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騰
(貴州省黔南州福泉市委黨校,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58000)
在分析毛澤東著作時,不難發現其行文帶有強烈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的特點,且從邏輯上看都有強烈的連續性和貫穿性,這就意味著在分析、學習、研究毛澤東著作時應當將其放置于具體的歷史年份和時間刻度當中去理解。在《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中,《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成稿之前,毛澤東就已經有關于抗日戰爭軍事分析的大量經典著作。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抗戰的時間進程已進入相持階段,毛澤東最初對抗日戰爭的判斷及對戰爭發展走勢的推測和構想都得到了一一驗證,中國共產黨也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全面民族戰爭中積累和發展了自身的理論體系,而抗日戰爭下一階段的任務需要延續和發揚之前的軍事路線和政治路線,中國共產黨亟須對長征以來的諸多錯誤進行總結,《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文便應運而生。
遵義會議召開時形勢異常緊迫,國民黨反動派斷不會留下充足的時間讓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全面地討論當時的政治路線方面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對多年來黨的工作中所有重大問題的是非對錯展開充分的討論和研究。雖如此,會議還是形成了的兩點重要成果:一是明確指出博古、李德二人軍事上的錯誤指揮;二是初步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央紅軍軍事指揮權方面的領導地位。
至1935 年3 月11 日的茍壩會議,總結了前幾次戰斗的得失后,產生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三人組成的新“三人團”,至此毛澤東在軍事上的領導地位正式確立。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共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會議。它在極端危險的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達到成熟。
1935 年6 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兩河口召開會議。會議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是明確了“北上抗日”,即在川、陜、甘交界地區建立根據地的總體戰略方針;二是否定了張國燾的右傾退卻主張。在著名的巴西會議上,張國燾分裂我黨的企圖昭然若揭。隨即召開的俄界會議是兩河口會議、毛兒蓋會議和巴西會議的繼續和深入,其反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的聲勢浪潮較之巴西會議更為直接、強烈。與會者一致同意毛澤東的報告,會議決定將原有紅一、紅三軍團縮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治委員。
俄界會議的召開一方面糾正了紅軍的戰略行動方針,及時整頓了北上紅軍的隊伍組成,另一方面大膽揭發張國燾分裂組織的錯誤行徑,最大限度地團結與爭取了廣大四方面軍指戰員,為紅軍保存了一部分有生力量。對于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保證黨中央北上方針貫徹實施,有著重大的意義。
1937 年,王明回國后,借用斯大林的指示,自恃“尚方寶劍在手”,假“欽差大臣”之名,走右傾錯誤的道路。在理論上,慣用馬克思主義的教條理論,脫離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盲目聽命于共產國際的錯誤指揮。在政治上,以“聯合統一”戰線為名,干擾和影響貫徹獨立自主原則,脫離實踐,套用、照搬“一切服從統一戰線”“一切經過統一戰線”的口號及思想路線。在軍事上,沿用斯大林“三次革命”的觀點,嚴重低估了游擊戰的作用,忽視敵后根據地的斗爭工作,堅持“城市中心論”的錯誤觀點。在組織上,搞個人小團體,不尊重、不服從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統一指揮領導。
時至1938 年,在中共歷史上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六屆六中全會形成了以下幾點重要成果:一是《政治決議案》在全會上表決通過,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路線得到與會同志的廣泛贊同和認可;二是再次強調戰區和敵后工作的重要性,堅持走獨立自主的人民抗日武裝斗爭路線;三是抗戰時期的各種統一戰線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四是加強黨的自身建設,進一步認識自己,加強自己,團結自己;五是強調堅持長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的重要性,要求全黨同志善用馬列主義,反對教條主義,廢止洋八股等。
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起到了重大的歷史作用。這次全會正確地分析了抗日戰爭的形勢,規定了黨在相持階段的任務,為實現黨對抗日戰爭的領導進行了全面的戰略規劃。這次全會基本上克服了王明的右傾錯誤,再次強調中國共產黨必須獨立自主地領導人民進行抗日戰爭,從而使全黨統一于中央正確路線的指導之下,推動了各方面工作的開展。這次大會還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相結合的原則,肯定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從而在黨的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綜上所述,從遵義會議到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是我黨在民主革命和自我革命斗爭過程中不斷走向成熟的一整套、一系列的標志性會議。它們反映出中國共產黨在特殊歷史時期中,撥亂反正,逐漸走向正確革命道路的歷史時間節點,并在歷史潮流中,組成了整體連續的宏觀歷史進程。所以,本文將從《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文來窺見這一宏觀歷史進程的邏輯和理論路徑。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中首先拋出了一個直指每一位共產黨員內心最深處的“靈魂拷問”,即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處于何種地位的問題。這是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問題:既要求正確認識國內與國際關系,又要求正確處理共產黨與國民黨的關系;既要求擴大、增強和凈化自身,又要求抵御、排除和防范一切分裂的、投降的外部力量;既要求不斷汲取馬列主義的精神力量,又要求在實踐中活學活用馬列主義的普遍規律,斗爭出一條具有鮮明特色和獨立精神的自我革命道路。諸如上述問題,歸根結底,亦是每個黨員自身建設的問題。
毛澤東對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進行了辯證的反思,他認為有許多黨內同志都持有偏謬的觀點,即國家主義和愛國主義是非融非合的。在毛澤東看來,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現象。
首先,國際主義者的共產黨人,是否可以同時又是一個愛國主義者呢?答案是肯定的。愛國主義分為兩種,一是法西斯國家的“愛國主義”,二是“我們的愛國主義”、正義的愛國主義。相較于國際主義,前者是非正義的“愛國主義”,而后者是正義的。所以,當非正義的“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遇時,自然會產生矛盾;“我們的愛國主義”則恰恰相反,它與國際主義放在一起,不但不會削弱和破壞國際主義,反而會增強和補充,甚至是完善和促進國際主義。
其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應該是由每一個正義國家的勝利所組成的,中國共產黨人既是國際主義者,又是愛國主義者,對于中國共產黨而言,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責無旁貸的。因為只有抗日戰爭的勝利,才有使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得到解放的可能。只有從愛國主義的角度出發,才能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而抗日戰爭的勝利就是打倒帝國主義侵略者,解放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從而以局部的勝利來補充和完善國際主義全局的勝利。從邏輯上來講,這是正確的。所以,這些愛國主義的行動一點也沒有違背國際主義。
取得民族戰爭的偉大勝利,克服重重困難,戰勝強大的侵略者,推翻腐朽的舊制度,建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不斷鞏固和壯大抗戰時期的統一戰線,并發動全民族中的一切有生力量,共產黨員在這一過程中,應表現出高度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模范作用。這里的模范作用,毛澤東認為有四個方面:部隊中的模范,友黨友軍的模范,工作中的模范,群眾的模范、民族的模范。
毛澤東認為,當時的中國有兩大特點:一是小生產,二是家長制。民主生活還未在國內出現。因此,必須教育每位黨員,讓他們知道什么是民主生活,區分什么是民主制,什么是集中制。在具體落實民主生活上,一方面要擴大黨內民主,另一方面要防止極端民主,防止破壞紀律的自由放任主義。在特殊的戰爭時期,無論在軍隊或地方,黨內民主都應鞏固紀律和增強戰斗力,而不是削弱紀律和戰斗力。
對于學習,毛澤東認為,一般地說,一切有相當研究能力的共產黨員,都要研究當前運動的情況和趨勢。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具體運用應當有兩個前提:一是要深入研究他們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總結關于一般規律、普遍原理的結論,站在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立場上去開展研究、發展學習;二是學習中華民族悠久而深厚的歷史遺產,以批判和總結的態度活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作為共產黨員,應該成為一位“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應當總結和承繼歷史,視其為一份珍貴的遺產,不應當讓歷史割斷和碎裂。
身處新時代,重讀《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文,體悟毛澤東思想中加強黨的建設的基本內涵和邏輯意蘊,特別是共產黨員應在特殊歷史時期發揮什么樣的作用的問題,更是在新時代背景下每位黨員應該深入研究的革命風范。
在與王明右傾錯誤斗爭的過程中,黨內的一部分同志過分夸大了自身的缺點,而在一段時間里,在軍事、政治上又過分依賴國民黨,毛澤東敏銳地洞察到了這一點。一路走來,革命的實踐和歷史的洪流,都證明了保持我黨的獨立性的重要作用。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中明確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是于革命實踐相聯系的。學習馬列主義,并非生搬硬套,以“主義”之名的條條框框來限定共產黨人的思想,而是要以其理論的一般性、普遍性的規律作為指南,從中學習觀察和解決問題、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立場和方法,用理論來指導實際工作。在新時代,馬列主義依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學會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消化吸收、融會貫通、活靈活現、活學活用,使馬克思主義扎根中國土壤,是每位共產黨人的必修課。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應是共產黨人與生俱來的責任和擔當。毛澤東認為,大公無私,積極努力,克己奉公,埋頭苦干的共產黨員才是可尊敬的。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中號召共產黨員應該“俯首甘為孺子牛”、服務于人民的模范,要求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于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不但如此,他還要求共產黨員不僅要成為民眾的教師,還要成為民眾的學生。在新時代,共產黨員同樣應如此要求自己。
毛澤東指出,擴大黨內民主是突破戰爭難關的一個重要的武器,而擴大黨內民主必須是建立在嚴守黨的紀律的基礎之上。黨的紀律和規矩是紅線、底線、生命線。在新時代,嚴守黨的紀律和規矩,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核心要義,是黨要管黨的必然要求,是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要求。
當前,我國正處在復雜國際形勢的巨大洪流之中,在不斷強調開放的同時,國內的發展受國際環境的影響,日趨復雜多樣、變化莫測。同過去相比,共產黨員的任務更多,擔子更重,只有不斷在自我革命、自我革新中提升自己,才能有科學性、預見性和主動性的實戰能力,才能避免在大時代中迷失本心、盲目跟從、胡亂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