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些年在產業數字化方面是可圈可點的,麥肯錫和世界經濟論壇“燈塔工廠”的評選,目前全球有132家入選,中國就有50家。我個人認為中國產業數字化大概有六個趨勢:
第一,中國產業數字化將伴隨整個現代化全過程,以數字化推動現代化會伴隨中國偉大復興的全過程。第二,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會打通。第三,產業數字化過程中的生態建設是由多主體參與的,開放協同、互滲共生、生態供應。像金蝶、華為就有很多的合作,一起幫助企業數字化。騰訊的產業互聯網、阿里的云釘一體是一種模式,海爾的卡奧斯也是一種模式。我們還有大量SaaS的服務商和咨詢公司,西門子、博世、ABB、施耐德也有自己的模式。在中國為大家提供數字化服務的角色特別多。第四,數字化會像空氣一樣,全員、全時、全鏈條、全方位存在,哪怕一個工人在工位上也可以通過掃碼就知道他下面該做什么,也知道一天計件的收入是多少。第五,在中國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會有大量自主創新,推動硬核科技發展,并建立中國標準。第六,產業數字化也將形成一批產品與服務的中國標準。
Gartner作為在信息技術領域非常有影響力的咨詢公司,提出了數字化時代的能力公式:首先你要有思維(Mindsets),其次你要有大量的技術(Techonlogy),最后你還需要大量的實踐(Practice)。數字化是在實踐中摸索、提升、優化的過程,本質來講,其實就是讓企業和人一樣。如果人碰到一杯熱水,手馬上就會收回來,企業也需要達到這種靈敏度才行,這是一種靈活響應外部變化的能力。
這些年,我在數字化方面做了很多調研,在走訪寶馬、寶潔、歐萊雅等跨國企業時,其反饋的信息都是:中國在數字化上做到了全球領先。比如寶潔中國的愿景是做中國領先的數字變革和大數據實體公司。過去,這類企業都是定義品類和行業的企業,而如今已經走向行業科技公司、數據公司或者是智能化公司,因為數據化是構成當代企業核心競爭力最主要的部分。
入選“燈塔工廠”的有海爾、美的、三一重工和西部數據(上海)等。數字化究竟幫到了企業什么?海爾是利用數字化解決定制化設計、快速交付和高品質需求。美的是端到端應用人工智能、數字孿生。三一重工是用來應對行業周期性波動中的多品種小批量生產。西部數據是應用了虛擬智能預測的系統。數字化、數智化、數治化有實實在在的評估方法,可以讓人們看得見其價值。
數字化轉型也并不容易,企業領導人如果不親自下場、不學習,把它交給某個部門、某個人是不可能做好的。有某行業數一數二的企業領導人跟我說,現在他還在用功能機時代的諾基亞,這怎么能跟得上數字化時代的需要呢?目前還有很多人把數字化簡單理解為上網,或者是做一個機房,相當于過去的運維中心擴大化,也是非常片面的。非常突出的問題在于,部分企業把數字化轉型當作外穿的衣服,穿到自己身上就覺得解決問題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的。
真正成功進軍數字化的企業,都是端到端每一個流程先做精益化,先知道要求是什么,倒逼問題是什么,然后反思這些問題能不能借助工具、方法、實踐來解決。所以從生產實踐、業務流程每一個環節仔細梳理,從這個角度出發引入數字化的成功概率會高很多。還有很多企業要完全自建數字化能力,一建數字化就搞APP,而事實上做獨立APP是很難的,最便利的方法是充分利用大的互聯網生態,在利用的過程中建立私域能力。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