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容縣西山冶煉遺址調查報告

2023-04-12 00:00:00李永春楊清平李光亮鄧敏嬌胡志勇

摘 要:容縣西山冶銅遺址位于圭江河畔,分布面積約為2.5 km2,為一處漢唐冶銅遺址。該遺址于1981 年被認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依托2020 年考古調查項目,對容縣西山遺址及其周邊地區進行勘查,確定了遺址分布及其范圍,獲取了一批冶金遺物以及一些與遺址相關的信息。此調查不僅為揭示遺址的技術內涵提供了實物資料,也為遺址的保護與展示提供了翔實數據。

關鍵詞:容縣西山;冶煉遺址;考古調查

中圖分類號: K87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8462(2023)02-0071-11

0 引言

容縣西山冶銅遺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容縣容西鄉西山村境內,其東北距離容縣縣城約12 km,西北距離西山圩約0.5 km,北與容縣至西山公路相鄰,南邊緊靠北流河(圭江)和玉容一級公路,黃泥河繞遺址北部和西部流過。該遺址發現于1966 年,研究者采集到大量銅渣、陶風管、陶紡輪和水波紋陶片;1977 年和1978 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隊對該遺址進行試掘,出土了不少銅礦石、爐渣、陶風管及有漢唐時代風格的方格紋、水波紋陶片等遺物。[1]廣西壯族自治區在1981 年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將容縣西山冶煉遺址認定為漢唐冶銅遺址。2006 年,為配合洛湛鐵路玉林至岑溪段的建設,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會同容縣博物館人員對鐵路建設涉及的地域進行發掘。2007 年,李延祥、黃全勝對容縣西山冶銅遺址進行了調查,采集到兩個遺存點的冶金遺物;[2]李永春對采集到的冶金遺物進行了分析研究[3]。

雖然容縣西山冶銅遺址經過多次調查和發掘工作,但是容縣西山遺址的眾多歷史遺存還未被完全發現和記錄,其完整的文化內涵沒有被發掘出來。依托容縣西山冶銅遺址2020年考古調查項目,容縣博物館、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對遺址及其周邊區域進行了田野考古工作,豐富了該遺址的基礎材料和田野記錄,揭示了容縣西山古代遺存分布狀況、技術面貌和文化內涵,為遺址的保護與展示提供翔實的依據。

1 遺址調查

據資料記錄,整個遺址呈西南至東北走向,由花名塘嶺、湴塘嶺、牛窩嶺背檔、牛窩嶺、狗圈嶺、楓木嶺、鳳嶺、田遼嶺、大爺嶺9 個綿亙的呈西南至東北走向的山嶺組成(圖1),面積約為2.5 km2。

1.1 遺址踏查

1.1.1 花名塘嶺

花名塘嶺位于西山冶銅遺址的西南部,面積約為0.12 km2(圖2)。

調查顯示,該山嶺的西北部山勢較緩,種有較多的荔枝樹,地表發現較多的爐渣。西南部山勢亦較緩,被桉樹林覆蓋,地表亦發現較多的爐渣;山嶺東南部現為砍伐桉樹后被火燒過的景象,未發現爐渣;山頂較平,被現代大型機械修整過,有數座現代墳墓;北部山勢較陡,且為密林,未進行踏查?;翈X的正南方,為推土機修整梯田致使大片黃土呈裸露狀,其中有一緩溝,其西側較平緩,其東側較陡峭。在較平緩處的山腳及山坡處,均發現大量爐渣及少量陶片。陶片為灰陶,其中一片有水波紋。另外,在緩溝下方緊挨路邊的土堆中,亦有較多的爐渣,應為從山上沖刷而來或是現代機器推土而致?;翈X西南的小河為容縣與北流市的界河和玉容一級公路,其西部山嶺為密林,經探查未發現爐渣。

花名塘嶺采集到的遺物有爐渣和陶片,大部分散落于地表,地表以下10~20 cm 的耕土層后即為生土層,未見遺跡。在所采集的遺物中,有爐渣15 塊,均呈黑褐色琉璃態,最大者長13 cm、寬9 cm、高6 cm,最小者長寬高均不足3 cm;陶片6 片,均為灰陶,含砂較少,其中2片外飾黑色陶衣,除了1 片飾有水波紋,其余均為素面(圖3)。從采集到的遺物難以判斷其年代。

1.1.2 湴塘嶺

湴塘嶺位于花名塘嶺西北側,呈西北至東南走向,其北側隔山谷與牛窩嶺、牛窩嶺背檔相望,面積約0.12 km2(圖4)。其北側山勢較陡,為雜草、灌木較多的桉樹林,約半山腰處可見“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山冶銅遺址”文物保護碑,保護碑附近地表發現少量爐渣。山頂較平緩,種有荔枝樹,有少量爐渣。南部山勢較陡,在離山頂較近的山坡處,發現較多的爐渣,位于離山頂約20 m 山坡處(坐標E:110.448732,N:22.786896)采集到一塊帶水波紋的陶片。在村民為種植果樹所修整的梯田的斷坎處,發現爐渣,距離生土層較淺(5~10 cm),可能為雨水沖刷及近現代農耕種植活動所致。東部雜草較多,有荔枝樹、桉樹等,僅見零星爐渣。

湴塘嶺的爐渣和陶片大部分散落于地表,地表以下5~20 cm 的耕土層后即為生土層,未見遺跡(圖4)。其中,筆者共采集到爐渣17 塊,均呈黑褐色玻璃態,最大者長10 cm、寬6 cm、高3 cm,最小者長、寬、高均不足1 cm,以長度3~5 cm 者居多;陶片1 片,灰陶,較硬,含砂較少,飾有水波紋,殘長6 cm、寬4 cm、厚0.5 cm(圖 5)。從采集到的遺物難以判斷其年代。

1.1.3 牛窩嶺背檔

牛窩嶺背檔位于湴塘嶺西北,呈東西走向,西鄰牛窩嶺,北為狗圈嶺,面積約0.03 km2(圖6)。該嶺四周陡峭,均種植荔枝樹,而山頂是較平坦的開闊地。山嶺西側爐渣密集分布,為耕土層,深度約0~20 cm,其下即為生土層。除爐渣外,該區域可見陶風管殘片和少量陶片。西南側地表可見陶風管殘段(坐標E:110.450190,N:22.788234)和散落的陶風管殘片(坐標E:110.450296,N:22.788379)。西北側地表(坐標E:110.449963,N:22.788595)亦可見散落的陶風管殘片。

牛窩嶺背檔采集到的爐渣、陶片和陶風管如圖7 所示。爐渣均呈黑褐色玻璃態,其中最大者長15 cm、寬12 cm、高7 cm。陶片共計4片,灰陶,其中,1 片飾有水波紋,1 片飾有弦紋,其余2 片均為素面。陶風管共計13 塊,陶風管殘段為灰陶,胎質偏黃,器物胎內含砂比較多,外徑6.5~7 cm,內徑3~4 cm,殘高18 cm,厚1.6 cm;陶風管殘塊為灰陶,含砂較多,殘長3~10 cm 不等。從采集的遺物難以判斷其年代。

根據遺物的分布情況分析,山頂空地可能為原冶煉場所,西側山坡煉渣密集分布,可能為冶煉完成后傾倒爐渣而致。鑒于此,擬在山頂平坦處進行試掘,以進一步明確是否存在冶煉遺跡。

1.1.4 牛窩嶺

牛窩嶺位于湴塘嶺北側,呈西北至東南走向,東臨狗圈嶺和牛窩嶺背檔,面積約0.04 km2(圖8)。2006 年7-9 月,為配合洛湛鐵路建設,對其山頂東北部和西北面半山腰進行試掘,于西北面半山腰發現殘存煉爐4 座,出土陶器殘件、鼓風管殘件一批,地表分布大量爐渣。

目前,牛窩嶺基本被新建的現代墳墓占據,山嶺的南側、西側被種植的荔枝樹覆蓋。牛窩嶺的遺物均分布在地表或深5~10 cm 的耕土層,耕土層下即是生土層,未見遺跡。爐渣僅采集到3 塊,均分布在山嶺北側;陶片較多,共采集到105 片,主要分布在山嶺東側上山道路旁及北部的山坡上。

該山嶺可采集到爐渣、陶片等遺物(圖9)。3 塊爐渣均呈黑褐色琉璃態,長度約為3 cm。筆者所采集到的105 塊陶片,其中采集于東側的5 塊陶片均為灰陶,表面弦紋,可見口沿、耳等部位,器形應為罐;北部山坡(坐標E:110.449369,N:22.789394)處采集到的13 片陶片,其中6 片外施綠褐色薄釉,2 片為褐衣陶片,其余5 片為素面;在坐標為E:110.449126,N:22.789571 的位置采集到87 片陶片,其中5片外面有綠褐色薄釉,20 片呈黑白花斑狀,15片為黑衣陶片,15 片為夾砂陶片(主要呈灰色,也有略偏黃或偏黑者),12 片為素面灰陶片,2片為黑陶片(口沿下有一弦紋),8 片為黃陶片,1 片為偏黑色帶有足的器底陶片,8 片為帶釉的黃色陶片(或為瓷片),1 片為內耳釜陶片。對所采集的遺物進行器型分析可知,北側采集到的內耳釜殘片應為六朝時期器物;山體東側采集到的5 塊陶罐殘片應為唐代初期;其余遺物年代不明。

1.1.5 狗圈嶺

狗圈嶺位于牛窩嶺東、牛窩嶺背檔北,呈西北至東南走向,西隔山谷與楓木嶺相望,面積約為0.09 km2(圖10)。

該山嶺較平緩,西北部有被推土機推開的山路,旁邊植被茂密,在山腳發現零星散落的細碎爐渣,不足1 cm,太小,未采集。狗圈嶺山體西側及南側未發現遺物。山體東側陡峭且植被茂密,因無法進入而未調查。

1.1.6 楓木嶺

楓木嶺位于狗圈嶺北側,呈東西走向,北隔山谷與田遼嶺相望,其東北隔山谷與鳳嶺相望,面積約為0.04 km2(圖11)。該山嶺較平緩,山嶺南半部種有桉樹、荔枝樹、龍眼樹,北半部種有柚子樹,山頂上分布較多的現代墳墓。此處發現的遺物極少,僅有零星散落的小塊爐渣,均呈黑褐色琉璃態(圖12)。1 塊發現于山頂處(坐標E:110.452415,N:22.790559),長度為1 cm;1 塊發現于離山頂20 m 的南側山坡上(E:110.452340,N:22.790778),長度為3 cm;其他區域未見爐渣。

1.1.7 田遼嶺

田遼嶺位于楓木嶺北,呈南北走向,東為鳳嶺,北隔山谷與大爺嶺相望,面積約0.12 km2(圖13)。田遼嶺西側山坡較平緩,種有荔枝樹、龍眼樹,地表散落較多的爐渣及少量陶片。山頂為雜草和桉樹林所覆蓋,未見爐渣。田遼嶺北、東、南三面較陡峭,僅在山嶺東北方向的山路上發現幾塊爐渣。

田遼嶺的遺物主要分布在西側山坡,有爐渣、陶片、瓷片、陶風管。其中爐渣共計52 塊,均呈黑褐色琉璃態,最大者長為16 cm、寬為12 cm、厚為5 cm,以長3~8 cm 者居多;陶片共計25 片,2 片為紅陶片,2 片為內外施褐釉陶片,其余均為灰陶片(含1 片水波紋陶片);陶風管1 片,灰陶、含砂較多,殘長6 cm、寬4.5 cm、厚1.5 cm(圖14)。所采集的陶片中有3 片帶口沿的灰陶片,其口沿造型及紋飾與之后在大爺嶺調查中發現出土的完整四系罐(初唐)相同,基本可以確定這幾塊陶片的年代為初唐。其余難以判斷其年代。

1.1.8 鳳嶺

鳳嶺位于田遼嶺東側,呈東西走向,北側為大爺嶺,面積約為0.04 km2 (圖15)。整個鳳嶺全部被修整為梯田,梯田上種滿了柚子樹。調查時,未發現爐渣,僅在旁邊的山路上散落兩塊細小的長度不足1 cm 的爐渣,可能是在修山路過程中,由山下運來的碎砂石墊路面時帶來的。

1.1.9 大爺嶺

大爺嶺位于田遼嶺以北,呈東西走向,北隔公路與嶺腳村東側山嶺相望,其面積約為0.12 km2(圖16)。大爺嶺曾配合洛湛鐵路修建開展過試掘工作。

調查顯示,大爺嶺西側較平緩,被荔枝樹、雜草等覆蓋,其間或有現代墳墓,此山坡地表散落爐渣。大爺嶺南側較陡峭,為雜草、荔枝樹、灌木叢覆蓋,在地表也散落較多爐渣。東側及北側山體陡峭,僅見到零星爐渣。

調查過程中在大爺嶺西側一棵荔枝樹旁兩級梯田的交匯處發現一件帶蓋四系罐(坐標為E:110.453779,N:22.795260)。罐所在地層為黃色黏土層,罐周邊的黃色黏土中亦可見爐渣,罐北側約30 m 處有兩塊陶風管殘片。

據當地人介紹,20 世紀六七十年代,生產隊曾在大爺嶺采集了大量的銅礦渣運到山下賣給外地的冶煉廠以獲取經濟利益。

大爺嶺采集到的遺物有爐渣、陶風管以及帶蓋四系罐,其中爐渣共計22 塊,均呈黑褐色琉璃態,最大者長10 cm、寬10 cm、厚3 cm,最小者長寬厚均不足1 cm,以長度4~6 cm 者居多(圖17)。陶風管殘片共計2 片(圖18),灰陶,含砂較多,長寬均不足6 cm。帶蓋四系罐1 套,蓋殘,罐缺一系(圖19~圖20)。從四系罐的造型、紋飾分析,初步判斷該罐的年代為初唐,其余遺物年代不明。

1.1.10 大爺嶺與田遼嶺之間的現代井

調研過程中在大爺嶺與田遼嶺之間的山谷低洼處(坐標E:110.453796,N:22.794453)發現一現代井,該井由水泥井圈套合,直徑為50 cm,井內有大量的爐渣。據同行的兩位民工講述,此處為大爺嶺和田遼嶺的交界,原名為礦山沖,當年挖井的時候此處還可見到很多爐渣和炭,現在已經看不到了。目前該井已經棄置,井內共采集銅煉渣7 塊,均呈黑褐色琉璃態,其中最大者長27 cm、寬15 cm、厚5 cm(圖21)。

1.2 遺址邊界的確認

1.2.1 遺址的南界和西界

由前述可知,花名塘嶺的西南邊為圭江,圭江即容縣與北流市的界河。由此,西山冶銅遺址的南界可以確定,即緊挨花名塘嶺段的圭江。西山冶銅遺址西北側為開闊的平地(容西鎮、西山村位于該平地),且有黃泥河繞西北部流過。遺址西側山嶺植被茂密,經探查無爐渣等冶煉遺存,因此其西界基本可以確定為花名塘嶺的邊緣一側。

1.2.2 遺址的北界

遺址最北端的大爺嶺北側邊緣與203 縣道平行。為了解西山冶銅遺址的北界,對大爺嶺北面的嶺腳村、嶺腳村東面山嶺、屋背嶺和屋背嶺東側山嶺進行調查(圖22)。

在嶺腳村發現爐渣,并且在村里隨處可見用爐渣作為墻基的房屋。嶺腳村旁邊的山嶺被荔枝、龍眼、黃皮樹覆蓋,地表可見爐渣和礦石。據當地村民描述,該處曾采煉鐵礦。該處采集到爐渣2 塊,礦石4 塊,從形貌初步判斷其和冶鐵遺物比較接近(圖23),其成分需要進一步分析確認。

屋背嶺位于嶺腳村緊挨山嶺的東側,山勢較陡,雜草及荔枝樹較多,山嶺南側有一石灰廠。在該山嶺未發現爐渣等冶金遺物。

由此,基本可以確定西山冶銅遺址北界為大爺嶺,山嶺北側邊緣與203 縣道平行一線。

1.2.3 遺址的東界

為確定西山冶銅遺址的東界,對已發現銅煉渣的山嶺東側由東北至西南方向(即由位于最東北的大爺嶺向位于最西南的花名塘嶺的方向)進行了調查。大爺嶺東側的山嶺種有桉樹、荔枝樹,未發現爐渣。繼續向西南調查,即田遼嶺東部的山嶺,山勢較陡,桉樹較多,未發現爐渣。之后繼續向西南調查,即鳳嶺東部的山嶺,植被茂密,桉樹較多,未發現爐渣。繼續向西南分別為楓木嶺、狗圈嶺、牛窩嶺背檔、湴塘嶺、花名塘嶺東部山嶺,山勢較陡,植被茂密,均未發現爐渣。

由此,可以判定,西山冶銅遺址的東界為大爺嶺、田遼嶺、鳳嶺、楓木嶺、狗圈嶺、牛窩嶺背檔、湴塘嶺、花名塘嶺東側邊緣一線。該范圍與之前認定的遺址范圍基本一致。

1.3 試掘

根據之前的調研情況,選取遺存較豐富的牛窩嶺背檔和田遼嶺兩處地點進行試掘。

1.3.1 牛窩嶺背檔

1.3.1.1 概況

牛窩嶺背檔的試掘地點位于山頂,地表分布較多的雜草、樹木、石塊、樹葉等,地勢北高南低,東西兩面為向下的山坡。以探方西南角作為試掘探方的基點(坐標為E:110.450357,N:22.788521)按正南北方向布方,共布方3個,編號分別為2020GRXNT0101、2020GRXNT0201、2020GRXNT0102(其中,2020表示2020 年,G 表示廣西,R 表示容縣,X 表示西山冶銅遺址,N 表示牛窩嶺背檔)。其中,探方2020GRXNT0101 面積為5 m×5 m,其東北方向各留一條5 m×1 m 的隔梁,實際發掘面積為4 m×4 m。探方2020GRXNT0201 面積為3 m×5 m,即東西長3 m,南北長5 m,北部留一條3 m×1 m 的隔梁,東部靠近山頂平地邊緣,故無隔梁,實際發掘面積為4 m×3 m。探方2020GRXNT0102 的面積為5 m×5 m,其東北各留一條5 m×1 m 的隔梁,實際發掘面積為4 m×4 m。

1.3.1.2 地層堆積及包含物

3 個探方地層堆積較簡單,①層耕土層下即為生土。①層深5~25 cm,土質疏松,土色為灰黃色(圖24~圖27)。僅在2020GRXNT0102①層出土較少包含物,有爐渣、陶片、陶風管、木炭(圖28)。其中,爐渣共計19 塊,其中最大者長13 cm、寬9 cm、厚4 cm,均呈黑褐色琉璃態。陶片共計19 片,均為灰陶,其中2 片為內外皆施褐色釉的器物口沿殘片,1 片為水波紋殘片,1 片為多弦紋平行交叉菱形紋口沿殘片,1片為外飾綠褐色薄釉殘片,1 片帶有乳釘足的器底殘片,其余13 片均為素面。陶風管共計23塊,灰陶,含砂較多,殘長3~9.5 cm 不等。木炭采樣1 份,在2020GRXNT0102① 層西北角位置(距北壁0.1 m,東壁3.8 m)。

1.3.1.3 疊壓打破關系

①層→生土層。

根據試掘探方內地層堆積的情況來看,由于后世耕作及平整土地,原文化堆積層已被破壞殆盡,①層下即為生土層,故地層疊壓打破關系為①層疊壓生土層。

1.3.1.4 年代推斷

從出土的遺物來看,2 片為內外皆施褐色釉的器物口沿殘片,應為近代,多弦紋平行交叉菱形紋口沿殘片應為漢代,其余難以判斷。

1.3.1.5 存在問題

該探方雖位于山頂,但從清理情況看,被后世耕種活動破壞較大,山頂亦見明顯的梯田修整痕跡。從發掘情況分析,該處與冶銅相關的遺跡已被破壞殆盡。

1.3.2 田遼嶺

1.3.2.1 概況

田遼嶺試掘探方位于山嶺西側的山坡上,之前在此處附近調查發現較多的爐渣和陶片,故選定該地點作為試掘點。地表分布有較多的雜草、灌木、樹葉等,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位于果林所在梯田的一塊平坦處。

以探方西南角作為試掘探方的基點,坐標E:110.452955,N:22.794176。按正南北方向布方,面積為5 m×5 m,東北各留一條5 m×1 m隔梁,實際發掘面積為4 m×4 m。探方編號為2020GRXTT0101,其中,2020 為2020 年,G 表示廣西,R 表示容縣,X 表示西山冶銅遺址,T表示田遼嶺。

1.3.2.2 地層堆積及包含物

該探方地層堆積較為簡單,①層耕土層下即為生土層。①層深1~24 cm,土質較疏松,土色為灰黃色,包含物較少,僅有爐渣3 塊、陶片3 片(圖29)。爐渣均呈黑褐色琉璃態,長度為2~3 cm(圖30)。

在①層下開口H1,開口呈不規則形,口部最長處為145.2 cm、最寬處為98.3 cm,口大底小,底部亦呈不規則形,最長處為105.2 cm,最寬處為55.1 cm,深度為9.4~14.4 cm(圖31~圖32)。土質疏松,灰褐色土夾雜有紅色斑點土,包含物有較多的爐渣、石塊、燒土塊和1 塊陶風管殘片(圖33)。爐渣共計119 塊,分兩種質地:其中60 塊呈致密的黑褐色琉璃態,最大者長9 cm、寬6 cm、厚6 cm,以長2~5 cm 者居多;其余59 塊呈灰色疏松狀,通體有細密小氣孔,質感較輕,長度為2~9 cm 不等。石塊共計18 塊,均呈紅褐色,頁巖狀,質地較軟,應被火燒過,最大者長13 cm、寬8 cm、厚5 cm,多數長度為2.5~7 cm 不等。燒土塊共計43 塊,質地松軟,長度為2.5~6.5 cm 不等,其中偏紅色有7 塊,灰色有32 塊,偏黑色有4 塊。陶風管殘片1 塊,灰陶,含砂較多,長6.5 cm、寬6 cm、壁厚1.5 cm。

1.3.2.3 疊壓打破關系

根據試掘探方內地層堆積的情況來看,由于后世耕作及平整土地,原文化堆積層已被破壞殆盡,①層下開口H1,并疊壓生土層,H1 打破生土層,故地層疊壓打破關系為① 層疊壓H1 與生土層,H1 打破生土層(圖34)。

1.3.2.4 年代推斷

年代不明。

由于該探方所在山體被后世耕種活動破壞較大,現已被修成梯田的果樹種植區。從發掘情況分析,H1 為冶銅遺跡,但因受后世破壞嚴重,且深度較淺,其具體性質不明。同時①層包含物較少,是因為探方正處于梯田的耕種面上,經平整土地使得原始地層破壞嚴重而造成的。

2 結語

本次對西山冶銅遺址的田野考古調查表明,該遺址已經遭到嚴重破壞。通過對當地村民訪問得知,僅20 世紀六七十年代供銷社部門收購的爐渣就有兩三千噸,而現在調查所見的農林耕作和現代喪葬對遺址造成的影響,在遺址中的每個山嶺均普遍存在,已經嚴重威脅到西山冶銅遺址的保護。調查過程中,當地村民也說,十幾年前遺存的豐富程度與現在相比已經相去甚遠。

盡管容縣西山冶銅遺址已經遭到嚴重破壞,但此次考古調查依然獲得一批重要資料和一些重要信息。

一是基本明確了遺址和遺存的分布范圍。通過本次調查,明確了遺址的分布范圍,即由花名塘嶺、湴塘嶺、牛窩嶺背檔、牛窩嶺、狗圈嶺、楓木嶺、鳳嶺、田遼嶺、大爺嶺9 個山嶺所組成的西南至東北向排列的條帶狀區域。資料記載西山冶煉遺址面積約2.5 km2,但本次調查實測面積約0.72 km2。遺址的遺存分布在花名塘嶺、湴塘嶺、牛窩嶺背檔、牛窩嶺、田遼嶺、大爺嶺6 個山嶺遺存中比較豐富,而狗圈嶺、楓木嶺、鳳嶺3 個山嶺遺物極少甚至難見遺物。

二是獲取了一批重要資料。本次調查雖然未能發現煉爐等遺跡,但也獲取了大量的爐渣、風管、陶片等與冶金相關的遺存,為遺址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實物資料。

三是獲知一些和遺址有關的重要信息。調研過程中,通過對容縣博物館原館長覃正訪談得知:(1)當年遺址有幾個山頭有坩堝,挖地為灶,灶膛殘存未燃盡的木炭,周圍散落鼓風管和陶片。(2)當年曾遇西山圩一位黎姓村民,據他描述,1958 年深耕改土時,于田間發現一處礦井,井內有泥箕和礦石,且有多人見證。調查期間也有村民指出西山是有礦的。(3)據覃正館長所述,以前曾有銅鼓寨的村民挖地挖出帶花紋的殘片。若以上信息是真實的,那么當年西山除了冶煉,或許還存在其他與采礦或鑄造相關的活動??上甏眠h,當事人或已經難以找到,或年事已高已經無法回憶起當時情況,因此無法追查到相關信息。

[參考文獻]

[1] 容縣志編纂委員會. 容縣志[M]. 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1993:954.

[2] 李延祥,黃全勝,萬輔彬.廣西北流銅石嶺容縣西山冶銅遺

址初步考察[J].有色金屬,2007(4):175-179.

[3] 李永春.廣西北流銅石嶺、容縣西山冶煉遺址調查研究[D].

北京:北京科技大學,2009:37-45.

[責任編輯 黃祖賓 楊小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91高清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小蝌蚪亚洲精品国产|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男人天堂伊人网|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Jizz国产色系免费|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91欧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欧美一道本| 免费在线成人网| 国产99视频在线| 性视频久久|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久久| 91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区在线看| 在线免费a视频|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 精品视频第一页| 欧美精品影院|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日本午夜影院| 无码专区第一页|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91网站国产| 99久久99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青青操国产| 午夜影院a级片|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日韩欧美国产区|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婷婷亚洲视频|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色成人亚洲|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精品第5页|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99re精彩视频| 欧美精品高清|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国产成人免费| 欧美一区国产| 久久性视频| 国产综合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天堂777|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美女毛片| 色播五月婷婷| 亚洲人免费视频| 国产XXXX做受性欧美88|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