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煦,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軍隊最后一任總司令,是協約國集團獲勝的最主要的領導人之一,代表協約國在貢比涅森林簽訂對德停戰協定。福煦的攻勢作戰理論,殲滅戰理論和集中優勢兵力思想,對軍事理論發展具有很大意義。
少年時光
斐迪南·福煦,1851年10月2日出生于法國南部上比利牛斯省首府塔布市。上比利牛斯地區與西班牙接壤,南部是連綿起伏的山地,這里沒有巴黎地區的熙攘雜亂,是非常純樸安靜的鄉村地區。
福煦的父親拿破侖-福煦,是拿破侖一世皇帝的旁系,也是一名政府官員;福煦的外祖父則是拿破侖時代的軍官,父祖二人都非常崇拜拿破侖,希望重現法國在拿破侖時代的輝煌榮光。他們給小福煦講了很多拿破侖的故事,福煦也喜歡閱讀各類軍事書籍,立志成為一名軍事家。
1869年,18歲的福煦進入梅斯的圣克萊芒耶穌學院。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指揮右翼法軍的弗朗索瓦-阿希爾·巴贊元帥在戰斗失利后退往梅斯地區防守,被普魯士的腓特烈.卡爾親王率軍包圍。9月,法蘭西第二帝國垮臺,巴贊元帥并未與第三共和國總理甘必大聯系,而是直接率領17萬法軍向普軍投降。這是當時法國政府最后一支精銳野戰軍。在巴贊投降后,法國再也沒有資格向普魯士提出體面的停戰條件。當時的福煦就在梅斯城內,他目睹了浩浩蕩蕩的法軍排著隊放下武器,向普魯士投降的場面。
此次失敗后,普魯士割走了阿爾薩斯和洛林,這讓從小聽著“拿破侖率領法軍戰無不勝”故事長大的福煦深感失落。普法停戰后,福煦不得不回到了家鄉,因為梅斯屬于洛林地區,此時已經成為了普魯士城市。
福煦暗下決心,一定要報名參軍,重新奪回阿爾薩斯和洛林,讓法國重新成為歐陸強國。
提出“進攻學說”
1873年,福煦從軍校畢業,被分配到第24炮兵團服役,并被授予了中尉軍銜。后來,福煦成為一名炮兵技術專家,此后還成為炮兵委員會的一員。1885年,福煦進入法國軍事學院進修。6年后,他晉升少校,并進入了法國陸軍總參謀部三局任職。
此時的法國上下充滿了復仇情緒。1894年,法國爆發了針對軍官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的控告案。當時,德雷福斯被指控向德國出售情報,被判處在法屬圭亞那終身監禁。2年后,新任法國情報處長皮卡爾發現案情有誤,發起重審調查,反而被調離崗位。福煦因為受到此事波及,在軍事學院研究生畢業后僅被授予巡查員的閑差。1901年,福煦重新返回軍隊,兩年后晉升上校團長。1905年調任法軍第5軍參謀長,不久之后又調回法國總參謀部任職。這一番經歷反而使得福煦既有軍事理論基礎,又有基層部隊實踐,具有了成為名將的潛質。
1908年,福煦升任準將軍銜,被時任總理克里蒙梭任命為圣西爾軍事學院院長。在接下來的3年時間里,福煦全身心投入到軍事理論研究中,并根據自己的軍事經驗和當時的技術條件,創立了一套以進攻為核心的軍事學說。福煦認為,進攻是軍事行動的最高原則,也是獲得勝利的唯一途徑,所有軍事行動必須圍繞進攻展開,即使身陷險境也必須堅持進攻。在他的主持下,一批又一批法國軍官在這所法國最高軍事學府學習到了這套“進攻學說”。福煦不僅培養了一代法國軍官,也影響了整個軍官集體。以至于在一戰期間,法國從總參謀部到陸軍備軍師級軍官,都是“進攻學說”的忠實擁躉,進攻在那一段時間成為了法國陸軍的靈魂。當然,所有的軍事理論都需要在實踐也就是戰火中得到驗證。不久之后,福煦就會等來這個機會。
1911年,福煦晉升中將軍銜,升任法軍第13師師長。1913年又調任第20軍軍長,歸屬第2集團軍。
率軍獲勝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法兩國大打出手。法國陸軍在總司令約瑟夫-霞飛主持下,制定了“17號”作戰計劃,準備在開戰之初調動5個集團軍、70個師近130萬人猛攻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收復這片土地,隨后揮師東進,深入德國腹地。
德軍也針鋒相對地制定了“施里芬計劃”。被稱為“小毛奇”的德軍總參謀長赫爾穆特·約翰內斯·路德維希·馮·毛奇(叔叔就是以前打贏法軍的前任總參謀長“老毛奇”赫爾穆特·卡爾·貝恩哈特·馮·毛奇)集結了5個集團軍、55個師的強大兵力,計劃打出一記“右勾拳”,穿過中立國比利時后直插法國北部,包抄法軍主力,在西線殲滅法軍重兵集團后逼迫法國媾和,然后利用鐵路網快速調兵向東,打垮還未完成動員的沙皇俄國,奪取戰爭勝利。可以說,雙方都是在采取進攻戰術,誰先一步取得優勢,誰就可能獲勝。
在雙方初期的接觸戰斗中,法國第1集團軍所屬的第7軍被德軍打敗,氣得霞飛當場就把兩名指揮官撤職。8月14日,法軍對德軍發起全面總攻,第1、2集團軍出動了10個軍、3個后備步兵師、4個騎兵師撲向德軍陣地。但是,由于法國在炮兵掩護、步兵組織、相互配合方面毫無章法可言,加上德軍重炮、機槍、鐵絲網和塹壕構成的防御體系密不透風,法軍死傷慘重,毫無進展。一周后,德軍發起全線反擊,已經元氣大傷的法軍不得不后退固守。德軍在法軍全線潰敗的情況下也作出了誤判,認為法國的兩個集團軍已經徹底完蛋,小毛奇下令在左翼的德國第6集團軍向法國下洛林地區發起進攻。
8月25日,福煦率領的第20軍出現在德國人面前,與此前的法軍不同,這支部隊毫不慌亂,穩穩地守住陣地,向沖上來的德國士兵傾瀉著彈雨。德軍在這里一頭撞上了鐵壁,連續幾天都未能取得突破,法軍其他部隊也利用這段時間逐漸穩住了陣腳。在德軍攻擊無果的情況下,福煦率領第20軍沉著反擊,收復部分國土,穩住了法軍右翼戰線。一個軍的法軍居然擋住了整整20萬德軍!福煦的名字很快傳遍了整個法國。
很快,福煦升任第9集團軍司令。法軍經過連續后撤,在馬恩河地區展開反擊,聯合英軍將德國兩個集團軍的聯系切斷,并對深入的第1集團軍展開圍攻。德軍第2、3集團軍頑強發起反擊,福煦率領第9集團軍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死死頂住了狂攻不止的德國第3集團軍,保證了馬恩河戰役的最終勝利。福煦再次聲名大噪,成為了法軍的勝利象征,法國輿論界贊譽福煦為“歐陸第一軍事家”。馬恩河戰役的結果使得德軍無法速戰速決,協約國和同盟國在西線戰場進入相持階段。
戰場形勢變化
1915年,福煦升任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并負責協調聯軍作戰。在血腥的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中,法軍傷亡慘重,霞飛為此被免職,福煦作為霞飛的得力干將也被發配到閑雜部門“軍事研究中心”任職。
1917年5月,接替霞飛擔任法軍總司令的羅貝爾-尼維爾發動了“尼維爾攻勢”。為了組織這場規模空前的戰役,法軍投入了第4、第5、第6、第10共4個集團軍,合計59個步兵師和7個騎兵師約120萬人,還有5000余門火炮、1000架飛機、200輛坦克,準備在蘭斯和蘇瓦松之間打開缺口。對面的德軍只有27個師、2431門火炮、640架飛機。這一攻勢法軍看似勝券在握。但是德軍早已預料到法軍在這一方向上的行動,在法軍前進方向上布下了層層防御。尼維爾毫不顧及部隊慘重的損失,不顧一切地發動一波又一波攻勢,數以萬計的法軍士兵倒在了德軍的火炮和重機槍下。最終,英法兩軍付出了30余萬人的代價,只占領了部分德國主動丟棄的陣地。在德軍槍下僥幸生還的法軍士兵已經疲憊不堪,拒絕再沖出戰壕送死,大規模騷亂很快蔓延到整個法軍。
法國高層看到了部隊嘩變的風險,當機立斷撤掉了尼維爾,由亨利-菲利浦·貝當取而代之。在時任總理喬治·克列孟梭的支持下,福煦也重獲啟用,接任法國陸軍總參謀長。
此時西線的協約國部隊仍然處于各自為戰的局面。福煦提出,雖然協約國人數眾多,但逢重大戰事,各方步調不統一,很容易被德軍各個擊破。他奔走各方,呼吁建立一個聯軍司令部統一行動,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法國總理克列孟梭出于各自考慮都沒有同意。
在1917年10月的卡波雷托戰役中,奧德聯軍集中優勢兵力突然發起攻擊,突破了意大利第2和第3集團軍的防御陣地,140萬人的意軍慘遭失敗,傷亡3萬人,被俘26萬人,直退到塔里亞蒙河。英法急忙派兵支援,福煦也親赴前線指揮,果斷同意由意大利人統一指揮英法援軍行動。
戰爭結束
俄國在十月革命爆發后,退出了大戰,之后德軍開始從東線陸續調回50個師的部隊繼續與協約國僵持。1918年3月,德國敗像已現,德軍指揮官魯登道夫為了取得“體面”的停戰條件,發動了“魯登道夫攻勢”。德軍4天推進20千米。
與此同時,英法聯軍的指揮系統協調十分混亂。英軍指揮官黑格將軍要求防御聯軍北翼,保證與英國本土的聯系;貝當則率法軍回防巴黎,聯軍戰線上出現了一個上百千米的大口子。在這種情況下,協約國各國終于同意由福煦協調軍隊行動。4月14日,福煦就任協約國西線總司令,整個聯軍步調得到統一。
福煦先是指揮聯軍頂住了德軍發起的多輪猛攻,在德軍的力量耗盡后,7月18日,福煦發動反擊,將德軍趕過了維爾河和埃納河,巴黎危機解除,法國政府授予福煦元帥軍銜。
福煦隨后動用220個師的兵力,向德國的興登堡防線發動猛攻,僅用兩天就突破了防線,德國丟掉了所有占領的法國、比利時領土。到了10月底,德國內部猶如一個即將爆炸的高壓鍋,局勢極為動蕩,再也打不下去了。11月7日,德國元帥保羅·興登堡向福煦發報,請求舉行會談。法國將會談地點定在巴黎以北80千米的貢比涅森林中的雷道車站,這里十分隱蔽,而且有雙向列車道。
11月8日,法國、德國的特使專列先后抵達。雙方在談判桌上激烈拉鋸時,10日,德國特使從來自法國的報紙上得知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并流亡荷蘭,德國各大城市即將爆發大規模起義的消息。喪失全部籌碼的德國只得幾乎全盤接受對方的條件,德國代表團團長埃茨伯爾格在11月11日17時與協約國達成了停戰協議。23時,停戰協議正式生效。
福煦堅定支持對德國提出苛刻條件,他對于未能完全肢解德國甚為失望,并在《凡爾賽和約》簽訂后預言:“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戰。”后來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驗證了他的預言。
1929年3月20日,福煦于巴黎逝世,被安葬在圣路易大教堂拿破侖一世的墓旁。
元帥作為各國最高軍銜,都是極為稀有的,福煦在戎馬一生之中,創造了一個歷史。福煦出任協約國軍總司令后,被法國授予元帥軍銜。1919年和1923年,英國,波蘭也先后授予福煦元帥軍銜,福煦擁有了法國、英國、波蘭3國的元帥軍銜,是軍事史上唯一同時擁有3個國家元帥軍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