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農莊好得很,現在土地流轉拿租金,入股產業分股金,農莊務工拿酬金,農產品銷售賺現金,在家門口一年就能掙15萬元?!苯昕h資市鎮玉古村村民徐華平給自己算了筆賬。
江陵縣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深化共同締造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用民生溫度標注出百姓幸福刻度。
“小廣場”建成“大舞臺”
走進熊河鎮三江村水云鄉畔微公園,茂林成蔭,一步一景,村民們圍坐清廉亭下,歡笑聲不斷,一派和諧秀美的鄉村美景。
江陵依水而興,水是江陵農耕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三江村緊鄰長江,因建有顏總閘、顏北閘、顏南閘而得名。水閘在守護安瀾的同時,也承載著三江村獨特的水文化。
“但隨著時間流逝,了解村歷史文化的年輕人已寥寥無幾,美環境、興文化是村民們共同的心聲?!比妩h總支書記吳緒山說。2023年初春,村“兩委”多次召開專題會、小組會,入戶訪談100余次,收集整理群眾意見,大家一致同意在環境整治的基礎上建一個水文化主題公園,美化環境、休閑娛樂、傳承村史故事,一舉三得。
建設初期,困難矛盾不少,村民李成松在村里威望很高,他主動做群眾工作,帶動村民齊心協力拆除棚子28個、廢舊房屋2座。村民主動捐獻水缸壇子109個,讓出空地6745平方米,移栽中山杉500余株,累計出工出勞105天。昔日的荒塘變身古韻悠悠、如詩如畫的水云鄉畔微公園,寧靜鄉村煥發新魅力。
“小街巷”改出“大民生”
在郝穴鎮江城社區新躍四巷,一大早,“小巷長”朱愛珍就開始了一天的巡查工作。她在巡查本上仔細記錄著這條小巷的日常檢查結果?,F在,“優、良好、中等、差”四個不同評分等級中,優和良好占據了全部。
新躍四巷是一條不到一公里長的背街小巷,住戶122戶。幾年前,這里還是一條僅有3米寬的泥巴路,居民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2019年,新躍四巷啟動主巷的拓寬修繕工程,居民無償將院墻向內推3米,讓小巷變得寬敞起來。
如今新躍四巷街區變景區、家園變花園,一條條小巷被居民賦名,還通過個人自薦、群眾舉薦、公開投票的方式推選4名“小巷長”,負責所在小巷的日常管理。
“‘巷長制’讓居民當家作主,群眾參與‘微自治’,解決了很多過去‘管不好、不好管’的難題?!苯巧鐓^黨委書記曾火南介紹,社區以“巷長制”為抓手,建立起“社區黨委—微小組—小巷長”三級責任體系,組建“追風治安巡邏”“紅袖標矛盾調解”等4支特色黨員骨干微小組,充分釋放居民自治效能。
昔日破舊老巷煥然一新,但曾火南心中的石頭還沒有落地:巷子從3米拓寬到6米,居民無償讓出土地,卻也沒有了種菜的小院子。
如何讓小巷“好看”更“好住”?社區把話語權交給群眾,召集居民召開小巷會,大家紛紛建言獻策,最后形成解決方案,將小巷后面的一塊荒地整理成共享菜地,由每家每戶認領,解決大家“菜籃子”的問題。
“自己種的辣椒特別香,你們一定要收下?!?023年9月10日,22號菜地認領人鄭世鳳把剛摘下來的辣椒送到社區幸福食堂,和鄰里分享收獲的喜悅。
幸福食堂的側面外墻上,一面由65幅居民照片組成的“笑臉墻”引人駐足,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訴說著背街小巷里未完待續的暖心故事。
“小農莊”撬動“大振興”
2022年春天,圍繞村民反映的紅白喜事無固定場所、鋪張浪費等問題,資市鎮玉古村“兩委”組織起一場場屋場院子會、能人座談會,找準摸透群眾訴求。
“村里能不能投資建農莊?”在一場屋場會上,村民許新輝提議由村集體建設農莊,平時是對外營業的農家樂,同時承接村民的紅白喜事宴請。提議得到了村民的贊同。村“兩委”干部和群眾統一意見,確定由村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和村民參股,盤活閑置資產打造“共享農莊”。
“農莊由村集體自主經營,工作人員均由村民擔任,村民既是股東也是員工,入股村民可享受10%的保底分紅。”玉古村共享農莊負責人劉利明回憶,意見達成一致后,首批就吸納了40多名村民,籌資100萬元入股。
村民參與農莊設計、建設、運營全過程。村黨支部組織本村泥瓦工、電工、木工投工投勞,發動村民收集盆栽、壇子、石磨等裝飾農莊,節約建設成本20余萬元。
2022年7月8日,玉古村古榆樹共享農莊正式對外營業,大部分食材都來自村民自家菜地或手工制作,25戶村民通過村級勞務合作社派單,參加農莊的日常工作。
如今,這里已成為周邊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地,日營業額最高達到2.5萬元,村里的采摘、游玩等農旅項目也經營得如火如荼。玉古村共享農莊模式也在全縣推廣。
東周楚文化遺址“青山遺址”坐落在青山村內,是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前許多游客慕名而來,但是村里沒有配套,留不住人?!鼻嗌酱妩h總支書記范后林說,建文旅項目是眾望所歸。村里盤活閑置糧庫和廠房,481戶村民總計入股233萬元,務工達上千人次,共建集研學、餐飲、古風攝影、民宿于一體的楚文化體驗綜合體。
自2023年5月開業至今,游客絡繹不絕,直接帶動61名村民就業,吸引13名在外能人返鄉?!?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76萬元,2023年預計收入超200萬元!”談起未來發展,范后林信心滿滿。
截至目前,江陵縣已建成32個“共享農莊”,2023年以來總營業額達1324萬余元,為村集體創收130余萬元,為群眾增收近300萬元。
江陵縣將持續建強村級黨組織領辦的土地、勞務、資本“三個合作社”,構建村集體、群眾、市場主體三方深度捆綁的聯農帶農富農利益聯結機制,繪制“強村富民、景美人和”共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