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市堅持黨建引領,用活用好“五共”路徑,扎實推動資源服務平臺“三下沉”,在推進基層黨建、環境整治、社會治理、產業發展、試點示范等方面全面發力,形成了運行高效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格局。
背景
京山市大力實施“生態立市、工業強市、旅游活市”發展戰略,先后被授予“中國網球之鄉”“中國觀鳥之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中國天然氧吧城市”“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游城市”等稱號。面對新形勢新機遇,如何早日把京山建設成“兩山”理論實踐創新發展先行區,成為干部群眾共同關心的大事。
過去,對于公共事務往往都是政府“大包大攬”,群眾大多都抱著不參與的漠然態度。2023年,京山成為全省深化共同締造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工作試點縣之后,在全縣域試點、全方位創新過程中,遇到群眾“身份轉變”的困局,特別是面臨發動群眾不充分,群眾主動參與度不高等問題。
做法
治理單元“網”羅萬千。精準精細重構基層治理單元,在農村以村民小組(自然灣組)為單位,在城鎮以樓棟為單位,在商務樓宇、商圈市場、功能園區依據樓棟、商戶、企業分布情況,劃分“微網格”,民主推薦“微網格員”,將服務延伸至基層神經末梢,切實以基層治理成效擦亮居民幸福底色。
治理體系一貫到底。以“紅紐帶”黨建工程為引領,進一步完善組織架構、服務體系,在城區,建立健全“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大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組織架構,總結推廣黨建區域化、管理網格化、治理多元化、服務常態化“四化”模式。在農村,建立健全“鎮黨委—片區大黨總支—村黨支部—村組(網格)黨小組—灣組黨員中心戶”組織架構,推廣“組織聯建、矛盾聯調、治理聯動、發展聯合、文明聯創”“五聯”治理模式。在園區,建立健全“園區聯合黨委—企業(項目)黨支部—車間(工地)黨小組—黨員示范崗”組織架構,完善“合力共謀、合力共建、合拍共贏”“三合三共”聯動治理模式。
服務群眾全面覆蓋。健全群團基層組織體系,整合“職工之家”“青年之家”“婦女之家”等站點資源,推動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工作和服務向下延伸。積極推動村(社區)經濟組織,通過龍頭帶動、項目推動、能人引領、股份改造、消費拉動“五聯”方式,進一步增強聯農帶農機制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積極建立協商議事會、紅白理事會、人民調解會等群眾自治組織,及時收集改善群眾需求。
共建共享成為常態。在農村灣組,推行“灣長理事”制,在城市社區,推廣“小區事·碼上議”經驗,落實“兩個暢通”工作要求,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做到訴求快速響應、接訴即辦。推廣積分制管理辦法,借助“積分超市”兌換物資,鼓勵群眾通過獻計獻策、投工投勞等方式參與村(社區)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啟示
黨建引領是基層治理的前提。京山通過實施“紅紐帶”黨建工程,在各個治理模塊構建起了以紅色黨建為紐帶的組織網、共治網、服務網,確保了黨員力量集中、資源匹配及時、自治制度落實到位,形成基層治理良性互動。
群眾參與是共同締造的關鍵。京山始終牢記基層治理關鍵在于解決“人心”的問題,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廣泛聽取民意,匯聚民智,并以制度化的方式固定下來,讓基層群眾成為社會治理主角。
機制創新是深化共同締造的抓手。京山通過運用共同締造的理念和方法,邊探索邊實踐邊總結,探索出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凝聚基層治理制度力量,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