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破侖·波拿巴是歐洲近代最為知名的軍事統帥,很多將領都以他為偶像。在蘇聯早期,有一位被人稱為“紅色拿破侖”的將軍,東征西戰,戰功赫赫,為早期蘇軍的建設打下了根基,他就是圖哈切夫斯基。
早年生涯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1893年2月6日出生于沙俄斯摩棱斯克省多羅戈布日一個小貴族家庭,在全家9個孩子中排行第四。圖哈切夫斯基從小就十分聰穎,非常喜歡研究建筑學、天文學和小提琴。1909年,圖哈切夫斯基全家搬遷至莫斯科居住。在莫斯科第十中學就讀期間,圖哈切夫斯基的學習成績十分優異。1911年8月,圖哈切夫斯基進入莫斯科第一武備學校七年級。1912年6月,他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優秀畢業生證書”,后來又進入軍事學院學習了兩年。
1914年,圖哈切夫斯基以少尉軍銜加入謝苗諾夫斯科耶近衛團服役,這是彼得大帝親手創立的一支部隊,我們此前介紹的沙俄名將蘇沃洛夫也是出自此部隊。在隨后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圖哈切夫斯基參與了伊凡格勒(今波蘭登布林)、克拉科夫等多場小規模戰役。參戰后的圖哈切夫斯基因作戰勇敢,先后獲得圣安娜勛章、圣斯坦尼斯拉夫勛章和圣弗拉基米爾勛章。在參與戰爭的過程中,他也親眼目睹了沙皇俄國的腐朽和落后。
1915年2月19日,圖哈切夫斯基在波蘭東北部的沃姆扎作戰中被俘,關進了巴伐利亞戰俘營的軍官營地。在2年的關押期間,圖哈切夫斯基逃跑了4次,但都失敗了,他一度被轉移至看押最嚴格的營地。1917年10月,他在放風時趁著看守吸煙分神,轉身逃進了樹林中,搜捕的德軍只找到了他的外衣,圖哈切夫斯基幸運地穿過德國-瑞士邊境回到了俄國,在原來的部隊出任連長。
追隨蘇維埃政權
圖哈切夫斯基回國后不到一個月,十月革命爆發。圖哈切夫斯基在莫斯科通過熟人接觸到了布爾什維克,這也改變了他后來的命運。
他來到了全俄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軍事部工作,從事蘇聯紅軍的建設工作。1918年4月5日,圖哈切夫斯基加入了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成為了首批加入俄共的沙俄日軍官。圖哈切夫斯基并沒有完全蹲在辦公室里,而是主動親臨一線擔任指揮官。
1918年6月28日,圖哈切夫斯基以超高的效率,將很多雜亂的部隊整合為一個集團軍,輔佐東部方面軍司令穆拉維約夫平定了叛亂。后來,圖哈切夫斯基前往穆拉維約夫司令部商議作戰計劃時,穆拉維約夫突然發動叛亂,準備與對方媾和,拘捕了拒絕合作的圖哈切夫斯基。就在圖哈切夫斯基要被槍斃時,幸好遇到的是忠于布爾什維克的士兵,他才免于一死。當穆拉維約夫失敗自殺后,圖哈切夫斯基回到第1集團軍,面對白軍屢戰屢勝,1918年9月解放了塞茲蘭、薩馬拉等地,展露出了自己的軍事才華。
1919年3月,原沙皇俄國海軍上將、黑海艦隊司令高爾察克糾集15萬人的白軍,向莫斯科發起進攻,試圖在外國勢力的支持下推翻蘇維埃政權。已經轉任第5集團軍司令的圖哈切夫斯基穩扎穩打,連續發動布古魯斯蘭戰役、別列別伊戰役,解放了大片土地,被軍事委員會授予紅旗勛章。特別是在11月的鄂木斯克戰役中,圖哈切夫斯基充分發揮了“兵貴神速”的特點,一個月內強行軍650千米,完全擊潰了高爾察克部主力,俘獲了1.6萬人,光將軍就抓了3個,繳獲100余挺機槍、40余門火炮和近3萬枚炮彈、3輛裝甲列車。
1920年1月,羅斯托夫和新切爾卡斯克被聲勢浩大的鄧尼金白軍攻占,整個南部戰線告急。圖哈切夫斯基又風塵仆仆地趕往南俄地區救急,在2月份指揮紅軍發起反擊,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就基本殲滅了鄧尼金部主力。圖哈切夫斯基就像日后的朱可夫元帥一樣,在危機四伏的各條戰線上來回“救火”,為蘇維埃政權的穩固做出了巨大貢獻。
華沙戰役的失敗
在蘇聯紅軍與白軍反復拉鋸時,1920年4月,為了擴張領土,波蘭趁亂出動2個方面軍約15萬人,在半個月的時司里推進了200千米,占領了明斯克、基輔,戰線一路抵近到了第聶伯河沿岸。圖哈切夫斯基被任命為西部方面軍司令前往迎敵,他一邊部署防御,一邊仔細分析波軍的特點。圖哈切夫斯基認為波蘭軍隊此時遠離后方基地,物資補給困難,蘇軍反擊必能獲勝.
5月23日,圖哈切夫斯基的西部方面軍(下轄第3、4、15、16集團軍和騎兵第3軍)、葉戈羅夫的西南方面軍(下轄第12、14集團軍和騎兵第1集團軍)兩大戰略集團總計18萬兵力,在總司令加米涅夫的統領下,從明斯克、基輔兩個戰略方向實施向心突擊。波軍在前線部署有第1、4、2、3、6共5個集團軍約12萬人,無論兵力還是裝備都不是蘇軍的對手,在蘇軍的猛攻下節節敗退。圖哈切夫斯基率軍在兩個月的時間里推進了300千米,整個歐洲的資產階級都驚恐不已,稱圖哈切夫斯基為“紅色拿破侖”。
7月下旬,鑒于蘇軍進展順利,加米涅夫決定圖哈切夫斯基的西部方面軍不做休整,繼續強渡維斯瓦河,徑直攻取華沙;西南方面軍不再向盧布林方向輔助進攻,轉而向南部的利沃夫挺進。到8月初,蘇軍依舊看似銳不可當,圖哈切夫斯基的部隊已經進抵維斯瓦河東岸,發起了華沙戰役;西南方面軍也兵臨利沃夫城下。波蘭連戰皆北,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鞭長莫及,波蘭領導人畢蘇斯基不得不動員了近百萬新兵加入波軍。
就在此時,蘇軍失敗的狀態也開始出現,經過數個月的連續作戰,西部方面軍上下早已是強弩之末,官兵疲憊不堪,彈藥糧食等供應也跟4月份的波軍類似,有點接濟不上了,面對華沙堅城屢攻不下。更致命的是,兩個戰略集團分兵后,陣線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缺口。畢蘇斯基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會,命令第1、2、5集團軍繼續堅守華沙,第3、4集團軍從華沙南部迂回攻擊蘇軍西部方面軍左翼。畢蘇斯基的這一反擊也堪稱軍事史上的杰作,8月16日,6個師的波軍向西部方面軍左翼的第16集團軍發起猛攻,16集團軍猝不及防,一下子被打崩了,進一步暴露了第3、15兩個集團軍的側后萬。城內的波軍3個集團軍也趁勢殺出,西部方面軍幾乎全面崩盤。前線崩潰的消息直到18日才傳回明斯克的圖哈切夫斯基指揮部,他急忙下令全軍收縮,但為時已晚。
實際上在畢蘇斯基發起反擊前,圖哈切夫斯基就意識到了這個空檔的危險性并電告加米涅夫,加米涅夫要求西南方面軍將領布瓊尼的騎兵第1集團軍劃歸西部方面軍指揮,堵上這個窟窿。但是,葉戈羅夫和圖哈切夫斯基關系不睦,加上一心攻取利沃夫的政委也拒絕執行這一命令,招致西部方面軍遭受到毀滅性打擊。
8月25日,波軍已經反推到格羅德諾至布列斯特一線。在蘇聯后備部隊的支援下,西部方面軍才依托涅曼河與波軍相持,戰役宣告結束。蘇軍多個集團軍幾近被全殲,損失15萬人,火炮約200門,波軍損失5萬人左右。精疲力盡的蘇波兩國簽訂了《里加條約》,波蘭的國境線相比戰前向東推進了200千米,平斯克、維爾納等重鎮也劃歸波蘭。
華沙戰役的失敗讓圖哈切夫斯基抱憾終身,1923年在莫斯科軍事學院演講時,他系統地反思了自己的兵力配置不當、指揮所距離前線過遠等問題。
成為軍事戰略思想家
20世紀20年代,從戰場回來的圖哈切夫斯基歷任紅軍軍事學院院長、西部軍區司令、紅軍參謀長等職務,開始對紅軍戰略戰役理論進行系統梳理,為蘇軍的正規化建設夯實了基礎,成為一名舉世聞名的軍事戰略家。他撰寫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國防》等報告,大聲疾呼蘇聯在波譎云詭的國際局勢中,一定要做好國防和戰爭準備。
1931年,他被任命為蘇軍裝備部負責人,主管蘇軍機械化建設,這讓他有機會貫徹自己的建軍思想。他編組了最初的蘇軍機械化部隊,裝備了當時先進的裝甲車、突擊炮;他還大力加強蘇聯空降軍建設,配屬訓練有素的人員,以及各類飛機、輕型坦克、火炮等。直到今天,蘇(俄)空降部隊都是蘇(俄)軍中最精銳的軍種。
早在1932年,他還很有預見性地支持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設計工作。次年,在他的支持下,蘇聯成立了噴氣機研究所。1934年,圖哈切夫斯基轉任副國防人民委員兼軍事訓練部門領導,他組織編寫完成了《新作戰條令》,成為蘇軍衛國戰爭前期的作戰指導手冊。
圖哈切夫斯基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他極大地發展了大縱深戰役理論。他提出,在戰爭規模日益擴大、武器裝備飛速發展的情況下,單次戰役已經不足以全殲敵軍,必須通過多次連續展開的戰役才能取得效果。他認為,要在選定的戰略方向上,以遠程兵器壓制敵軍,將坦克、摩托化步兵投入交戰,在航空兵、空降部隊的配合下,撕開防線缺口,迅速向縱深發展,伴隨其后的機械化戰役兵團不停頓地投入戰場,展開新的進攻戰役,使敵軍無法調整和補充,最終達到戰役目的。
1936年,蘇聯根據圖哈切夫斯基的設想舉行了一次大規模軍事演習,旨在預演蘇軍遭到進攻時防御和反擊的手段。他的這一理論在蘇德戰爭時期得到充分實踐,為奪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
圖哈切夫斯基在其一生中留下了120余部軍事理論著作,受到蘇聯軍事學界的重視并加以研究。鑒于圖哈切夫斯基在蘇軍建設方面的杰出貢獻,1935年11月,圖哈切夫斯基與其他4人被首批授予蘇聯元帥軍銜,時年他42歲。
圖哈切夫斯基很早就對法西斯德國的擴軍備戰保持高度警惕,他編寫的《目前德國的軍事計劃》,闡述了德國武裝的總規模、德國的納粹思想等,提出要警惕德國的進攻。后來的歷史證明,圖哈切夫斯基對于德國的判斷是極為準確的。
冤屈致死
就在圖哈切夫斯基在為蘇軍建設嘔心瀝血時,他卻被德軍情報機關盯上了。
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蘇德兩國被歐美列強孤立,軍事和經濟合作一度十分緊密,圖哈切夫斯基與德軍高級將領也有文書往來,這些都被德軍保存在機密檔案室內。后來的納粹德國利用這些文書偽造出圖哈切夫斯基陰謀推翻蘇維埃政權的證據,文件的語法習慣、筆跡簽名都與真正的文件一模一樣,尤其是涉及金錢、物質方面,編造的更是煞費苦心。1937年,這些“文件”被交給了蘇聯。
被冤枉的圖哈切夫斯基被捕并遭到審判。6月10日,蘇聯特別軍事法庭成立,圖哈切夫斯基聽到關于他叛國的調查材料后,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拒絕承認一切“罪行”。然而,圖哈切夫斯基的辯解根本無人理會。6月12日,圖哈切夫斯基及其他6人因犯“間諜和叛國”罪被槍決,時年僅44歲。
1956年,蘇聯最高軍事法庭撤銷了對圖哈切夫斯基等人的判決,為他們徹底平反昭雪,圖哈切夫斯基得以正名,人們更加認識到了這位蘇軍名將的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