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是全國首批共同締造試點縣市之一。該市深化共同締造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推出理論全武裝、觸角全延伸、資源全整合、組織全覆蓋、功能全提升的“五全”模式,做實城鄉社區基本單元,基層治理“一竿子插到底”,走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子。
近日,記者來到枝江,進社區、下農村、訪農戶,探尋共同締造的“善治枝江”。
社區治理,居民唱主角
吃過早飯,家住枝江市馬家店街道領秀之江小區的居民王奶奶,帶著4歲的小孫女,來到B16棟的“兒童精靈之家”玩搖搖車。“投幣一元,能玩上半小時。”伴隨著歡快的兒歌,孩子們開心得咯咯笑。
領秀之江是枝江城區人口較為密集的小區之一,38棟樓房住著2800多戶居民,其中3歲至6歲的學齡前兒童有356人。過去,小區游樂設施陳舊、損壞,孩子玩耍無固定場所,不少寶媽找到小區所在的丹陽社區黨委書記周世紅反映。
“居民的呼聲就是工作方向。”周世紅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尋找合適地方,準備將B16棟架空層的非機動車停車庫,改造成兒童樂園。聽說此事,有居民不干了:車庫搬了,不方便!孩子聚一堆,太吵人!
2022年9月29日,社區黨委在小區門球場召開“板凳會議”,聽取居民代表意見、建議,做通部分居民思想工作。最終,大家一致同意建設兒童樂園,另選擇一處方便地方建設非機動車停車庫。
兒童樂園怎么建?居民說了算。社區通過線上線下征集居民意見,“墻面刷新”“地膠修繕”“燈具維修”等居民票選支持率超過90%。
費用從哪里來?丹陽小學和領秀之江幼兒園的師生主動上門,免費對墻面進行彩繪創作,2萬元的預算經費,一分錢沒花。改造費用有缺口?附近6家商戶最多的1000元、最少的200元,一共出資4700元。設施玩具怎么辦?居民拿出自家飲水機、籃球、滑板車……
如今,占地面積400平方米的兒童樂園成了孩子們的好去處,大家都叫它“兒童精靈之家”,每天有居民輪流管護這個“開心地”。
社區,是城市最基本的單元。締造美好社區,居民心之所向。丹陽社區通過黨建引領,形成黨組織“頭雁”領航,社會組織、志愿組織、居民共同參與的社區治理格局。
枝江市委書記余峰表示,該市以共同締造為抓手,探索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體系,加快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今年初,枝江獲評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示范單位。
利益聯結,強村富民
這幾天,枝江市仙女鎮向巷村一組村民馬明英家,農家樂翻新工程正在收尾。“村里環境好、收入高、人氣旺,開農家樂是個好選擇。”她樂呵呵地說。
今年45歲的馬明英曾在枝江城區一家企業打工,農忙時回家種柑橘。上月,她索性辭職回村,一門心思撲在柑橘產業上。“柑橘地頭收購價4.8元/斤,一年收入14萬多元。”馬明英算賬。
柑橘是向巷村的主導產業。過去,該村柑橘每斤只賣六七毛錢,橘農收入微薄。
2018年,向巷村探索集體抱團發展。合作社與省農科院、華中農業大學、中國柑橘研究所等院校合作,投資1100萬元,建設柑橘無病毒苗木繁育基地,提高柑橘品質;開辟200畝金秋砂糖橘示范園,連片帶動全村26戶村民柑橘產業品種改良。
“柑橘品種改良需3年到5年見效,萬一失敗,搞不好血本無歸。”三組村民熊章華半信半疑,只愿拿出家里一半土地加入試驗田。去年起,該村砂糖橘迎來豐產期,價格比從前翻了近10倍。
“傳統的行政命令式工作行不通了,建立村集體與村民利益聯結機制,治理問題迎刃而解。”近年來,向巷村走“村社合一”發展道路,建立村集體股份制經濟合作社,通過黨員帶頭、橘農入社,推動村民變股民、資源變資產。
村黨支部書記周代年介紹,該村依托桔緣柑桔和豐聯佳沃兩大經營主體,帶動314戶村民從1000元至3萬元不限出資入股,土地等生產資源由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技術服務、統一農資供應、統一品種改良、統一品牌銷售,戶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800元。年底,合作社拿出利潤的20%分紅。2022年,向巷村柑橘產量5000噸,銷售額1200萬元,輻射帶動農戶近400戶,勞動力200余人,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3萬元。
村民腰包鼓了,村“兩委”工作也好開展了。該村率先開通“村級事務管理平臺”APP,在“生態治理”“村莊綠化”“鄉風文明”“產業發展”等治理板塊,村民參與事項累計近8000項,干部關系融洽和諧。
手機“叮咚”一響,村民杜明生反映:“原七組楊國清至伍家民處,每年干旱天氣用兩箱電抽不了水。”周代年立即回復:“馬上派人處理。”
枝江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興苗介紹,該市組建枝江市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成立8個鎮(街道)農合聯和9個特色產業農合聯,構建托管式、訂單式、股份式等利益聯結機制,強村富民,創新推進黨建引領鄉村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