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通了,我們的心情也舒暢了。”2023年3月,荊門市掇刀區白石坡社區寶源新村小區14棟下水管道堵塞,臟水外溢,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社區“紅管家”李光聆得知后,第一時間向社區反映,主動召集居民共同商議,最終5家住戶全部同意均攤疏通費用,居民生活恢復了往日的安寧。
這是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縮影。荊門市掇刀區持續激活社會治理微細胞,按照“小切口”“多樣本”“項目化”原則,引導群眾做基層治理的參與者、踐行者、監督者、評議者、享有者,凝聚基層善治合力,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
紅管家激活善治“紅動能”
“‘紅管家’讓我們這些想干事、能干事的積極分子有了身份和舞臺。”李光聆笑著捋了捋胳膊上的紅袖章,自豪地說。
社區吹哨,黨員報到。近年來,掇刀區科學組織管理下沉力量,在“下得去、用得好”上持續發力,以“萬名黨員進村社,人人來當‘紅管家’”活動為抓手,構建“黨員全參加、村社全覆蓋、群眾全參與”的治理新格局。
在掇刀區,下沉社區報到的“紅管家”人人都有專屬編號,編號按包聯區領導、包聯單位黨員干部、社區網格員、民間議事團隊、居住地居民、樓棟長分為6個號段,見號即可知身份、知單位、知網格、知樓棟。
群眾有需求,黨員有行動。掇刀區依托“荊楚紅管家”APP,以智能化手段做實黨員“雙報到”,每位“紅管家”都可以作為組織者線上創單發任務、作為參與者主動領任務、作為督辦者核任務,服務進度、反饋評價、積分情況一目了然。
“根據積分排名定期評選‘紅管家之星’,激發大家的參與熱情和爭先創優意識。”白石坡社區黨總支書記余良紅介紹,全年積分高的“紅管家”被推薦到街道級、區級,在更大平臺上宣講“紅管家”故事,號召更多黨員和群眾加入隊伍。
“整合村(社區)單元內各方社會治理力量,改變過去各自為戰的低效局面,也進一步增強身份認同感和組織歸屬感。”荊門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掇刀區委書記周俊杰表示。
2022年以來,掇刀區共有1.2萬名黨員加入“紅管家”隊伍,孵化“和事佬”“紅色議事會”等17個“紅管家”子品牌,帶動了近萬名群眾投身基層社會治理,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最強合力。
繪就共贏“同心圓”
“我們要對得起這塊獎牌,繼續誠信經營,為居民群眾提供優質服務。”2023年9月28日,掇刀石街道長坂坡社區第三季度“紅色商戶聯盟”表彰大會現場氣氛熱烈,32家優質商戶被授予獎牌和獎品。
長坂坡社區轄區共有1103家個體工商戶,2022年近三成商鋪面臨關閉、轉讓、閑置。如何盤活資源、提升市場主體活力,成為長坂坡社區黨委書記鄧瓊麗的“心病”。
恰逢全區推廣“紅管家”活動,鄧瓊麗觀察到,常規的積分商店里品類單一,居民對兌換興趣不高。“轄區個體工商戶多,這是我們的資源優勢。”受到政府消費券的啟發,鄧瓊麗萌生出組建“紅色商戶聯盟”的想法,居民參與社會治理攢積分,可憑積分卡在轄區商戶兌減消費現金。
2022年9月,社區兩委干部帶著組建“紅色商戶聯盟”的設想,和商戶面對面探討。48次板凳會、走訪商戶180余家,最終得到了90%受訪商戶的支持,成功吸引120家商戶首批加入。
社區制作一紅一綠兩張積分卡,居民積滿100分可領取綠卡,在特邀商戶兌換10元商品或抵扣消費;積滿500分可領取紅卡,憑卡享受5至9折優惠。
“居民兌積分之余也會消費其他商品。”藍域格調超市老板金女士說,作為最早一批加盟的商戶,很多居民因為前來兌積分知道了她的超市,現在門店客流量穩步提升。
如今,掛有“紅色商戶聯盟”門牌的店面越來越多,商戶經營形勢也持續好轉,不少聯盟商戶主動加入社區治理隊伍,籌資共建停車場、捐資捐物、關愛困難家庭,以實際行動投身社區建設。
“依托‘紅色商戶聯盟’,打造社區鏈接資源、居民參與公益、商戶讓利居民的治理共同體,實現商戶得利、居民受益、社區善治的多贏局面。”鄧瓊麗介紹,在“紅色商戶聯盟”帶動下,社區居民參與志愿活動累計積分達12.4萬余分,商戶兌現商品價值1.2萬余元,吸引轄區居民年均參與社區治理5900余人次。
和美鄉村入畫來
走進開國上將陳士榘的故鄉——團林鋪鎮陳集村,四合院式的將軍故居莊嚴樸素,革命先烈的雕像讓人肅然起敬,追憶廣場上常青樹、格桑花點綴其間。近年來,陳集村以陳士榘將軍故居紅色文化為核心,融合農耕文化、廉政文化,全面推進將軍故居提檔升級。“經費有限,一切就靠我們自己。”陳集村黨支部書記陳紅泉介紹,村里的每一處景觀,每一個細節,都凝聚著村民們的智慧。
村“兩委”組織村民外出觀摩取經,回來就開起灣組會,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群策群力共繪紅色美麗村莊的美好藍圖。
為了給停車場騰地方,10組村民廖必紅讓出了自己的宅基地。在追憶廣場建設過程中,村民主動讓地讓利,投工投勞參與共建。村民提出水塘四周的泥土容易沖垮,澆筑的成本又太高,村民陳賢武、李勛武捐出自家的瓦片,用瓦片和石頭進行襯砌護坡。周圍14戶村民也參與進來,他們不僅配合村里對自己的房屋進行了立面改造,還把房前屋后種上了花。“要與將軍故居的建設風格統一!”10組村民李勛華笑著說。
“一磚一瓦、一花一草都凝結著村民的心血,大家更自覺維護起村灣大家庭的角角落落。”陳紅泉說,下一步,陳集村將更廣泛動員群眾積極參與村級事務,切實以共同締造“小切口”,推動村級面貌“大改變”,共建紅色美麗村莊,共享幸福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