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是農民立足之基、生活之本。近年來,監利市以實施強縣工程為統攬,堅持黨組織領導下的利益聯結機制,村級黨組織帶頭種好“兩塊田”——集中成片的大田發展規模種植、村社聯建做大收益增量;房前屋后的庭院小田種植經濟作物、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兩種不同的農業種植模式盤活了土地資源,帶動農民鼓起“錢袋子”,共同締造出新時代美好鄉村。
大田讓農民吃上“產業飯”
“當了一輩子農民,沒想到我還能領到分紅!”“真的發錢了!”今年1月30日,尺八鎮毛沙塘村黨群服務中心熱鬧非凡,尚禾農業聯合社為毛沙塘村村民現場分紅,270余名種糧戶共分紅24.4萬元,村集體也收到第一筆返利10萬元。
監利地處江漢平原腹地,沃野千里,素有“魚米之鄉”和“中國水稻第一縣”的美稱。長期以來,傳統種糧產業效益偏低,農民收入長期在低水平徘徊,種糧積極性不高,這也成為制約“三農”發展的重要因素。
種好規模成片的大田,要輕松也要多掙錢。近年來,監利探索發展“一社聯百村”農業發展模式,由鄉鎮黨委監督護航,支持合作社結對村黨組織、村黨組織聯系農戶,以“合作社+村集體+農戶”模式發展規?;N植。
“相比以往農戶單打獨斗,現在每畝降本增效近500元?!泵程链妩h總支書記張觀清介紹,毛沙塘村共有4000余畝農田與尚禾農業聯合社達成合作,合作社提供育秧、技術、農機、銷售等全套服務,以“3010”模式分紅,利潤的30%留給合作社、30%返利給村集體經濟、30%返利給農戶,10%獎勵為村集體經濟發展作貢獻的人。
目前,“一社聯百村”模式已在全市上百個村推廣,惠及近千個貧困邊緣戶和易返貧戶,將村黨組織、農民、農業專業合作社三方聯結,形成橫向到邊、互為推動的紅色鏈條,變單打獨斗為多方共贏。
方寸小田變增收經濟園
“每斤0.8元,5分田收入近3000元,待第二茬鹽菜上市,還能再收入1000余元?!?月底,豇豆上市,尺八鎮東港湖村村民萬丙炎房前屋后5分地的豇豆迎來豐收,他笑著算了一筆賬。
種好房前屋后的小田,要“錢景”也要好風景。房前屋后是庭院經濟重要場所,小規模種植經濟作物投資小、風險低、見效快,農戶可利用閑散時間靈活打理經營。今年初,在監利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專門列支500萬元對全市16個鄉鎮19個村進行獎補,支持鄉鎮(管理區)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
尺八鎮東港湖村抓住發展機遇,村“兩委”班子和黨員代表挨家挨戶做工作、講政策、講前景,并主動聯系市場主體提供種子、技術和銷路,共發動全村100余戶農戶利用碎片化閑置土地種植豇豆。
“依托庭院經濟,農戶腰包鼓了,村里環境也美了。”東港湖村黨總支書記劉國平介紹,村“兩委”帶動村民規整房前屋后菜地,村集體出資購買籬笆,將一片片菜地圍成一個個籬笆小菜園,既美觀又便于打理,一舉兩得。
“‘兩塊田’是監利市落實‘十二大行動’,秉持‘五共’理念,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促進鄉村振興的縮影?!北O利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石為表示,下一步,監利將推動更多鎮村復制“兩塊田”發展經驗,讓農民更富、農村更美、農業更強,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開拓高質量發展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