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芳菲,百花爭艷。從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城出發北上,途經草林紅色圩場,我來到中國“名茶之鄉”——湯湖鎮。
我站在湯湖鎮,抬頭遠望,對面聳立一座奇峰,山勢突兀,怪石嶙峋,峰頂一塊巨大石巖,形狀酷似狗頭——狗牯腦山因此奇峰而獲得這個頑強不屈、粗魯不馴的名字。
盤踞龍泉數十里,平分湘贛兩源頭。狗牯腦山地處羅霄山脈南段東麓支系,與井岡山一脈相連。民間傳說,鵝峰寺有一老道,久病不愈,一日游狗牯腦山,遇一老翁,告之,“春風始動,雷聲初發之時,采摘狗牯腦山上茶,用安村泉水煎服,茶到病除”。老道遂在狗牯腦山頂上筑起石屋,依言而行。不日,果然病愈,且容光煥發。于是便有了“安村泉中水,狗牯腦上茶”為上品之說。
我懷著對狗牯腦山神秘的向往,踏上了登山的旅程。沿著麻石路步行8里,便到了茶山村。走進這個山巒環抱、茶樹滿園、流水潺潺、梯田層疊,山路縱橫、村煙稀落、空氣清涼的小村落,就像走進了遠離塵俗的“世外桃源”,偶爾傳來幾聲不知名的鳥啼,更顯得四野一片寂靜。漫步茶山村,村中建筑是青磚平頂房,屋前,山花吐艷,猶如滿面春風的少女亭亭玉立。屋后,山坡山窩茶垅行行,郁郁蔥蔥,似一層層鑲金嵌玉的綠浪涌向天空。走進屋子,一縷縷清香隨風飄來,令人心曠神怡。
茶山海拔900余米,厚層烏沙泥土,林木蔥蔥,清泉淙淙,終年云霧纏繞,四時清泉不斷;山下沸泉涌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溫差大。獨特的氣候條件有利于茶葉的氨基酸、茶葉素及芳香物質的形成。狗牯腦茶的優秀品質實在得之于這云霧、山泉、雨露的“靈氣”。
茶山村為游客開辟了“神茶”道,登上狗牯腦山巔,只見四周峰巒起伏,茶園蔥郁。茶姑們置身茶園,在薄薄的云霧中若隱若現,猶如大海中緩緩游弋的點點彩帆,好一幅美麗的采茶圖。散落在綠色叢中的農家屋舍,和諧地隱于斜坡、溪澗、林木幽深之處,點綴著狗牯腦茶鄉秀美的風光。
這是我30年前工作生活過的地方。1993年冬,我被借調到安村水電工程建設指揮部擔任宣傳員,狗牯腦茶山也成為了我的第二故鄉。2016年,遂川縣公安機關開展“百警進百村”活動,我進駐白土村掛點3年,與茶結下不解之緣。茶鄉、茶事、茶情、茶韻、茶味,至今依然彌漫心間……
白土村70多戶人家,320多人口,98%的家庭收入來自茶葉產銷。在這里,擁有50畝茶園的農戶有20多家,開春后摘下的第一波鮮片拿到茶市上賣,半斤狗牯腦茶的售價可到520元。有好幾戶農家的茶葉年收入可突破20萬元。晌午,我來到一位茶農家,主人為我沏上一杯狗牯腦茶,客廳里頓時茶香四溢。品一口茶湯,頓感鮮醇甜和、清香入喉……
狗牯腦茶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而狗牯腦山早已不知屹立了多少歲月。據說,清朝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湯湖木商梁為鎰水運一批木材到江蘇南京,在滔滔長江中遭遇狂風惡浪,木排被沖失。他被迫流浪在南京街頭,后被江蘇太湖籍楊氏收留,并結為夫婦。楊氏精于種茶、制茶。幾年后,夫婦倆決定返回桑梓建設新生活,他們把帶回的茶籽種在狗牯腦山上,這就是第一代狗牯腦茶。山川靈氣的孕育以及種茶人的艱辛勞動,使狗牯腦茶繁衍發展,代代相傳。1915年,美國為慶祝“巴拿馬——太平洋運河”通航,在舊金山舉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湯湖茶商李玉山將所購數斤狗牯腦茶送往美國舊金山評比,結果獲得國際金獎。此后,此茶又多次榮獲海內外博覽會金獎,成為世界聞名遐邇的茶中珍品。
一樁樁歷史故事,令人動情。我端起白瓷杯,注視杯內,只見嫩芽翩然有韻,宛若姝女初醒,又如芙蓉頷首,繼而細芽輕綻,柔蕾徐放……隨著熱氣升騰,茶葉片片爭相跳躍,一旗一槍豎立杯底,令人賞心悅目。細細品嘗,真可謂——望而見瑩潤生輝,聞而覺清香撲鼻,飲而感甘甜沁腑、雅香醉人,心中陡然升起一種爽朗的快感。難怪老舍說:“品罷功夫茶幾盅,只羨人間不羨仙”。
品飲了香氣清爽、味醇回蕩的狗牯腦茶,我來到了湯湖溫泉休閑山莊。湯湖溫泉,有自然泉10余處,水溫高達82攝氏度,晝夜流量2050立方米,是江西省水溫最高、流量最大的溫泉。溫泉四周有9個石墩,熱水順流而下,溫泉無色透明,含硫、碘、硅、鍶等多種礦物質。每逢節假日,游客紛至沓來,日接待旅游客人1500多人次。
從溫泉中走出來,我確實感到全身輕松了許多,疲憊勞累也一掃而光。春游狗牯腦之行,實在歡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