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8日,在沙洋縣沙洋鎮三峽土家族村,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分享晚會現場氣氛熱烈,一系列極具土家特色的歌舞表演后,村“兩委”對村級建設發展中表現突出的最美手藝人、最佳調解員、最美庭院家庭、最美創業者等8類村民進行了表彰。
2023年以來,沙洋縣充分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和方法,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探索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共同締造由試點示范向全域推進。
群眾家園群眾建
走進五里鋪鎮陳池村,村道干凈整潔,綠樹鮮花掩映下的農家小院鄉韻十足,家家戶戶新建的柴房整齊劃一,儼然一幅和美、整潔的鄉村畫卷。
2022年秋天,陳池村“兩委”通過塆組會和入戶走訪,摸清群眾需求,收集匯總意見19條。其中,村民們提得最多的就是柴房的改建事宜。
陳池村村民都有烤柴火取暖的習慣,柴房是家家戶戶的“標配”。但各家柴房大小、樣式各異,時間久了,房內亂堆亂放、蚊蟲滋生,還有村民用來養雞、種菜,嚴重影響村容村貌和環境衛生。
“大家都同意統一改建,但改成什么樣,家家都有自己的想法。”陳池村黨總支書記陳克紅說,出去參觀過,會也開了好幾場,但村民們對于改建樣式意見不一,方案始終定不下來。
“要不先從我家開始改,歡迎鄰居們每天來監工,改到大家都滿意為止?!贝謇锏哪嗤呓程岢瞿米约摇按虬濉?,邊施工邊觀摩,邊提議邊改進,完工后再推廣搭建。
看到了改造效果,村民們都忙活起來,清雜物、買材料、約工期。“統一規劃確實好,新柴房美觀又整潔,以后得好好維護。”村民陳少林說。
“以前村‘兩委’一手包辦,干部干、群眾看,村民還不領情,現在把投票權都交給群眾,一起定、共同干,工作都順手多了?!标惪思t說。
和陳克紅有同樣感受的,還有沙洋鎮三峽土家族村黨支部書記楊祖安。三峽土家族村是荊門市唯一的少數民族移民村,千名土家族村民陸續從峽江遷移到平原。如今,群眾對美好環境的需求日益增長,進一步優化環境迫在眉睫。
“不搞大包大攬,方案大家定、主意大家拿,具體建什么、建成啥樣、要怎么參與,村民自己說了算。”楊祖安說。
在村民們共同努力下,新修建的紅藍相間步道旁,多了村民集中議事的“會場”和秋千座椅;民居改建保留土家族風格,統一外墻色調、屋頂吊檐;房前屋后是一排排造型獨特、齊整規范的新菜園。
“從居民房前屋后的‘小事’著眼,發動群眾廣泛參與,實現了‘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轉變,現在參與的主體更多、共識度更高、力量更強?!睏钭姘步榻B,村“兩委”還牽頭成立村民議事會等“七會一隊”村民自治組織,實現村民“參與有渠道、管理有資格、事事有人管、監督有辦法”。
從“獨角戲”到“大合唱”
平湖社區地處沙洋縣老城區,轄區內有沙洋最古老的商業街、最密集的老舊小區、最集中的學區。文衛巷則是平湖社區人流量最大的巷道,店鋪多,又是孩子上學的必經之路,一度成為最難治理的巷道。
2022年夏天,平湖社區黨總支以片區為單位入戶征求居民和商戶意見,收集整理關于文衛巷片區早點鋪油污治理、占道經營整治、電動車亂停亂放整治的相關建議15條。社區黨總支邀請文衛巷25戶商戶代表、黨員群眾代表、職能部門負責人坐在一起,面對面敲定整治重點。
“店鋪太小了,不擺出去沒地兒經營,能不能限時擺放?”“下水道疏通后沒幾天又會堵,大家得約好什么能倒什么不能倒?!薄虘裟阋谎晕乙徽Z,共同商議巷道治理問題。
眾力并則萬鈞舉。市政部門疏通下水道;環衛部門定期清洗路面頑固油污,增設垃圾箱并指導商戶分類;社區黨總支組織群眾成立交通勸導隊,每日定時維持秩序;商戶也主動認領衛生責任區,有的還帶頭承擔巷道綠植的日常維護??紤]到小商戶經營不易,社區及居民代表主動分攤一半治理費用,巷道“鄰里情”不斷升溫……
在李市鎮劉淌村,蝶變也在悄然發生。為帶動群眾參與自治,劉淌村以塆組為單元,設置生產互助員、文明實踐員、環境治理員、平安共建員、志愿服務員“五員”小分隊,每戶至少一人加入某一支小分隊,塆組黨小組推選2至4名黨員中心戶,每人聯系一支小分隊,構建黨建引領下的“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基層治理格局。
“村民通過‘五員’小分隊參與村級治理可獲取積分,除兌換獎品外,積分還可以用于村集體幸福食堂兌餐?!眲⑻蚀妩h支部書記許樂樂說。
一花引來百花開
“張池三月好風光,油菜花開遍地香?!泵磕耆拢袊r谷荊門(沙洋)油菜花旅游節盛大開幕,張池村已連續10年作為旅游節主會場,一望無際的油菜花海,吸引數十萬游客紛至沓來品花賞花。
在此之前,村里沒有特色產業,如畫的美景難以轉化成經濟效益。近年來,張池村緊緊圍繞“產業強村、金色張池”目標,帶領黨員群眾在農旅融合上做文章,實現村級集體經濟與群眾“雙增收”。
村黨支部牽頭成立冠富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把村里有意發展產業的黨員群眾組織起來,以人力入股分紅,共同參與到果蔬大棚種植與管理,讓“資源”變“資金”。同時,借助油菜花旅游節平臺,積極發展農家樂、果蔬采摘、垂釣園等旅游產業。
“現在來旅游的人一年比一年多,生意也一年比一年好?!贝迕窈甯袊@說,自己在家門口就吃上了“旅游飯”,還當上了農家樂老板,不但實現年均收入15萬余元,還能帶動鄰里鄉親脫貧致富。
如今的張池村,四季有果蔬、月月可采摘的農產品格局初步形成。村里有近20家農家樂,高峰時平均每家日營業額可達6000元。公路沿線新建49個種植蔬菜瓜果的大棚,一建好就被村民承包一空,既滿足了游客采摘需求,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圍繞一朵小小油菜花,沙洋做出全域農旅融合振興鄉村產業的大文章。沙洋縣將持續深化共同締造,帶動村民穩步致富,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旅產業良性循環發展,打造富美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