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再清
?重慶市酉陽第一中學校
高中數學內容多,難度高,若學習時不關注知識點間的聯系,不僅會增加學生的學業負擔,而且解題能力也會大大降低.數學各模塊、各分支緊密聯系,相互依存,若學習時不關注聯系就很難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那么學生在知識遷移時將會遇到較大的障礙,這將直接影響解題的準確率和效率.對于知識體系的建構,筆者認為除了夯實基礎外還應會聯想.如學生在學習新知時,通過聯想相關的舊知,將新知向熟悉的知識轉化,這樣可以降低學生對新知產生的畏難情緒,這樣通過聯想不僅復習了舊知,對新知的內化也有著積極的意義.又如,在解題時,通過對典型題的聯想有利于學生找到解題的方向,使解題過程更具目標性,大大提升解題效率.另外,通過聯想可以充分發揮個體思維差異的優勢,將多角度觀察和多方位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了發揮聯想的優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自己的認識,以期幫助學生啟動聯想,實現知識的轉化和能力的提升.
溫故知新既是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種學習習慣,通過溫習與新知相關聯的舊知,為新知的學習掃清障礙,進而為新知的探究奠定基礎.借助新舊知識的對比,使學生更關注二者的區別和聯系,有利于培養思維的深刻性.同時,從學生熟悉的舊知入手,更容易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升.
案例1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
師:下列題目你們會解嗎?(教師PPT展示題目)
已知二次函數f(x)=ax2+bx+c(a≠0),頂點縱坐標為2,方程f(x)=0的兩個根分別為1和3.
(1)寫出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
(2)若方程ax2+bx+c=k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你能求出實數k的取值范圍嗎?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教師設計了這樣兩小問讓學生進行對比,促使學生通過對舊知的鞏固來實現新知的遷移.教師讓學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問題,是為了通過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完成知識的系統建構.
生1:由方程f(x)=0的兩個根分別為1和3,得拋物線的頂點坐標為(2,2),求得拋物線的解析式f(x)=-2(x-2)2+2.利用已知條件畫出函數f(x)的圖象,根據圖象可知不等式的解集為{x|1 師:很好,通過聯想和遷移將求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問題轉化成了函數問題.你能詳細說明一下是如何觀察的嗎?(教師發現有些學生存在疑惑,放慢速度,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引導學生通過聯想將問題串聯.) 生1:對于二次函數y=ax2+bx+c,令y>0,可得到不等式ax2+bx+c>0,不等式ax2+bx+c>0的解即為函數在x軸上方圖象上點的橫坐標. 師:說得很好!發現了函數與不等式的關系,那么方程ax2+bx+c=k與函數圖象又有什么關聯呢? 通過爭辯和聯想,學生驚奇地發現第(2)問可以轉化為已知二次函數y=ax2+bx+c圖象與直線y=k有兩個交點,求實數k的取值范圍.結合函數f(x)的圖象,容易得出當k<2時,直線y=k與拋物線f(x)=-2(x-2)2+2有兩個交點,即當k<2時,方程ax2+bx+c=k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將方程、不等式與二次函數聯系起來,借助數形結合降低了解題難度.同時,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習,學生更關注三者之間的聯系,這對知識的鞏固及知識體系的建構都有很大的幫助. 數與形有效結合更能凸顯問題的本質,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認清已知,并結合圖形中反饋的信息找到解題的靈感,進而找到解題的切入點,成功解決問題[1]. 案例2求|x-1|+|x-2|+|x-3|(x∈R)的最小值. 這道題看上去條件簡單,數值較小,感覺容易求解,然真正去做就感覺無從下手.案例2為一道抽象的代數問題,若想輕松求解需要進行數形聯想,通過幾何建模實現問題的轉化,進而找到解題的思路. 解析:本題求解時可以聯想數軸,將問題轉化為在數軸上找一個數x對應的點使得它到數1,2,3所對應的點的距離和最小.通過觀察數軸,很容易得出當x=2時,|x-1|+|x-2|+|x-3|取最小值,且最小值為2.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該知識點,并能總結歸納出問題的一般規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繼續分析并求解|x-1|+|x-2|+|x-3|+|x-4|的最小值,及|x-a1|+|x-a2|+|x-a3|+……+|x-an|的最小值.通過數形結合,不斷聯想、升華,學生不僅領悟了解決此類問題的精髓,而且總結歸納出了一般規律,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圖形并非解決幾何問題的專利,其在處理代數問題中也至關重要,尤其在解決函數問題時其作用更為突出,將已知條件用圖形方式表達不僅可以提供解題思路,還可以減少大量的復雜計算,這對提升解題效率、降低運算錯誤都有積極的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應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去思考和探究問題,進而提升數學素養.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直覺聯想為解題提供方向.若解題單憑直覺顯然存在一定主觀性,不具備足夠的說服力,因此,合理的推理就尤為重要了,只有二者有機結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案例3證明:函數f(x)=x6-x3+x2-x+1(x∈R)的值恒為正數. 解析:顯然本題求解時可以通過對x的不同取值逐一證明,進而推理得出最終的結論.通過觀察不難發現,當x<0時,x6,-x3等各項的值均為正數,即f(x)>0;當0≤x≤1時,x6-x3≤0,x2-x≤0,難以求解,故將f(x)=x6-x3+x2-x+1進行變形,即f(x)=x6+x2(1-x)+(1-x),因為1-x≥0,故f(x)>0;當x>1時,同樣直接觀察不能判定值的正負,將f(x)=x6-x3+x2-x+1變形得f(x)=x3(x3-1)+x(x-1)+1,變形后可知各項均大于0,故f(x)>0.綜上可知,函數f(x)=x6-x3+x2-x+1的值恒為正數. 本題的推理過程實為從特殊到一般的驗證,例如,本題將x∈R分為x<0,0≤x≤1,x>1三類特殊情況,通過對特殊情況的分析推理歸納出了結論.當解題遇到難以求解的問題時,往往可以通過分類討論化難為簡,進而通過推理分析得到最終的結果.另外,在解填空或者選擇題時,通過聯想和類比,應用歸納推理有時會收獲意外驚喜. 學生在面對動態問題時往往無從下手,動態問題是公認的難點問題.對于此類問題的求解要善于動靜結合,從“動”中發現“靜”,進而通過對“靜”的分析與轉化解決“動”的問題,進而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從而順利解決問題. 案例4已知函數f(x)=x2+mx-1對于區間[m,m+1]上的任意x,f(x)<0均成立,試求實數m的取值范圍. 案例4中借助“動靜結合”,厘清了知識點間的關系,挖掘出了問題的本質,為問題的解決找到了恰當的切入點,使問題迎刃而解.動靜結合是一種典型的解題方法,其在高中數學,尤其在解決動態問題時有著廣泛的應用,在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和滲透,進而通過動靜轉化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解題能力提升. 總之,“聯想”表面上看是一種直覺思維能力,然其卻有著強大邏輯思維能力的支撐,它是重要的思維方法.高中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學生聯想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學生在面對復雜的問題時,才能借助合理的聯想全方位地思考問題,進而提升解題能力和思維能力.2 數形聯想,發展思維
3 歸納推理,拓展思維
4 動靜結合,突破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