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投資還是集藏,存世量少、年代久遠和保存完好的老相機永遠值得關注,其價值的體現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老相機收藏是一個非常小眾的收藏門類,很多相機發燒友收藏相機并不是看重以后能賣多少錢,而僅僅是出于愛好。盡管其中一些熱門品種在短時間內價格可能翻倍,但藏友們并不急于出售,因為手中的老相機都是隨時間留下來的。另外一些相機發燒友除了在國內市場上淘老相機,還在國外舊貨市場上購買洋品牌老相機,它們價錢并不昂貴,但拿回國內身價就暴漲十幾倍,以此投機的人也獲利不少。這些都說明,相機收藏在國內有著獨特而豐富的市場。
與主流收藏相比,老相機收藏洋溢著濃郁的藝術氣息。相機作為一種記錄生活、記錄歷史的工具,的確具有很高的收藏潛質。它不僅是一個照相的工具,也鐫刻著歷史,還是科技發展的縮影。因此收藏相機需要很高的欣賞能力和豐富的鑒賞經驗。
照相機的發明給人們留下了逝去歲月的記憶,也帶來了影像世界的革命。100多年來,照相機技術的變革發展迅速,機身、鏡頭、構件和取景器等部件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進步。初期簡單的機械裝置已為電子部件所取代,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日新月異,照相機也跨入了數碼時代,傳統的機械式照相機面臨嚴峻的挑戰,逐步淘汰是鐵定的事實。但是,大量傳統照相機曾經為人類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收藏老相機的風氣也悄然升起,不少在工藝上精益求精的老品牌相機更是體現出獨具魅力的收藏與投資價值。
那么,如何確定老相機的界限呢?對于這個問題,收藏界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主要對時間的界定范圍有所爭議。古典派主張的期限是100年之前的老相機,而近代派主張的是40年之前出產的品種,現代派更是寬松,凡是2000年之前生產出來的相機都可歸入。從目前收藏的情況分析,近代派占據主流,即認為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出品的相機皆為老相機,這也是近期投資的主流方向。
其實,無論是投資還是集藏,存世量少、年代久遠和保存完好的老相機永遠值得關注,其價值的體現能夠經受得起時間的考驗。比如20世紀30年代末出品的蔡司超級依康太C型相機市價目前為5萬元左右;20世紀50年代出品的德國萊卡M3相機,在20世紀80年代的價格約為8000元,但到了21世紀20年代初的市價已接近4萬元,這說明老相機出品的年代越久遠,其市場價格也越高。在老相機市場中,20世紀80年代之前的國產相機是近年來初入門投資者和集藏者的重點目標,因為其具有貨源較豐、入手容易、價格實惠、品類多樣等優勢,深受藏家的歡迎。實際上,作為當時的“技術活”,國內生產相機的廠商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工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哈爾濱、杭州、南京、大連、青島、武漢等地。
這些地方的廠家推出了不少為國人所驕傲的名牌產品,如久負盛名的上海品牌有海鷗、東風、上海和紅旗,北京品牌有大來、長虹、天壇和長城,天津品牌有幸福、七一和晨光,南京品牌有紫金山和長江,廣州品牌有廣州、珠江和五羊,哈爾濱品牌有熊貓和孔雀,大連品牌有友誼,杭州品牌有西湖等。
相機收藏的價格相比字畫、瓷器等來說并不高,但老相機的升值潛力一直穩定。如20世紀30至90年代的國產老相機,近年來價格陡升,當時一部上百元的相機,如今的價格已經高達幾千元甚至幾萬元。在古董相機中,20世紀30年代德國生產的萊卡牌相機是最能保值增值的相機,近一兩年來的價格已經翻了幾倍,評估價格為1.5萬元~2.5萬元。
更早一些的19世紀出品的古典相機,如果保存尚好、品相完整,在歐美市場上的交易價格每部更是超過10萬歐元,個別精品老相機在拍賣中還出現過百萬美元的身價。2018年5月份,在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場拍賣會上,一部產于1923年的小型萊卡相機,拍出了110萬歐元的高價。香港邦瀚斯舉行的亞洲首個萊卡相機專場拍賣會上,250件拍品中約90%成功拍出,總成交額1100多萬元,1930年出產的萊卡Luxus I更是以原估價的近7倍價格成交。二戰時期蘇聯生產的運動牌相機,則是相機中的高端藏品,在歐美拍賣市場中能拍到萬元。德國生產的愛克發牌相機是歐洲相機中的中端藏品,屬于國際傳統老相機,品相完美的在中國不多見,市場價格在5000元以上,還有一定升值空間。
目前,收藏市場上有兩款國產老相機是身價過10萬元的,一款是上海照相機二廠于1973年生產的仿德國萊卡M3型的平視取景式照相機紅旗20型;另一款是1969年上海照相機廠以瑞士哈蘇勃萊德500C型120型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為藍本,獨立自主開發出來的東風120單反照相機。這兩款相機不僅因為特定的歷史背景,更因為其精致的機械構造而價值不菲。國產老相機由于品相完好的存世不多,近年來的拍賣行情穩步上升,如一些國產早期金屬材質的旁軸相機,幾年前幾十元無人問津,如今已叫價四五百元。據說,有藏家五年前花50元買的相機,半年后就變成200元,現在已升至2萬元以上,價格暴漲百倍。其他國產相機,一般價格在3000元~7000元,而且呈穩步攀升之勢。
當然,也有一些國產相機品牌已被許多人淡忘,主要是因為功能相對簡單而被淘汰,同時名聲也不響亮。但作為老相機收藏的一部分,收藏者和投資者是千萬不可忽視的。如天津照相機廠于1956年9月開始生產的幸福-1型相機,當年售價為29元,是一款模仿德國ALTISSA相機產品,到1959年共生產7.5萬部。有趣的是,作為銷售商的上海冠龍照相材料商店居然在1959年向市場推出一款勞動牌120型簡易相機,在模仿日本FUJIPET相機的基礎上,對相機鏡片進行了科學性改進,當時的零售價為39元,總產量1萬部。此外,上??兹刚障鄼C材料器材廠在1958年也推出了孔雀牌相機。
這些相機功能較簡單,類似20世紀80年代市場上出現的廉價傻瓜機,沒多久就被功能更加完備和先進的產品所取代。但是,這些相機能夠留存至今的已不多,功能及配件保存完好的可能就更少了,屬于國產古董級相機。它們目前的市場價格并不高,基本在500元~2000元之間,預計投資潛力不小。
任何收藏都有贗品,但在相機收藏中,假貨及贗品比較少。相機是科技的結晶,涉及光學、金屬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各個方面,造假難度大、成本高,所以很難造假,即便是贗品,也比較容易辨別。正因如此,相機的收藏風險較小,也促使更多的人加入這支隊伍。資深藏友劉先生手中最早的相機便是一部20世紀30年代的老相機,估計目前價值幾萬元左右。他收藏的一些相機都是可以繼續使用的,只是有一些型號的膠卷難以覓得了。
劉先生介紹,目前市場上存在的贗品主要體現在翻新貨上,一些品相不好的老相機,經過翻新改造后,價格便宜,而且成色好,對新生代收藏者具有很大的誘惑力。因此,在選擇收藏時,仍然需要仔細小心,贗品不會用真的零件,多觀察細節,就能辨別真偽。
總之,我們收藏相機需要了解相機發展的歷史背景,還要學會鑒賞。遇到心儀的藏品,首先應該看外觀,即老相機的品相。外觀包括磨損程度、機身的完好性、自由開啟的正常度等指標。如果機身有嚴重磨損,缺少零件,外殼貼皮損壞等,都會影響到價格。其次,關注相機的鏡頭。鏡頭是相機的核心,要檢查鏡頭有無劃傷、污點及霉變,鏡頭裝卸是否正常。最后,要看附件的完備性。附件齊全的老相機價格更高。
簡而言之,無論是投資還是收藏,存世量少、年代久遠和保存完好的老相機,其價值更能經受得起時間的考驗。另外,老相機也需要具備實用價值,它是決定相機價值的重要因素,可以正常使用的照相機價值更高。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