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全面貫徹落實2023年“兩會”工作部署,持續深化安全保障能力建設,構建了“五級五控”(Ⅰ至Ⅴ級作業風險,總部、省、市、縣、班組五級管控)風險防控體系,進一步明晰分級管控責任與精準防控要求。細化原有作業風險分級,形成作業風險分級表,提煉現場檢修關鍵工序,形成檢修工序風險庫,建立“一表一庫”,對各類風險、各項作業工序逐一匹配風險防范及工藝管控措施,解決了作業現場風險辨識不全、措施制訂不準、管控落地不實的問題。
積極推動現場作業模式轉變和生產管控體系優化,推廣主設備工廠化檢修,減少現場檢修時長,提升檢修質效;推進數字化應用落地,實現作業風險自動辨識、管控措施智能匹配、執行情況強制關聯;依托生產管控中心加大遠程督查落地,全面掌握作業現場風險情況,利用高清視頻監控等督查手段督導作業“前中后”關鍵環節風險管控措施落到實處。
聚焦設備風險,堅持“全面評估、先降后控”的原則,差異化開展典型設備風險量化評估工作。在總結以往設備隱患治理經驗的基礎上,創新建立分級排查、閉環治理、風險預警、遏制增量和評估考核的設備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為防范重特大設備事故提供了有效手段。
組織制訂隱患排查大綱,健全“一患一檔”管理,分層級制訂重點隱患清單,逐年發布重點隱患治理任務清單,逐項明確責任人和整改期限,確保各類設備風險隱患在控、能控、可控。同時,積極發揮技術監督平臺作用,制訂反事故措施,反饋至設備設計、生產制造、安裝調試等前端環節,強化隱患治理成效應用,“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從根本上解決設備問題”。
對照生產管理實際需求,出臺了電力氣象管理提升三年工作方案,明確16項重點舉措及各方職責分工,強化統一規范管理,加快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國網覆冰、山火、雷電、舞動、臺風、地質災害監(預)測預警中心及數值預報中心納入生產管控體系,打造數據管理統一化、服務能力專業化、場景應用定制化、預報信息精準化的電力氣象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電網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