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
從國際來看,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全球化面臨壓力;科技革命下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層出不窮;“雙碳”目標引發各個產業結構調整;疫情、俄烏沖突等不確定事件發生,使得世界經濟增長動能減弱等。從國內來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23年經濟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但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
當下,我們既要看到困難和壓力,也要看到機會和希望,堅定信心和勇氣,調整好企業的戰略思路和經營方式,不斷適應變化,乘風破浪向前。在經營定位和方式上,企業要重視幾點:
一是合理定位。企業的戰略即選擇,而選擇中最重要的是目標,如何定位?過去我國經濟經歷了高速增長時代,我們曾形成一些慣性思考,強調跨越式成長、強調大和強。而現在我們面臨高質量發展時代,企業的定位目標也要發生轉變,強調做強做優做大。
大企業定位世界一流,致力于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和治理現代。中小微企業圍繞專精特新,目標是做“小巨人”、單項冠軍、隱形冠軍。不管是世界一流還是專精特新,都是突出企業的技術、質量、管理、效益,堅持專業主義和長期主義,構筑核心競爭力,把企業打造成行業龍頭或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
二是把握周期。經濟發展有周期,有些行業也有周期。企業要注意發展節奏,重視周期性變化,防范各種風險。周期上行時可快一些,周期下行時可慢一些,無論快和慢都要突出一個“穩”字。
前幾年,我們講進入新常態,要有平常心。現在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企業也要進行戰略調整,不能再只追求速度和規模,要追求質量和效益,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三是做強主業。到底是專業化還是多元化,一直以來人們都有不同的看法。在工業化早期,大多數企業走的是專業化道路。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機會的不斷增多,不少企業開展多元化業務。但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更多的企業無法分散資源,只有集中精力回歸到專業化道路上來。今天確實也有多元化做得好的企業,但是少之又少。
做企業要重視業務焦圈化。如果畫一個十字線,從橫向來講,企業的業務不能太多,要聚焦;從縱向來講,產業鏈不能過長,要深耕。關鍵要抓4個核心,就是核心業務、核心專長、核心市場、核心客戶。在各種誘惑面前,企業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更有定力,堅守主業,心無旁騖地做好主業。
目前拉動經濟發展要靠新興產業,要形成新的增長極,像新能源、電動車、新材料、大健康等。企業如果在新興產業里,就要抓住機遇、創新引領;企業如果在傳統行業里,就要考慮轉型。但轉型不是轉行,而是要立足主業,利用技術進步、結構調整、產品細分等來不斷增加競爭力和附加值。
四是管理風險。風險是客觀的,做企業是在發展和風險的兩難中選擇。如果只顧發展而忽視風險,那企業可能轟然倒下;如果只考慮風險而不顧發展,那企業可能止步不前,在競爭中被淘汰。因此,做企業要特別注意風險管控。作任何決策,都要評估風險是否可控可承擔。出現風險以后要早發現、早處置,不要等風險變成大危機再去處理,那個時候為時已晚。企業處理風險的原則是讓損失降至最小。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