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念 李朋飛|文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并帶頭示范參加黨員干部紅色教育。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精神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梳理開發紅色資源在黨史黨性教育方面的多重功能,用以提升黨員干部教育成效,推動黨員干部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需要進一步加強黨史研究、完善課程體系、建強師資隊伍、改進教學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是中國共產黨最鮮亮的底色,廣袤的中華大地上星羅棋布的紅色資源是我們黨極為寶貴的紅色基因庫,是黨員干部最好的歷史教科書,在教育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堅持理論武裝同常態化長效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引導黨員、干部不斷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必瀼攸h的二十大精神,依托紅色資源還原歷史場景,打造身臨其境的培訓課程,將使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更具現場感、親近感,進一步推動黨員干部教育規范化、特色化、內涵式發展。
我們黨的干部教育,既要促使黨員干部理解領悟黨的創新理論、凝聚共同理想價值,也要幫助黨員干部弘揚優良傳統、傳承本領方法。不論是紀念設施等有形紅色資源,還是優良傳統、英烈精神等無形紅色資源,用以進行黨員干部教育,都能達到增強理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繼承精神品質、豐富經驗方法等多重功效。
在歷史邏輯中堅信科學理論指導。黨的歷史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紅色資源記述了黨的理論創新的前進方向和歷史軌跡,從中可以體悟出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在革命博物館、黨史陳列館,黨員干部將從黨走過的百年歷程中回顧理論創新的進程,以小見大,加深對黨的理論創新歷程的一般性規律和普遍性道路的理解。紅色資源訴說的歷史演進邏輯,回顧黨的昨天、展示今天、宣誓明天,將給予黨員干部以深刻的理論啟迪和教育。
在崇高使命中堅定偉大理想信念。黨的百年歷史有高歌猛進的闊步前進,也有跌宕起伏的蜿蜒曲折。不論事業發展處于高潮期,還是低谷期,革命前輩們為中華民族謀富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始終沒有變。追尋先輩們的革命生涯,黨員干部將清晰地看到為了理想信念頑強拼搏、不懈奮斗,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鮮血和生命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書寫的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從而激發起愛黨之情和強國之志。走進英雄模范紀念館學習先輩為黨和人民事業奉獻至生命最后一刻的革命事跡,黨員干部將從中理解共產黨人“為革命流盡最后一滴血”的信念追求,更加準確理解堅守信念的付出與犧牲。
在感人故事中堅守光榮革命傳統。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并堅持了一整套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這些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都是激勵我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寶貴精神財富。紅色資源講述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幾十年如一日艱苦樸素、清正廉潔、以嚴治家的本色,將讓更多的黨員干部懂得忠誠干凈擔當的真正內涵,永做共產黨人革命傳統、優良家風的傳承人。
在斗爭歷程中堅持正確原則方法。黨的事業之偉大是前所未有的,所經歷的斗爭也是世所罕見的,黨的歷史就是一座斗爭智慧和方法的寶庫。黨積累起來的一系列關于斗爭規律、本領和藝術的經驗做法,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黨史中都有鮮活的案例,將給黨員干部以科學方法的指引。參觀各類人民戰爭勝利紀念館,黨員干部將從中找到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的密碼,走好新時期的群眾路線。學習隱蔽戰線同志深入龍潭虎穴刺探敵情、掃除敵探,為中央決策源源不斷供應情報的斗爭故事,將使黨員干部積淀出在復雜嚴峻的斗爭局勢面前淡然處之、從容應對的過硬素養。
黨的十八大以來,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工作穩步推進,圍繞著黨史上的重要人物事件及紀念設施已打造出相對成熟的課程,形成完備的培訓體系。順應新時代黨員干部教育要求,要進一步加強黨史研究、完善課程體系、改進教學方式,充分發掘紅色資源的教育功能。
加強黨史研究。遵照黨的“三個歷史決議”和中央有關精神,開展深入系統研究,充分挖掘每段黨史特殊的歷史價值和豐富的人文內涵,展示每位黨史人物特定的歷史風采和崇高的精神風范。一是做好基礎研究。全面梳理百年來黨在各個地區各個領域的發展歷史,厘清黨組織的發展脈絡,盡快完成各級黨史基本著作和部門黨史的編寫修訂。二是做好專題研究。繼續做好黨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會議的著書立傳工作,指導革命博物館、黨史陳列館、烈士陵園開展特色研究,推出黨員干部教育專題性黨史讀本。三是做好跟進研究。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做好存史資政研究,對脫貧攻堅、疫情防控、抗洪搶險中發生的重要事件、涌現出的先進典型進行研究,為教學工作夯實史料和案例基礎。
統籌資源開發。目前,部分紅色資源由于知名度不高,教育潛能開發不足,要整合統籌、提質增量,擴大影響。一是增設物質載體。合理開展對新建公共設施進行紅色命名的工作,力爭重點紅色資源均有物質形態,豐富教育載體。為黨校、干部學院樓宇、教室及其他教學設施進行紅色命名,打造獨具紅色特質的文化景觀及文創產品。二是修繕提升設施。紀念設施規格要與事件、人物、精神的歷史地位相符,增加必要的聲光電網等教學設備,提高教學承載能力;推動現有紅色設施申報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等,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三是擴大宣傳推介。充分用好紅色影視等熱門話題,探索研究紅色資源在新媒介中的傳播規律,以時代化、網絡化、年輕化的語言風格調動起受眾情緒,助推傳播內容刷屏,增加紅色資源感染力和生命力,更好地吸引黨員干部。
優化課程開發。堅持理論武裝與黨性修養相貫通、歷史教育與現實啟示相照應的原則,開發黨史知識、理想信念、黨章黨規、優良傳統等立體化課程體系。一是突出教學主題。遵照黨員干部教育要求,圍繞不同紅色資源所承載的精神內涵、人物故事、歷史啟示,劃分不同的教學路線,提煉相應的教學主題,開展針對性教學。二是深化教學內容。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宣傳,將紅色資源所蘊含的黨性教育內容與各地歷史地理、民俗文化有機結合,補充拓展新時代黨史內容,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三是增加課程種類。利用紀念設施、文物史料、圖片影視進行黨史教育、黨性教育、情感教育,形成理論教學、現場教學、訪談教學、影視教學、車載教學等多種課程形式,提供符合需求的“點餐”服務,打造“量身定制”的個性化課程。
建強教學團隊。打造一支對紅色資源了如指掌,能夠恰如其分選取黨史內容,結合課程目標適度穿插,拉近學員與教學內容心理距離的高素質師資隊伍。一是要科學選聘師資。選拔任用具有黨史黨建等專業背景,且理論功底扎實、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承擔教學任務,組建學術造詣深厚、研究能力精湛的教研團隊,科學挖掘教學素材。二是要合理搭配人員。按照政治合格、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標準,聘請黨史專家、革命后代、先進典型和基層干部為兼職教師;干部教育部門加強與紀念場館合作,根據需要打造理論教師、科研人員、現場教師等多支隊伍,合理搭配使用,形成團隊合力。三是要嚴肅教學紀律。強化政治考核與業務培訓,提升教學團隊的政治素質和知識水平,不得歪曲戲說黨的光榮歷史和英雄模范;給予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知識及地理歷史常識輔導,確保教師有效管控各類課堂,保證教學質量。
豐富教學方式。增加經費投入,提高史料文物征集研究和利用水平,有效銜接現場講解與云端課堂、指尖課堂,以更為豐富鮮活的教學方式滿足多樣化的需求。一是案例式教學。參考權威黨史著作,根據展陳內容和教學需要,按照“擬定大綱-收集資料-撰寫初稿-集中修改-專家驗收”等流程,集體研發真實、精煉、立體的教學教案,注重展示細節、融入感情。二是沉浸式教學。完善硬件設施,制作黨史數據庫、紅色影視展、線上黨史館、數字體驗廳等教學場景,通過情景再現、紅歌傳唱、角色扮演等讓學員沉浸其中,“回到”歷史現場,增強教學深度。三是參與式教學。設置本地黨史專題課程,充分發揮黨員干部黨史知識豐富、學習意愿強烈的優勢,引導他們講述身邊的黨史故事,梳理介紹熟悉的黨史知識,開設學員講堂,推動教學相長。