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天問略》中的天文知識在明清之際的傳播及影響

2023-04-12 00:00:00鄧可卉劉曄

摘 要:《天問略》是一本介紹西方天文學知識的早期譯作。文章對《天問略》中涉及的宇宙論體系進行了梳理和溯源,從中西方天文學內容相結合,用形象化比喻修辭幫助中文理解以及寫作手法和文體等方面探討此書何以有利于西方天文學知識的傳播。同時,文章深刻剖析了《天問略》在以黃道度分定節氣、“一時二動”思想以及明代15 個區域的晝夜時刻圖等天文學問題在明清時期的具體影響。陽瑪諾撰寫的《天問略》不僅傳播了西方天文學,而且對中外天文知識和西方不同時期宇宙論進行了雜糅,其對明清時期天文學產生的影響與價值或許大于其內容本身。

關鍵詞:《天問略》;定氣;一時二動;晝夜時刻圖

中圖分類號: N0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8462(2023)02-0052-07

《天問略》是一本傳教士來華后的早期譯作,由陽瑪諾(Emmanuel Diaz,1574-1659)所著,首刊于1615 年,主要介紹西方基礎天文學知識以及當時較新的天文觀測成果。[1]目前,有關該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對伽利略觀測成果的引進;二是該書涉及的部分西方天文學知識;三是該書成書背景及作者來華年代。就已有研究來看,學界對《天問略》中的一些重要內容有所忽略,包括對西方宇宙論的介紹、獨特的西方天文知識的傳播方式以及相關知識對明末清初本土天文學的影響。鑒于此,筆者以《天問略》的原始內容為基礎,并將其與有關史料相聯結,以期對深入認識以上問題有所助益。

1 《天問略》宇宙論及其概述

明末傳教士引介西方宇宙論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大約1616 年以前,耶穌會士傳講的是當時歐洲非常盛行的亞里士多德宇宙論——水晶球體系,這一年西方第一次確立了太陽靜止的神學地位。第二階段是圍繞引入第谷(1546-1601)體系,對望遠鏡觀測現象和托勒密幾何模型等一系列內容進行介紹,涉及的主要譯撰著作有陽瑪諾的《天問略》(1615)、湯若望的《遠鏡說》(1626)、鄧玉函等的《遠西奇器圖說》(1627)和《測天約說》(1628)等。[2]《天問略》是其中比較獨特的一本書。此書是第一部介紹望遠鏡的傳教士著作,并首次提到“關于日行偏心圓,月行本輪的概念”[3]339。偏心圓和本輪模型由托勒密在其《至大論》中進行了系統論證,影響了哥白尼和第谷等人的宇宙論學說的建立,在西方天文學中具有重要地位。明末以后,第谷體系在中國成為官方欽定的宇宙體系,與《天問略》的首次引介不無關系。

水晶球體系最初是由羅明堅(MicheleRuggieri,1543-1607)在《天主實錄》(1584)中提出來的:“第一般者,絕頂高天之下,又作九重之諸天,上下相包,如蔥頭然?!保?]27-28 而利瑪竇對水晶球體系進行了系統的譯介,相關成果集中體現在《坤輿萬國全圖》《兩儀玄覽圖》和《乾坤體義》中。《坤輿萬國全圖》中提到的是九重天,依次是月輪天、水星天、金星天、日輪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列宿天、宗動天,但是在《兩儀玄覽圖》和《乾坤體義》中則變成了“十一重天圖”:在列宿天和宗動天中間加了一重“無星天”,作為歲差天;在宗動天之上,又有一重永靜天。永靜天是上帝居住的地方,有著神學意義。在《天問略》中,陽瑪諾將利瑪竇十一重天中的第九重“無星天”分為“東西歲差”和“ 南北歲差”兩重,從而構成十二重天。[5]陽瑪諾的十二重天模型并不是自己獨創的,根據研究,它可能來源于利瑪竇的老師丁先生(克拉維烏斯)的晚期著作。其具體過程是,1589 年意大利天文學家馬吉尼(Giovanni Antonio Magi?ni)提出了一個十一層的宇宙模型,而后丁先生于1593 年在此十一層的宇宙模型基礎上又添加一個,從而形成了十二重天宇宙模型。[6]以上可以看出,陽瑪諾所介紹的宇宙論是以亞里士多德水晶球體系與部分幾何模型知識相雜糅而形成的。

陽瑪諾于1604 年7 月來華,是較早來華的傳教士,陽瑪諾首次到達北京的時間是萬歷四十至四十一年(1612-1613),那么《天問略》開始編寫的時間不會早于1612 年。[1]參考此時期其他傳教士相關的宇宙論著作,包括羅明堅的《天主實錄》(1584)、《坤輿萬國全圖》(不晚于1602)、《乾坤體義》(1605 或1615),[7]116 可以看出,此時傳教士引介宇宙論的主基調仍是水晶球體系,直到羅雅谷(J.Rho,1593-1638)等的《五緯歷指》(1634 年)出版,才觸及太陽系理論并且用第谷體系替代亞里士多德水晶球體系。[2]《天問略》一書基于水晶球體系提出十二重天宇宙模型后,又對黃道赤道關系、日食、晝夜長短、月亮位置、月影、月食等進行介紹,并在文中以23 幅圖加文字的方式圍繞相關的25個問題進行解答。[1]中國古代傳統天文學以代數學為主,對于天體運行的幾何模型不夠重視,而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后,在天文學上帶來一個顯著的影響就是將歷法推算建立在天體運行幾何模式上。書中的23 幅圖大部分都描繪出具體的天文模型,這對于當時的中國人來說是陌生且新穎的。

2 《天問略》中的科學知識傳播

《天問略》屬于傳教士早期的譯作,陽瑪諾作為傳教士,其工作更多地集中于傳教,他在中國的傳教工作長達半個世紀,是當時在華活動時間最長的一位耶穌會士。此人知識十分淵博,來華以后在各地傳教,并在1623 年被授為中國副區長。[7]陽瑪諾大量的傳教活動可以反映出,他對中國文化十分精通。另外,在撰寫《天問略》的過程中,中國學者周希令、孔貞時和王應熊協助陽瑪諾工作,工作內容包括為此書寫序、潤色等。陽瑪諾在中文方面有著極高的造詣,再加上中國學者的潤色與幫助,所以此書在內容與形式方面有著鮮明的特點。接下來筆者以書中具體內容為例,對《天問略》何以有利于西方天文學在中國的傳播進行分析。

2.1 中西方天文學內容相結合

陽瑪諾在撰寫《天問略》時,應該已經系統地學習過中國天文學知識。為了拉攏讀者,他盡可能使書中內容簡單易懂,將許多內容與中國古代天文知識相結合,并在解釋內容時輔以中國古代天文實例幫助讀者理解,具體如下。

一是書中第一部分涉及“天有幾重”及“七政本位”,陽瑪諾將日月五星自西向東旋轉與中國古代持續討論的“左右旋說”相結合,并借用傳統的“蓋天說”“右旋說”理論對天旋解釋如下:

“ 又《周髀》家云: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天旁轉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隨天左轉,故日月實東行,而天牽之以西沒。譬之于蟻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蟻右去,磨疾而蟻遲,故不得不隨磨以左迥焉?!保?]279

借用“磨上蟻行”的傳統形象化說法解釋他自己提出的“一時二動”理論。

二是在“日輪遠近分寒暑圖”中,關于春秋分時太陽同在赤道上運動,但春分與秋分相比氣溫卻不同,陽瑪諾采用中國傳統陰陽相合的理論進行解釋:

“秋日陽氣充足,氣溫高,春季陰氣充足,氣溫低,所以日離天頂并同而寒暑不同也?!保?]227

三是在“宗動天與黃道不同心圖說”中,談及節氣劃分問題時,指出我國古代的二十四節氣劃分是以平氣劃分法為主,即每15 天為一節氣。同時,此圖提出西國歷家采用的方法是定氣,即以太陽在黃道上運行,每15 度為一個節氣,并舉例說明:日行夏節氣時所行十五日,并非太陽在黃道上行15 度,從而佐證自己的觀點。[9]231

四是在“月食問答”中,對于地球處于十二重天位置解釋道:“地球懸于十二重天中,如雞卵黃在青之中央?!保?]263 將地球的位置解釋為“雞卵黃在青之中央”,這一說法與張衡的《渾天儀圖注》中對地球的解釋——“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于內,故天大而地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10]1 可見,陽瑪諾借中國傳統渾天說的理論來消除中國官員的排斥感。

2.2 用形象化比喻修辭幫助中方理解

陽瑪諾《天問略》中的內容是以西方天文學基本概念和知識體系為主,他在介紹具體內容時,為了幫助中方人員理解,并降低這本書的閱讀門檻,在書中添加了大量與生活相關的實例進行解釋。筆者認為這也是有利于西方天文知識傳播的一個重要原因,下文將結合實例內容進行分析。

一是在介紹十二重天宇宙模型時有例:

“ 十二重天其形皆圓,各安本所,各層相包,如裹蔥頭。日月五星列宿在其體內,如木節在板,一定不移?!保?]226

陽瑪諾將日月五星之間的位置關系比作裹蔥頭,各星只固定在其所在之天運行,如同木板上的木節,位置是不能變化的,由此構成了十二重天的宇宙模型。

二是在解釋宗動天與各星之間不是相反運動時,陽瑪諾將行星與宗動天之間的運行關系解釋為人在船上,螞蟻在車輪上,船和車輪往前走,而人在船上,螞蟻在車輪上往后走。雖然是兩動,但不是相反的運動,并解釋為:“一為自動,一從外帶故也?!保?]226

三是將行星在各自運行軌道上運行比作鳥在空中,魚在水中,突出七政各有各的運行區域,從而突出天體分層的特點。[9]226

四是在解釋日食觀測受觀測者位置不同而影響日食觀測時,書中舉例:“房中點蠟燭以照四方,如有人或物在東方擋光,坐東方者便不見其光?!保?]235如果滅掉蠟燭,就都看不到光。在不同位置時,如果有物體擋住光,人在物體后所見到的光也不同,以此例解釋觀測日食食分不盡相同的原因。

2.3 寫作手法及文體

陽瑪諾本人具有極高的中文素養,加上中方學者對其作品的潤色,所以此書在寫作手法上有許多顯著的特色。首先,此書在表達方式上以謙詞為主,如在書中開頭部分以及正文中多稱中國為貴國,稱自己國家為敝國,說明他很了解中國文化,用中國慣用的表達方式來化解中方官員可能存在的敵意。其次,對九重天宇宙體系太陽位置為什么處于第四重天時,解釋道:“七政之中,日最尊貴,貴尊之物得其中位,一定之勢也?!保?]225在解釋天文知識時,陽瑪諾選擇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同時為吸引中方讀者的閱讀,在“晝夜時刻”部分,添加大量插圖,以圖文結合的方式詳細推算了北極出地四十度(順天府,今北京)以及北極出地三十二度(應天府,今南京),并以圖表形式列出明末時期其他十五個地區的晝夜長度與朦朧影時刻以及日出、日入刻分,[9]248極大地增強了本書的實用性。書中的核心內容圍繞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核心——日月食展開,更符合當時重視天文歷法與日月食測算的價值觀。陽瑪諾等人在撰寫《天問略》時為吸引更多本土官員及學者的注意力和方便中國人閱讀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3 《天問略》在中國的傳播與意義

明末,西方天文學在中國的傳播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明末傳教士將西方天文學引入中國后,西方天文學知識在明代官員之間的傳播。這時的內容與《崇禎歷書》的成書關系密切。第二階段則是明朝滅亡后,傳教士的著作在清朝官員內部以及朝廷和民間學者中的傳播及影響。從宏觀層面來說,陽瑪諾的《天問略》促進了西方天文學知識的傳播,包括西方的天體幾何模型和對天文現象的解釋,等等。下面筆者進一步分析此書在以上兩個階段的傳播中在微觀層面上產生的影響。

3.1 定氣注歷思想

明代《大統歷》完成之前,中國古代一直用平氣注歷,即二十四節氣的劃分一直是每十五天為一節氣,這種劃分方式導致了一個后果,即節氣發生時刻存在一定的誤差,造成了誤差與選擇平氣注歷之間產生不可逾越的死循環。據史料記載,何承天首先意識到節氣時刻的準確性存在問題:“何承天立表測景,始知自漢以來,冬至皆后天三日?!保?1]5151629 年,徐光啟與李天經主持改歷,第一次主張廢平氣,改定氣,其理由是如若采用平氣,春分時太陽并不在黃赤交點上,出現了“后天二日”的情況。[12]而《天問略》在“宗動天與黃道不同心圖”一節寫道:

“ 大統歷定節氣非依黃道度分,乃以日行本天度分定之。若論黃道度,則所謂春秋分必在日二道之交。今大統歷恒前三日而得春分,后三日而得秋分。日輪于本天已行至一百八十二日,然實未踱二道之交,故諸節氣俱因此有前后。”[9]231

陽瑪諾詳細記述了平氣注歷帶來的春秋分與二道之交不一致的情況。

《天問略》是在李之藻的推動下寫成的。1613 年,李之藻奏《請譯西洋歷法等書疏》,列舉十四點“天文歷志諸書皆未論及”,其中第十四點為:“節氣當求太陽真度,如春秋分日,乃太陽正當黃赤二道相交之處,不當記日均分?!保?3]5321 此內容正對應著《天問略》中提到的“節氣應依黃道度分”,而此疏內容成為《天問略》《表度說》的大綱。以上內容說明李之藻在上奏前,可能已經跟幾位傳教士計劃好編纂的內容,對其中的內容也十分熟悉。徐光啟在《新法算書》中寫道:“按《天問略》等書皆言地體居天中,止一點是也”,[14]389 說明與李之藻同為“教廷三柱石”的徐光啟對《天問略》也是有著一定研究的。所以有理由推測,《天問略》中此方面的內容當時可能對徐光啟與李天經改歷有一定的影響。同時,《天問略》可能是較早提出應該以黃道度數劃分節氣并系統闡述此問題的傳教士著作之一,并且對此思想在中國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我們也需要理性地看待改定氣之事。上文中提到,使用平氣法會導致節氣有誤差,這個問題古人一直以來是意識到的。古人以往采用平氣注歷、定氣計算日月食對于授予民時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由于明末禁止民間私修天文,加上《大統歷》年久失修以及欽天監官員能力不足,導致日月食預報頻繁發生錯誤,才有了改歷事件的發生。另外,采用定氣注歷會使歷日推算變得更為復雜,這對于當時的中方官員來說是無法勝任的,因此需要長期地借助傳教士天文學家編算歷法,這將有利于傳教工作的開展。所以傳教士推行定氣注歷的目的并不是單純的。[15]

3.2 陽瑪諾“一時二動”思想的傳播

天以及日月五星是如何轉動的,古人對此問題爭論已久,并形成了兩個對立的思想,即“左旋說”和“右旋說”。此爭論從戰國起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都沒有結果,但是在西方天文學知識傳入后,因為天體幾何模型概念逐漸被強化,一些學者消化吸收了大量的西方天文學新舊知識觀念、概念和理論,在這一進程中,一度沉寂的“左右旋”之爭再獲關注?!耙粫r二動”這一概念由陽瑪諾在《天問略》第一部分“天有幾重及七政本位”中提到:“終古以來,未有一息之內能動靜互現者,也未有二動并出,能此動東去、彼動西行者也。”[9]226 原文中提到一個物體在同一時間內只能向一個方向移動,因為日月五星運動各異,所以日月五星在不同的位置上形成了一層一層的天體,并且只在自己所在的“層”內做圓周運動。隨后書中借用傳統“右旋說”中“天左旋,日月五星右旋”的表述:

“日生于東,沒于西;月與諸星隨之以旋,其自東而西者又昭昭然,此必有一天焉為之主宰,為之牽屬,而日月諸星之天因之,則九重天是也。故自東而西者,宗動天也;自西而東者,日月諸星之天也。自西而東者,日月諸星之本動也;自東而西者,日月諸星之帶動也?!保?]226

日月諸星本天自西向東右旋“本動”,宗動天左旋“帶動”,“帶動”“本動”相結合形成“二動”,并用傳統蓋天說所支持的右旋說中的“蟻行磨上”做比喻?!岸印狈謩e為本體運動與外力帶動,并非物體在一時內向兩個相反的方向運動。當時的中國學者并不能理解如何“ 二動”,所以引發了一眾學者的爭論,其中就包括熊明遇、方以智和揭暄以及清朝梅文鼎、王錫闡等人,并在《測天約說》與《格致草》《物理小識》《璇璣遺述》和梅文鼎《歷學疑問》中都有涉及??梢哉J為,陽瑪諾的“一時二動”觀念貫穿了整個明清之際的左右旋之爭,這對于當時的中國學者來說是較新穎的,而且產生了一定影響。[16]

3.3 晝夜長短的計算

日出、日入時刻的計算一直是我國歷代歷法中的重要內容,但以往古人并沒有“ 天球”“ 地球”概念,所以在歷法中基本只給出都城“二十四節氣”的晝夜時刻。直到利瑪竇將經緯線概念引入中國,在陽瑪諾《天問略》的“晝夜時刻隨北極出入地各有長短”一節中,附有明代15 個區域的晝夜時刻圖,圖表內容包括明末15 個地區北極出地度數及相應二十四節氣的日出時刻、日入時刻、晝長、夜長以及朦朧影時刻,共15 張表格。在給出這15 個具體晝夜時刻圖之前,文中先給出“以赤道為天頂晝夜常平圖”“北極出地四十度晝夜長短圖”“北極出地三十二度晝夜長短圖”“北極為天頂半年為晝半年為夜圖”四幅《曷挎楞馬圖》①,[16]對晝夜時刻相關天文學知識進行解釋。書中具體計算晝夜時刻的方法是以北極出地四十度為例:

“ 欲知順天府每節氣晝夜時刻各幾何,則視本日夏至線,視地平線上時刻,即晝在夜時刻即夜也。假如于夏至線視地平線,交于寅正二刻以上得二十九刻十一分,是從日出至午正初刻數加一倍,即從午正初至日入得五十九刻七分為晝刻分,所余刻分即夜刻分也。諸節氣亦然,又欲知日出入時刻,即視地平線于本節氣相交某時刻即得。欲知隨節氣朦朧影刻各幾何,亦視本節氣自朦朧線以上至地平線皆黃昏昧爽刻分也。”[9]248

以上可以看出,《天問略》中給出了計算晝夜長短的方法(以夏至為例):先找出夏至線與地平線的交點即為日出時刻,再用正午減去日出寅正二刻后,時刻增加一倍即為晝長時刻。文中定義一晝夜為九十六刻,所以再用九十六刻減去晝長得出夜長。推算其他節氣的晝夜長短和日出、日入時刻時,只需要找到該節氣相對應的刻度線與地平線的交點,即可推出日出時刻。以上同理可以推出晝長和夜長。朦朧影時分也可通過此圖朦朧影線與中間時刻線的交點求出。

《天問略》中所給《曷挎楞馬圖》的精度并不高,很難直接從圖中看出具體的相交時刻,需要利用其他方法輔助測量,但陽瑪諾在這里并沒有詳細介紹具體的輔助測量方法。筆者認為,此類情況可能是因為傳教士間的分工不同所導致的。

傳教士熊三拔(Sabbatino deUrsis,1575-1620)的著作《簡平儀說》(1611)“第五,隨地、隨節氣、求晝夜時刻各幾何”一節中有一段與《天問略》中計算晝夜長短十分相似的方法,此法需要配合簡平儀使用:

“以上盤地平線加于下盤南極以上第四十度,則地平以上是順天府所見渾天半體,即見北極出地四十度,南極入地四十度,即見地平線斜絡諸節氣線上。所加得夏至為極長,冬至為極短。今欲知夏至日晝夜刻幾何,則視地平線與夏至線相加處,向上數得二十九刻十一分,是從日出至午正初刻數,加一倍,得為五十九刻七分,為本日晝刻?!保?8]777

由此可以看出,兩書中給出的測量方法是關于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都是基于《曷挎楞馬圖》中節氣線與地平線交點所對應的時刻去計算晝夜時刻。另外,《簡平儀說》與《天問略》兩書中對晝夜時刻計算各有側重點,《簡平儀說》中給出北極出地四十度的清明、白露日出時刻為“卯正二刻”,[18]777 而《天問略》給出的日出時刻為“卯初一刻六分”。[9]248 可以看出,《天問略》中給出的數據更加精細,單位精確到了分;《簡平儀說》中給出的測量方法更具體,并配上相應的工具。《簡平儀說》中所舉例的地區只有一個,即北極出地四十度,而陽瑪諾給出北極出地的數據涉及面更廣,也更加實用??傮w來說,《簡平儀說》側重于原理以及使用方法,而《天問略》則更加側重于實用性,造成此情況的原因可能就是傳教士間有著明確的分工。

清代梅文鼎在《歷算全書》“時憲歷”“各省太陽出入晝夜時刻”中提到:“此據壬申年歷日數也。其刻數與《天問略》同者,京師、江南、湖廣、浙江、江西、云南、廣東也。刻分同,則極高確矣。”[19]360 由于《天問略》中表格數據較多,而《歷算全書》中數據只有各地夏至日的情況,因此對兩部書中夏至晝夜時刻進行比較(表1)。

由表1 可以看出,兩部書中所提到的主要地區的晝長、夜長時刻大體來說相似度極高,基本情況如下:如果表1 中列出的兩書所涉及地區的北極出地度數一致,那么兩者在夏至的晝長、夜長時刻就一致。某些地區,如山東、河南、四川以及浙江等幾個地區,因北極出地度數有稍許差別,其晝夜時刻也有不同,但是總體來說相似度比較高?!短靻柭浴芬粫薪o出的“晝夜時刻圖”數據與在百年之后的梅文鼎《歷算全書》中的相關數據仍十分接近,足以證明該書中的數據具有較高的精確度和可靠性。

4 結語

《崇禎歷書》編纂前,傳教士與中國官員和學者編纂了大量關于西方天文學知識的早期譯作,陽瑪諾的《天問略》作為其中之一流傳下來,后被收入《四庫全書》之中。

陽瑪諾撰寫的《天問略》,不僅傳播了西方天文學,而且對中西方天文知識進行了雜糅。這種對中西之間、西方古代不同宇宙論學派之間的雜糅是該書的一大寫作特色。除了前文的許多相關案例,《天問略》對亞里士多德水晶球體系與古典幾何模型理論也進行了雜糅。關于十二重天宇宙模型的介紹,《天問略》不僅提到宇宙模型原型為亞里士多德水晶球體系,也提到了“偏心圓模型”“月行本輪”等托勒密幾何模型概念,這顯然是對兩種不同的宇宙體系的融合。此書雖然出現了“ 偏心圓模型”等新概念,但并沒有詳細介紹,也符合此書作為基礎天文學書籍的定位。陽瑪諾在編撰《天問略》時,做到了兩者相容,避免了兩者之間的矛盾。

《天問略》所帶來的影響及其價值是大于其內容本身的?!短靻柭浴分械奶煳膶W基礎內容雖然不難理解,但正是這種簡單降低了討論的門檻,促使更多中方學者參與討論。在此過程中,中方學者又將西方天文學與本土天文學進行對比,大大地加深了中方學者對外來天文概念的理解,例如,以黃道度分定節氣、“一時二動”思想以及明代15 個區域的晝夜時刻圖等天文學問題,所產生的爭論與探討跨越明清兩個朝代。特別是15 省份“ 晝夜時刻表”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而且此后的一百多年一直沿用下來,對后世中國天文學的發展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短靻柭浴穼ξ鞣教煳膶W的傳播及其本土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 姚立澄. 關于《天問略》作者來華年代及其成書背景的若干

討論[J]. 自然科學史研究,2005(2):156-164.

[2] 鄧可卉.《五緯歷指》中的宇宙理論[J]. 自然辯證法通訊,

2011,33(1):36-43,122-123,126-127.

[3] 石云里. 天問略提要[M]∥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匯:天文卷:

第 8 冊. 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6.

[4] 羅明堅. 天主實錄[M]∥鐘鳴旦,杜鼎兌. 耶酥會羅馬檔案館

明清天主教文獻:第1 冊. 臺北:利氏學社,2002:27-28.

[5] 孫承晟. 明末傳華的水晶球宇宙體系及其影響[J]. 自然科

學史研究,2011,30(2):170-187.

[6] LEITO H. The contents and context of Manuel Dias' Tian?

wenlüe[C]∥SARAIVA L,JAMI C.History of Mathemati?

cal Sciences,Portugal and East Asia Ⅲ :The Jesuits,the Pa?

droado and East Asian Science(1552-1773).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2008:99-121.

[7] 康志杰. 一部由歐洲傳教士編纂的索引—— 評陽瑪諾的

《圣經直解雜事之目錄》[J]. 辭書研究,2000(4):138-142.

[8] 房玄齡. 晉書:天文志[M]. 北京:中華書局,1974:279.

[9] 鄧可卉校點. 天問略[M]∥周振鶴. 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漢

籍叢刊:第一輯[M]. 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225-270.

[10] 張衡. 渾天儀[M]∥洪頤煊. 經典集林:第27 卷. 臺北:藝文

印書館,1968:1-2.

[11] 張廷玉,等.明史:志第七[M]. 北京:中華書局,1974:515.

[12] 陳展云. 舊歷改用定氣后在置閏上出現的問題[J]. 自然科

學史研究,1986,5(1):22-28.

[13] 李之藻. 請譯西洋歷法等書疏[M]∥陳子龍. 明經世文編:

第 6 冊. 北京:中華書局,1962:5321.

[14] 徐光啟.新法算書:日躔歷指[M]∥四庫全書:第789 冊.臺

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389.

[15] 王廣超. 明清之際定氣注歷之轉變[J]. 自然科學史研究,

2012,31(1):26-36.

[16] 朱曉天. 明清“左右旋”之爭的涵義轉換[J]. 廣西民族大學

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27(2):68-73.

[17] 杜昇云,崔振華,苗永寬,等. 中國古代天文學轉軌與近代

天文學[M].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112-136.

[18] 李之藻編,黃曙輝點校. 天學初函[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

出版社,2013:775-777.

[19] 梅文鼎. 歷算全書[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94 冊.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360-361.

[責任編輯 黃祖賓 楊小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亚洲综合在线最大成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日韩久草视频| 久久精品丝袜| 亚洲性视频网站|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色综合天天操|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本| 国产96在线 |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亚洲爱婷婷色69堂|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aaa国产一级毛片|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毛片|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国产性精品|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欧美一区精品| 日韩高清欧美|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黄色高清| 欧美激情网址|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色老头综合网|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18| 色网站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欧美a√在线| 在线国产资源| 91在线播放国产| 老色鬼欧美精品|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欧美色伊人|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九色91在线视频| av在线人妻熟妇| 亚洲美女操|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网站18禁| 国产自在线播放|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2019国产在线| 无码国产伊人| 久草中文网|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亚洲色图欧美一区|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欧美在线伊人|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免费在线观看av|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亚洲一区毛片| 欧美性天天| 91亚洲精选|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免费|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