證監會發布,2022年共辦理內幕交易案件170件,同比下降15%,但靠內部消息炒股獲利的市場陋習仍未根除。從涉案金額看,部分案件違法交易金額較大。從交易行為看,內幕交易“窩案”、避損型交易時有發生。有的國企高管利用職務便利多次刺探上市公司重大信息,并與他人合謀內幕交易。有的上市公司高管在公司披露巨額預虧、實際控制人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等重要信息前賣出股票規避損失。
不止于破財,內幕交易還可能被判刑。刑法規定,犯內幕交易罪,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證監會2022年發布的證券犯罪典型案例中,有2人因犯內幕交易罪,各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各并處罰金1萬元。2023年1月,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通報,一家上市公司董事因犯內幕交易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并處罰金1300萬元。
在法治時代,法律制度化、透明化。違法成本大于違法收益,才能讓違法者望而卻步。違法成本包括罰款、坐牢、聲譽損失、職業生涯損失等。前案中,王健受罰,不利于其日后出任公眾公司董事、監事、高管,嚴重影響事業前途。可見,違法避害根本避不了害,反而后患無窮。
臨難毋茍免
世事無常,災害不少,趨利避害是動物的本性。災難面前,動物只是本能地避害,不會顧及方式和方法是否正當。而人不同,人有理性、能思考,言行受到外在的制約,如法律、社會輿論、內在良心及個人信仰的一定約束。因此,人的避害絕不該是本能的、沖動的,而應該是正當的,合法合理合乎道德,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有效避害。企業家更應該自覺合理避害,維護企業利益。
企業家如何做到合理避害?最基礎的是要認真學法、嚴格守法,認識到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漠視法律、心存僥幸去違法,是損人不利已的愚蠢行為。2017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 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 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提出,弘揚企業家愛國敬業、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精神,企業家要在遵紀守法方面爭做社會表率。
日常生活中,企業家應加強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修養,尤其是樹立正確的財富觀,這是言行正當的軟性基礎建設。對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乏可學習之處。比如,對待財富,傳統文化中提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見利思義”“厚德載物”,警示性語錄有“利令智昏”“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等。
清朝林則徐稱“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的勇敢、不茍且值得點贊。林則徐趨國家、人類之利,不避對于自己的害,和那些為了趨個人私利避私害而違法者,形成鮮明對比。
趨利避害是人之本性,正確行動方能有效趨利避害。《禮記》提出:“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遇到危害,試圖違法避開,是一種茍且行為,不可取;在合法的基礎上勇敢、理智地應對以減少損失、化險為夷,方是正道。
(作者系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混合所有制與資本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員)
(編輯 謝云鳳 28611263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