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發祥地、世界最大產茶國。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畫卷,每一卷都飄著清幽茶香。
以茶為媒,以茶會友,茶的旅程歷久彌新。從古代的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的“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路因茶而生,貿易因茶而興。在時間的長河里,五年可謂是驚鴻一瞥,但對茶產業的發展來說,卻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茶產業一頭連著千萬茶農,一頭連著億萬消費者,是為茶農謀利、為飲者造福的產業。在脫貧攻堅中,茶產業的作用不可小覷。很多茶葉主產區處于山區,貧困落后,因而茶產業的發展意義重大。這五年,產茶貧困縣均已成功脫貧摘帽,一片葉子成就的大產業還將在三項產業融合中再放異彩,成為茶農建設和美鄉村的支柱產業、依靠途徑;這五年,中國茶葉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茶園面積和產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茶葉生產科技快速提升;這五年,中國茶葉品牌建設穩步加強,涌現了一批大型茶葉集團,創響了一批知名茶葉品牌;這五年,中國茶葉伴隨“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出口量居世界領先,中國茶產業發展翻開了歷史新篇章!
在2023全國兩會勝利閉幕之際,讓我們一同回顧中國茶走過的崢嶸歲月,一同展望中國茶的精彩未來……
茶亭、玻璃棧道、觀光游步道……廣西壯族自治區昭平縣南山茶海景區處處春潮涌動,風景如畫。當地正以旅興茶、以茶助旅,大力推動茶旅融合發展,延伸茶葉產業鏈和價值鏈,南山茶海已成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2021年3月,安徽省祁門縣首屆安徽國際茶旅大會暨2021祁門紅茶采摘節成功舉辦,成為廣大茶區“三茶”統籌、三產融合發展的縮影。
2021年6月,白沙溪大師工坊2021千兩茶開杠大典暨安化茶旅產業融合高峰論壇在湖南省白沙溪茶廠股份有限公司舉辦。三年抗疫中,白沙溪通過一系列主動出擊的措施,取得了難能可貴的發展業績。
黔茶出海在疫情重壓下取得喜人進展,成為貴州第一大出口農產品。五年來,貴州茶葉出口在各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加快“走出去”步伐,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不斷擴大出口規模和范圍。圖為2020年9月,首列貴州中歐直發測試班列正式啟運。
2021年底,山東大學考古團隊發表論文公布山東濟寧鄒城市邾國故城遺址西崗墓地一號戰國墓隨葬的原始瓷碗中,出土的茶葉樣品為煮過的茶葉殘渣,為目前世界最早茶葉遺存,將世界茶文化起源的實物證據提前了至少300年。
近年來,我國茶葉生產加工領域的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以工業4.0為標準的小罐茶黃山超級工廠,依靠數字化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提升了茶葉生產的質效。圖為小罐茶全自動灌裝生產線。
春意正濃茶飄香,采茶制茶正當時。有了國家的幫扶政策,多地茶區五年來在初加工方面呈現出勃勃生機。圖為貴州茶區春茶茶青交易現場的火爆場景。
這五年,茶行業展會豐富多彩,成為茶業發展的助推器、茶業成果的展示窗、茶業未來的風向標。2021年6月,在第十四屆安徽國際茶產業博覽會上,首屆安徽美麗茶村和首屆安徽美麗茶鎮(鄉)評選結果揭曉。美麗茶村和美麗茶鎮(鄉)成為和美鄉村最亮眼的風景。
2023年2月,第十八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在陜西省咸陽市舉辦。來自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80余個地級市及重點產茶縣、相關茶企,各省茶葉行業社團、新聞媒體等共計千余人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